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公布大專校院103學年度日間部的註冊率資料,雖然刻意隱藏全校的註冊率,一如預期,媒體仍將焦點集中在哪些學校招不到學生、將面臨退場等,教育部也端出所謂的輔導機制與輔導名單。然而筆者認為,這樣的作法非常不妥,如果僅憑註冊率決定哪些學校該退場,將嚴重影響台灣的社會文化發展、阻礙區域均衡,而應以更廣面向來思考退場與高等教育未來走向等問題。
我們先來看這次公布的註冊率說了什麼?撇開碩士與博士班不論,在註冊率偏低科系的部分可以發現:
- 公立的一般大學學士班,註冊率皆高於五成。
- 一般大學註冊率不到五成的有三校15系,都位於南部,都是2000年新成立的私校,其中一校有6個科系甚至都低於兩成。
技職體系部分,由於部分系科開放高中生申請入學,教育部只提供不含與僅含申請入學分開的註冊率,無法看到該系的全貌,但我們仍可歸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