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涵

徵文比賽學生組優選作者,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所。

【時事想想】政客退,素人上;不是佔中,是游擊抗爭

現在香港多區發生游擊佔領行動。警方發射催淚彈,是自中共在1967年於香港發動暴動之後很少見的場面。

抗爭緣由,是因為中共設計的2017年選舉制度,雖然是一人一票,但公民和議會都沒有權力提名特首候選人。提名候選人的權力,仍然牢牢掌握在中共操控的1200人「選舉委員會」手上。

香港自前途問題以來的「溫和對話路線」及「民主救國」路線,徹底崩潰。對中國社會及當權者一直抱有幻想的民主回歸派——即現在的泛民主派(包括「佔中三子」),在這次運動中完全被民眾拋棄,失去僅餘的影響力。香港的實況,並不如一般台灣或海外華人主流傳媒所報道的那樣——佔中三子的影響力是一直下降,到如今更可以說是無關痛癢!佔中三子所倡導的「和平佔中」,已經等於死亡。如今香港各處的抗爭,並不是響應「和平佔中」,而是民眾自發進行(很多參加者是有意識地抵制「和平佔中」並自行其事)。

兩岸關係真的是同胞關係?

兩岸交流的問題需要放在不同層次去探討理解。從戰略層次來看,兩岸必須各自確保自己的國家安全,尤其力量較弱的一方會更重視自身安全,因此,面對中共當局,我們需要抱持不信任且質疑的態度,步步為營;在經濟層次,做生意就是互利互榮,有錢大家賺,散了仍是好朋友;在情感層次,老話一句「細水長流」,抱著持續、不斷、充滿耐心與尊重態度來交往。

交流的結果沒有人能保證,但不交流就不會有結果。要特別指出的關鍵是:兩岸各方面交流,都要在保證各自安全的前提下進行。我不會侵犯您的隱私,也請您不要侵犯我的隱私。我尊重您選擇的國家、制度、社會,也請您尊重我的國家、制度、社會。有了安全感,生意、信任和情誼才能慢慢談、逐漸累積。

【時事想想】龍吼:香港將迎來未知新時代

香港這三天的大變,抓住了全球媒體的目光,大家實在難以想到,本來一個平凡的週末,香港突然變成了觸目的主角。

無疑,在很多臺灣人眼中,香港人的印象就是市徻、勢利、實際、冷喉,言必及錢的一群人。這樣的印象是否偏見,暫且不論,但是不能否認,香港人自己或多或少也承認這樣的印象,視之為自己的民族性,某些時候還會以此自豪,你可以看到某些港片裡,就是有些對白,直接把努力賺錢當成道德的一部份。

這樣的印象相信很多人都有,除了難以令人忘懷的港星和粵式飲茶,以及各個高樓大廈萬家燈火外,這種性格這是香港人最常見的面向。也是給外人最常見的印象, 這某程度上並不算甚麼令人愛好的性格。我們不能否認香港人的確有相當部份就是如此,去到今天亦是如此。這地方怎麼看都不像能繼承了五四運動靈魂。

笛子魔童

笛子魔童,職業是拿美克星人

【時事想想】粵觀點:一個廣東人的香港學運感言

出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這幾天廣東有線電視網上香港電視臺的新聞幾乎都成了「看廣告」(敏感話題的新聞時會被切斷信號,換成公益廣告),對此早已習慣了的廣東人都知道,香港一定又有什麼事情發生了。

對此最為關注的人群,就是那些經常往來於粵港兩地的廣東人,因為香港發生的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對這些經常到香港進行各種活動(包括旅遊、購物)的人產生影響。所以他們並不關心誰正義誰邪惡,不關心誰做對誰做錯,香港將來變得民主或不民主同樣也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反正能夠保證他們繼續經常到香港去購物,讓他們的利益不受損就滿足了。

【得獎作品】假如我是雲林縣重光里的里長

從車窗望出,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柳丁田園,在田間中可以看到上了年紀的農夫正在烈日下揮汗用心照顧屬於他們的心血結晶,緩緩將車窗搖下,深呼吸一口氣,空氣中瀰漫著肥料與泥土混合的微妙味道,我閉上眼睛享受著專屬於家鄉的感受,專屬於雲林縣重光里的味道。

重光里位於雲林縣斗六市區東方,南與古坑相鄰,北與八德里緊靠。面積只有兩平方公里,居民數不到三千人,而在這其中佔大多數的還是以務農維生的老人以及爸媽在都市工作留給阿公阿嬤照顧的小孩。有人說這裡是全台灣生產力最差的地方,但我卻認為這裡是台灣存留下來的世外桃源,有著最單純的人心,有著台灣最純樸的清淡,最重要的是有著台灣的精神。外公外婆一生全部都在重光里這小小的村莊打拼,一塊柳丁園田地需要養活家裡所有的大大小小,生活固然困苦,但是咬著牙也要拼下去的精神讓外公外婆無怨無悔的付出,這不就是台灣最讓人驕傲的地方,有著最堅韌的草根性質。

【島嶼邊緣】連家與殖民台灣百年史

連勝文在9月27日舉辦的競選造勢大會中情緒激動地強調連家為台灣努力奮鬥超過一百年。連家在台灣近百年的歷史中,的確有個重要的角色,至於怎麼貢獻台灣,且讓我們分別就連橫、連震東、連戰以及連勝文一脈相承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