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專業官員

過年,什麼都停下了!乾巴巴的新聞只剩下各地塞車的報導在撐篇幅。每年,帶著無聊看這些例行報導,看官員說些破紀錄流量的說詞,一邊就不耐煩了。這種上看xx車次的說法到底是什麼意思?到底是說給誰聽的啊?到底有什麼對策啊?

年節已經過了一段時間,這時候大家應該可以就事論事地一起想想……

高速公路上300萬輛車?

台灣高速公路總長約900公里,全天24小時上上下下車輛有300萬車,這個數字是多還是少?一般用路人是沒感覺的。只有高速公路管理局的人才知道,比平常流量要多個五成;對喜歡交通史的達人來說,離去年初三330萬紀錄已相去不遠等等。

【日本想想】 在遺忘和記憶之間書寫──震災四週年,日本依然努力著

東日本震災已屆滿四年,以外國人的角度來看,這場悲劇似乎已成舊聞,日本大致上已回到過往的步調,力拚經濟,但對當地人而言,復興與傷痛,仍是現在進行式。損壞的建築物可以再重建,匱乏的收入可以再掙錢補足,但內心的缺口,是四年時光可以治療的嗎?當人們反覆傾訴「傷痛不該被遺忘」,痛苦和恐懼究竟該被記下抑或拋去,受災者的心靈如何得到解放,仍然是日本國民全體的重要課題。

日本人到底該如何和這段苦澀的共同記憶相處?我試圖揣摩,於是我自問──悲傷的時候,我會做什麼?

大哭一場?暴飲暴食?也許就這麼待著,給自己一段放空與不需要努力的日子,沒有人逼著我立刻揮別沈重的陰鬱感而站起來,但在宣洩與沉澱過後,我會做什麼?失去的程度有大有小,但都是痛,我的人生雖稱不上荊棘漫布,卻也心痛沮喪過幾回,總得開始重建人生的,逃避或漠視都不是最好的解方。在這種時刻,我選擇回顧、我選擇書寫。

我是農民,我支持農業外勞

自從勞動部對外宣布今年將引進農業外勞,農業外勞的討論再度成了熱門議題。勞動部勞動發展署長劉佳鈞昨天表示,台灣接下來會引進首波兩百名緬甸籍的農業外勞,但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隨即在臉書上發文表示反對,徐教授表示:「國內現在有很多年輕人找不到工作;反觀農業部門卻又嚴重缺工,農委會及政府是否剛好可趁這個機會吸引年輕人從農,並努力保障及提升農民所得,藉此來培養新一代的台灣農民?為什麼要引進農業外勞呢?我們強烈反對這樣的政策!」

同樣都有缺工的問題,為何製造業、石化業能引進外勞?

同樣都有缺工的問題,為何建築業、傳產業能引進外勞?

同樣都有缺工的問題,為何農業「不能」引進外勞?

筆者三十三歲,農委會漂鳥計劃結訓後返鄉從農第四年,這四年來不斷碰到相同的問題:播種植苗找不到工人,田間管理找不到工人,採收時更找不到工人,一年四季,勞力難尋,不論是透過村里長還是就業服務站,多數求職者皆婉拒農業類別的工作。

【憲政想想】台灣對半總統制與內閣制的10大誤解

(編註:本文為三篇專文構成的專題之第一篇,作者將在專題中檢視台灣目前對憲政體制,特別是半總統制與內閣制的討論,同時介紹法國半總統制的運作與台灣的憲政施行現況。)


過去一年來,台灣民間針對修憲的討論倍增,加以去年11月29日國民黨九合一選舉大敗,朱立倫接任黨主席之後隨即提出政府體制朝內閣制修正的提案,眾人對於半總統制和內閣制孰優孰劣的爭論再起;有不少人認為,台灣採用的半總統制漏洞百出,已不可行,朝向內閣制修正是必要的方向。

