拿台北機廠來當美術館,適合嗎?

台北並不缺乏美術館,但台北缺乏的,卻是這個城市的足跡與記憶。
 
今年的5月21日,台鐵台北機廠開發案進行都委會審議,會議中討論了台北市文化局劉維公局長急欲通過的奧賽美術館計畫,會中多位委員抨擊台北市文化局不尊重產業遺產,因此都委會將整個開發案退回。
 
面積廣達17公頃的台北機廠,是台北市內相當珍貴的工業遺產(作者攝影,版權所有,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台北市文化局一直想要將台北機廠改造成北美館二館,又劉局長曾在城市博物館論壇裡,一直強調台北市府不會「放手」臺北機廠,而且一定要「拿下」臺北機廠,來做為他們規畫十年的美術館,但這樣的構想適合嗎?台北機廠興建於1935年,占地19公頃(目前為17公頃),由總督府鐵道部速水和彥技師主導設計,當時台鐵因原本塔城街的台北鐵道工場已近飽和,所以就在松山興建新的鐵道工場,直到2012年06月因機廠遷至桃園富岡,長達77年的歷史才告一段落。
 

以產業實習改善大學生失業率及提升產業技術

依據教育部資料顯示,台灣在2009年有22.7萬大學生畢業,對照1999小學生的畢業人數約為31.7萬小學生畢業,此數據顯示在1999年小學畢業學生有將近71.5%在十年後獲得大學或科技大學畢業文憑。台灣需要71.5%的大學生?台灣市場真的能為這麼多的大學生提供就業機會?教育分配是否真實反應及配合國內產業的發展?
 
圖說:圖為國內某優秀科大的校園一景。圖片來源:維基圖庫(經模糊處理)。
 

【打狗吹水】馬英九姊夫往生勾起的回憶:關於美國顧問與捷運

馬邦伯惡治下的台灣,烏煙瘴氣,民怨四起。若比照阿扁時代媒體款待扁家人的規格,宛如台灣公害的馬邦伯,其家族親人按理是嗜血台媒鏡頭下的「媒體寵兒」才是。但令人不解的是,不論是出於媒體的對馬家的厚愛自律、抑或高層政治壓力之故,馬邦伯家人個個低調神秘,連到底馬家姊弟跟小孩有幾位美國公民,媒體也幾乎不報,罔顧台媒最常在嘴邊的所謂人民「知的權利」。
 
圖說:馬邦伯大姊馬以南夫婿日前過世,讓馬以南承受短期內失去兩位至親,心情想必悲痛難熬,望馬家家屬能節哀堅強(取自台視新聞)。
 
馬邦伯諸位大姊中,馬以南算是媒體知名度稍高之人,其常因涉入某些政經疑團新聞而上報,但每每媒體報導的篇幅、深度跟新聞壽命,卻又是那麼輕薄與短小。17號凌晨,馬以南夫婿馮丹龢先生因心肌梗塞病逝台大醫院,讓馬以南再度短暫地上了網路即時新聞的版面。在短期間內承受母親與夫婿先後往生的打擊,馬邦伯大姊馬以南的心情勢必難熬,望能節哀順變。
 

人民在哪裡?

很多政體或政黨的名稱,無巧不巧都有一個「民」字。從「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到「民主黨」、「國民黨」、「民進黨」及「親民黨」,好像訴求的對象都是「人民」、都是「People」。但是這些政治團體雖然以「人民」為號召,但他們心中的「人民」去了哪裡?在政策制訂的時候,人民的聲音有被聽見嗎?或者,他們念茲在茲的,是人民的生活福祉嗎?
 
圖說:街友無處可去,連公園椅子都裝上鐵欄杆,使之不得休息。圖片來源:轉貼自當代漂泊協會/楊萬雲攝影。
 

所謂「起底」文化

最近的香港不平靜。
 
6月初,因為新界東北發展區的前期撥款問題,有數十位反對此政策的香港民眾,衝進立法會一樓大廳靜坐。6月10日中國國務院發表了《一國兩制在香港實踐》白皮書後,11日香港的一些民間團體、立法局議員至北京駐港辦事處外抗議,認為這份所謂的白皮書,違反了1987年中英聯合聲明(由趙紫陽跟柴契爾夫人所簽署)的精神;該份聲明原本確保了香港在2047年前,能保有高度自治、能持續資本主義制度等。接著還有為了爭取普選的622公投、71大遊行,以及最終的佔領中環運動等。最近的香港不會太平靜。
 
香港《文匯報》一向被視為中國共產黨在香港的喉舌之一,為共產黨做先鋒。而6月16日的文匯報中,有一篇名為〈衝擊立會八激進團體大起底〉的文章,將幾個香港民間團體貼上標籤,稱這些團體藉由新界議題抗爭是假,實際上是些香港民主派的外圍團體、港獨團體,是為了佔領中環的行動在操兵。
 
擷取文章部分內容如下:

