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獎作品】假如我是信義區安康里里長

爺爺與我,信義區的種菜與屎尿。

記憶中,在我還沒開始上學之前,爺爺總會帶著我堂弟一同到那塊小農地,耕種專屬於他和我們的開心農場。每次我都會聞到他肩上用竹竿挑起左右各一水桶裝的屎尿臭味,於是我問:「阿公,為什麼你都要叫我們把拉的屎尿留下來種菜?這樣很臭耶!」。爺爺就會回答我:「這樣卡健康,天然的沒有毒。」我只會回他:「這樣我們不就把大便跟尿尿又吃回肚子裡了!」。爺爺沒有繼續回我什麼,他只是笑了笑說我們囝仔郎不懂啦,於是我跟堂弟就只好硬是捏著鼻子繼續把水桶裡面的屎尿澆在爺爺那片農場上,然後最後再把充滿屎尿味的菜帶回家讓媽媽煮來吃。

【打狗吹水】 話說書K馬邦伯少年顏銘緯

緯緯臨時起「義」書K馬邦伯之前5分鐘,打一通電話給我。由於人坐在「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50週年紀念演講會」大廳中的首排席位,而台上的鄭智仁醫師則正在進行紀念會的開場演唱,不便答話,便把來電取消,回傳簡訊。20分之後,臉書群組傳來消息說緯緯在台北因書K馬邦伯被扣留,草草留下請台北友人迅速營救的訊息後,便上台講演。

陳怡茹

徵文比賽學生組優選作者,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生。

【時事想想】反太陽花學運卻支持香港佔中,什麼邏輯?

香港民眾佔中爭真普選運動日益高漲,台灣民眾也高度關注這場運動,強調「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在台灣,民眾多半出現較支持香港佔中,爭取真普選的聲音,甚至日前曾大力反對台灣太陽花學運的台灣民眾,竟也出現支持香港佔中運動的聲音。

相較林飛帆、陳為廷及黃國昌等台灣太陽花運動領袖,力挺香港佔中行動,不會讓人感到意外,日前大力反對太陽花學運的民眾,卻也頻頻發出支持香港佔中運動聲音。但讓人不解的是,為何這群民眾,對爭取、維繫民主自由精神與制度的太陽花學運,能夠反對及汙衊到如此徹底,但對所追求價值與性質幾乎與太陽花學運完全相同,只不過換個抗爭場景的香港佔中運動,卻能夠完全支持?這其中,不見得是這些民眾真正是為民主自由而發聲,而是其老國民黨意識形態作祟使然。

【系列講座】台灣民主化的未竟之業

2014 公民平台

想想論壇X臺大濁水溪社X轉型正義

系列活動第一發

2014年秋冬的系列專題演講,是由想想論壇與臺大濁水溪社合作,進行對於轉型正義的一系列思索:經過318佔領運動之後,公民社會不斷尋找新的民主契機,但對於過去,我們已有足夠的認識,作為明日行動的基礎嗎?

究竟台灣過去白色恐怖氛圍是如何製造的?民主化運動又是如何進行?在今日大國邊陲的東亞國家們,又是如何面對過去冷戰體制下的威權遺緒呢?

就讓長期研究轉型正義、為民主運動書寫歷史的吳乃德老師來為我們解惑吧!

題目:【台灣民主化的未竟之業】

【得獎作品】如果我是民權里里長

臺南府城是臺灣文化重鎮,民權里所在的位置更是這座文化重鎮裡的樞紐。在鼎盛時期,這裡是海峽兩岸商賈的集散地,更是臺灣最大的商業區,對比當今的情景,此份繁華雖已落盡,但古韻猶存史蹟散佈,遙想昔日情景不禁令人詠歎。

一個里的發展如果可以與過往的歷史與文化脈絡相連結,那麼里的未來與過去就不是斷裂開來的兩個時段,生活在其中的人,我們的日常生活與所在地的地景與人文之間就是有機的關聯,好比土壤與植被,是生與養的關係,而不是人對地景與文化之移除與改造。

我們多半從現代國家的觀點來理解里長,視其為行政力量往底層扎根鞏固統治的基礎結構(infrastructure),而里所實施的公共政策便被視為國家治理的延伸與部署。換言之,里長的角色是國家權力自上而下的統治代理人,目的在維持治安與治理。用現代的觀點來看里長,其實里長的自主性有限,頂多是上級機關的傳聲筒。

【能源思考題】(三十七)歐巴馬笑了,蘇格蘭哭了

先前在許多篇中,都一再提到,能源不只是能源,還跟產業發展、就業、國家整體經濟,有很密切的關係,而能源當然不只影響內政,從過去以來,能源問題一直是國際戰略的重要環節。

蘇格蘭於2014年9月進行歷史性的獨立公投,選前民調獨派一度略佔上風,引起英國三大政黨空前緊張,但一般認為統派將以2%到4%的差距獲勝,這個預期也失準,因為投票結果,統派竟以約1成的差距大勝,其背後原因之一,也與能源脫不了關係。

【政策想想】建置醫療除錯機制 有法源還要有資源

目前甫經國會二讀,即將邁向三讀程序之「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簡稱醫糾法),為我國醫糾法制之重大變革。該法案以「強化調解機制」和「提供及時補償」為核心。尤其補償基金之經費來源,更是立法程序中各界爭論不休之焦點。但較少為人關注的是,除調解與補償外,醫糾法亦試圖建置醫糾發生時之「說明、溝通及關懷」機制,並首次將「除錯機制」、包括通報、調查、分析及資料公布等相關程序加以明文法制化。

梁志鳴

作者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法學博士,現職科技部博士後研究員,主要研究對象為病人安全與醫療訴訟間之互動關係。作者認為如何學習對公共政策與具體管制議題進行更深入的討論,是台灣民主下一個進程的重要課題。

【得獎作品】假如我是鳳源里里長–我們的水、空氣與生活

酷熱、無事可做的暑假午後,我對玩著手機遊戲的小學三年級的姪女說:「姑姑帶你去海邊玩好不好?海邊很近耶。」小姪女看著螢幕,用那種「我知道大人在騙小孩」的語氣「拆穿」我說:「騙人,哪裡有海邊可以玩阿!」我才知道,這一代生長在沿海村莊的小孩,可能已經不再有海邊的成長記憶了。「但是媽媽會帶我去游泳喔」,小姪女強調。去哪裡游泳、玩水呢?答案是村莊附近的焚化爐游泳池,這是現代的親水經驗。

海邊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