在這裡先直接切入我個人的看法:在我們一定要保存總統直選的前提下,不可能讓總統沒有實權,如果可以重新制憲,我個人的偏好是美國式的總統制,因為它相對於半總統制比較直接、單純。如果我們無法制憲,只能把憲法修正得更合理,在憲法條文上修訂,我就覺得應該把法國的半總統制度盡可能完整地引進來。內閣制的話是不用考慮,因為總統直選又要總統虛權在台灣是不可能的。在已經民選總統的前提下,台灣不用考慮內閣制。

仔細檢視最近的憲改討論,我發現台灣很多人自認為熟悉半總統制,但其實不瞭解。這些評論和談話,部份充滿著錯誤得可怕的認知,徒然製造紛爭。因此我希望能夠介紹半總統制到底是怎樣的憲政體制,它在法國如何被運行,以及在台灣最常見的、對憲政體制的誤解。

從芬蘭指揮大師沙隆年憶蕭泰然的一段往事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

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

我所持的信仰我已經守住了。

──摘自《聖經提摩太後書》

 

2015年2月24日我在美國洛杉磯時代的文化戰友蕭泰然,終於在打完了一場海外台灣人文藝復興的聖戰後,平靜地安息主懷,在家中去逝,他的4位子女和同甘共苦的夫人都隨侍在側,看到他平安地回到天國去了,做為他的心靈戰友,難免會感到傷心,但是這七年來,他實在因為肉體的病痛而活得非常辛苦,因此他以77高齢仙逝,對他個人和他的家人可以說是一種解脫。

要求聯開住戶走「不同門」的思考

日前台北市都發局長林洲民在上電台專訪時,說曾有聯開宅的住戶要求,未來向市府承租房子的承租戶,必須跟原住戶走不同門。林洲民憤怒到,在臉書上發文說「台北人瘋了嗎?」

其實林洲民局長不用這麼生氣,相反地,住戶如果這麼在意大門,他應該當場提案幫住戶加碼。比如說該棟大樓超過七十坪的住戶,走鑲金的大金門、五十到七十坪的住戶,走鑲銀的中銀門、不到五十坪的住戶,就請走鑲銅的小銅門。此外購宅時,成交價格超過市價的住戶,過門時還演奏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以展現唯我獨尊的不凡氣勢;如果低於市價的話,不好意思,只能放給愛麗絲了。這樣想必大家為了走大金門、聽英雄交響曲,都會溢價買大坪數,這樣就可避免該住戶口中,所謂「拉低房價」的困擾了。

許有爲

作者為法國巴黎第一大學公法所博士候選人

面目全非的大法官任期制度

總統府近日召開「民國一○四年司法院大法官提名審薦小組」第一次會議,馬英九總統希望立法院能於本會期內行使大法官同意權,任命4位新任大法官接任任期即將屆至之林錫堯、池啟明、蔡清遊及李震山等四人。此時便不得不提,現行大法官任期制度,早已被馬英九總統一人搞得面目全非。

從《模仿遊戲》談科普寫作

藉奧斯卡的風潮,《模仿遊戲》在國內上映後票房不惡,也如預期引起一些討論。除純粹電影欣賞的角度之外,持批評態度者通常聚焦於史實的偏離。從圖靈的個性到解碼的工作,電影與史實的確有不少出入,然而這畢竟是一部娛樂電影,編導用自己的想像表達圖靈的故事並不意外,認真的觀眾不難自行找可靠的傳記補正。這部分固可批評,但筆者並不認為這是這類電影的重大缺陷。

比較大的問題反而是跟風式的科普寫作,信口雌黃造成的負面影響,比電影把一些無關緊要的史實隨劇情需要改編還要嚴重。因為那不只是錯誤的記憶性知識,而是把科學活動變成一種誇張浮華的天才派對,不但無法將重要的科學典範準確地介紹給無背景知識的大眾,更是異化科學工作的元凶。

柯P真的不能批嗎?

台北市長柯文哲近日在性平處的論壇指出,「奇怪!台灣不是有很多外籍新娘,都已經『進口』三十萬,怎麼還會這樣?」(粗體處為爭議用字)引發正反方互相抨擊,各種觀點傾巢而出,我暫且不討論婚姻的本質,僅針對各界後設批判這種「挑骨頭」的說法,加以討論。

1. 「柯文哲只不過是說出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