急診室爆炸不是新聞

一位失智老人晚上不睡覺,懷疑妻子和隔壁老王暗通款曲,氣憤地在家中大發雷霆,搞得全家不得安寧。家屬連忙打了119叫救護車,壓著老人到市區裡頭的醫院急診。這已經是這個月第三次到急診室了,上回那家人太多,等了太久,卻也檢查不出什麼原因,所以這次決定換家看看。

今晚這家醫院急診室,仍像菜市場。病人們或臥床等候住院,或捧著肚子為了讓腹痛舒服一些。老人到了急診室,吵雜的環境讓他更顯焦躁,怒氣難消、整晚碎念,不時對子女暴力相向,整個急診室連張空床都沒有,也沒有醫護人員來問候。

等了兩個小時,終於輪到老人。由於這家醫學中心平常門診很難掛,他過去很少來這裡就診,所以沒有完整的病歷資料,問診醫師只能依靠家屬模稜兩可的片段印象來拼湊病史。不到三分鐘,護士要家屬帶老人去抽血、驗尿、照X光。這麼一折騰,又是幾個小時,醫師告訴家屬,患者各種檢查沒有什麼大問題,可以先帶些鎮定藥物回家去,之後到門診追蹤就好。一家人在急診室忙了整晚,回到家已經是清晨,隔天上午七點兒子公司要開會,媳婦要爬起來載小孩上學。這已經是這個月第三次了,每回都搞得全家人仰馬翻。

這是台灣急診室幾乎每天都在發生的場景。

【能源思考題】(二十四) 不如真正的小國

許多人總是喜歡把「台灣是個小國」掛在口邊,其實台灣人口2300萬人,在世界上,已經比許多國家大上太多。不過,台灣在許多方面,還往往不如這些真正的小國。
就譬如說,看看網球世界,現在世界排名第二的喬科維奇(Novak Djokovic)在這次法國網球公開賽打進決賽,他來自戰亂過後的塞爾維亞,過去曾一度是全球球王,塞爾維亞不僅出了當過球王的喬科維奇,在女網方面,也有曾經當過世界球后的安娜‧伊萬諾維琪(Ana Ivanovic)。而塞爾維亞只不過700萬人口。
 
而目前在全球男網排名前四名中,就有兩位是瑞士人,第三名的瓦夫林加( Stan Wawrinka),與雖然現在屈居第四,但曾是長年球王,且保持最多大滿貫冠軍紀錄的費德勒(Roger Federer)。如我們所知,瑞士也是真正的小國,人口約800萬人。
 
眾所矚目的巴西世界盃開打,在開幕戰中,克羅埃西亞隊的兩個傑出中場球員,剛幫助皇家馬德里隊拿下睽違已久的歐洲冠軍盃的Luka Modrić,以及剛幫助賽維亞隊取下歐洲聯賽盃冠軍的Ivan Rakitić,表現十分傑出,讓地主巴西隊捏了一把冷汗,其實他們兩人平時就是全球最頂尖的中場球員之一。出了這兩位不世出人才的克羅埃西亞也不過400萬人口。

「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不是民主

設想這樣的一個國家,君主剛好沈迷酒色,把一切政務交給他弟攝政王管理。攝政王剛好是托馬斯潘恩、約翰彌爾的超級粉絲,因此設立了定期選舉、建立了代議政治、舉辦了各種公聽會等等,而人民也藉此積極關心時政。但事實上君主只要一通電話,特務與軍隊就會禁止任何人議論時政、終止選舉、逮捕並虐殺民代。只是運氣好,君主持續沈迷酒色,一直都沒打這通電話。公眾輿論繼續熱烈討論,選舉定期舉辦,好似人民可以決定國家的未來。這樣的國家是否民主?
 
l圖說:天安門廣場。圖片來源:網路
 

民進黨需要對過去三七開

《自由經濟示範區條例》又即將要在立法院闖關,這回國民黨搬出過去民進黨政治人物與縣市首長發言,挑戰他們對於自由經濟概念前恭後倨。民進黨雖回應國民黨刻意斷章取義,卻又對自己要哪一種自由貿易含糊其辭,甚至無法抓緊契機向台灣社會以「三七開(三分有錯,七分有功)」 方式,坦白承認過去執政雖然建立台灣主體性有功,但對促進更公平的自由貿易框架不足有過,令人遺憾。

誰該為12年國教負責?

教育部最大的責任就是「沒有肩膀」,無法堅定態度,貫徹最初要實施12年國教的初衷,卻總是擺出低姿態說「我們樂意廣納多元意見」,雨露均霑的結果就是東沾一點、西沾一點(哇咧又不是吃生魚片還要沾哇沙比和醬油),最後就沾出來個一個四不像的怪胎國教政策。
 
圖說:南陽街的補習班。圖片來源:教育部電子報
 
 
12年國教今年正式實施,由國中基測轉型的「國中教育會考」5月舉行,本月初公布成績,但由於成績計算方式、入學方式與往年都不同,無所適從的家長不知該如何填志願、選學校,擔心孩子有「高分低就」問題,焦慮到了極致,高喊著要教育部負起全責。到底12年國教出了甚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