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osa小賊獵影冊】都蘭小農見習記——構樹果手工果醬


一個旅外台灣漫畫家的圖文筆記,題材可能是台灣,也可能是國外風土人情。

 

到台東都蘭訪友,改拿鋤頭的朋友帶我去摘構樹(lol’an/rorang)果實。紅艷的構樹果實宛如水手帽上的紅色絨球,甜美的蜜汁早就吸引了識貨的蟲鳥光顧。

我們騎車在都蘭附近鄉間穿梭,宛如辛勤採蜜的蜜蜂。果實用柴火熬煮成醬,周末時乘著普悠瑪列車,送到即將成為新嫁娘朋友的手上。

 

批判力道棉帶鋼 陳可辛《親愛的》巧妙逃過禁片審查

片名「親」字特別用了繁體字作為標準字體,「亲」與「見」分開,這可不是港人導演的叛逆,是電影的隱喻。

改編的限度與藝術

2013年,陳可辛的《海闊天空》改編自補教事業的創業兄弟版圖,但這聲稱改編自真實的故事,卻硬生生地跳過了天安門事件,這一個刀口子,讓不知道多少戲迷咒罵導演,包含筆者在內皆批評在電影敘事上「好一個和諧企圖」,卻得到金馬獎最佳劇本提名。

【眷村想想】 眷村小吃

光大一村各家廚房有來自各省不同的口味,每天傍晚還是有流動攤販,用推車或扁擔肩挑進入村內販售,讓大人小孩大快朵頤,那好吃到的不得了感覺,迄今仍回味無窮。

到村內賣的小吃,我最懷念的是臭豆腐、熱豆花、粉圓、甜酒釀、大麵羹、米糕粥、麵茶和山東大饅頭,每一位攤販都有特色,長年以來和眷村鄰居也建立深厚情誼。

賣臭豆腐伯伯是一位老芋仔,年近七十歲,彎腰駝背,每天傍晚準時到村內叫賣。高亢的上海人口音:「臭豆腐!臭豆腐!」大部份時候甚至不用喊,豆腐臭味和香辣味早穿進家家戶戶,讓人不跑出來吃都受不了。

老芋仔臭豆腐內嫩外脆,炸的恰到好處,加上蒜泥、蔥、醬油、麻油等酌料,尤其精心製作的辣椒口味更是風靡全村,沒人能逃過他手掌。

多年後,我曾告訴報社主管王世勛說,這位外省老芋仔臭豆腐是我所吃最棒的一攤,沒人能超越,經過我南北各地評比結果,堪稱台灣第一。

打穿那道光 ——《風華再現: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

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乃荷蘭境內人氣最高的美術館。它的前身是1800年巴達維亞共和國時期(即當時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在荷蘭成立的傀儡國)開張於海牙的國家藝廊(National Art Gallery),那之後將近一百年,它經歷了多次遷徙和擴張,直到1885年才在現址完成由皮埃爾.庫貝(Pierre Cuypers)設計的融合了哥德和文藝復興元素的壯闊建築。1975年,它曾創下高達一百四十一萬人次的造訪記錄。

這座博物館的展示主題,以藝術和歷史為主,常態展品有八千件,包括林布蘭最著名的油畫《夜巡》,和梅維爾的《倒牛奶的侍女》。然而更驚人的是,這只是它多達一百萬館藏的不到百分之一。2003年十二月,博物館暫時關閉,準備進行大翻修,而當初的計畫是五年後、2008年重新開張。沒想到最後拖到了2013年四月才完工。在此,《風華再現: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正是導演歐克.荷根蒂克(Oeke Hoogendijk)花了將近十年時間,拍下整個整修過程的紀錄片。

你不可質疑的慈濟

這一陣子我揭開了若干件慈濟的黑幕,也都上了新聞,譬如台中分院開發爭議、慈濟破壞遺址,乃至於慈濟炒房炒地爭議,在這過程中我當然也受到了某些壓力。

在慈濟決定撤回開發案,但相關風暴仍未平息之際,我想來談談我在調查慈濟過程中接觸到的一些事情。大體而言,從各方資訊回饋給我而形塑出的慈濟形象,大概就是「你不可質疑的慈濟」。

洪浦釗

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博士生

【Yu'fafoinana逐路者】_ 原來我們不適核,為核不分手

三月十四日這天,是蘭嶼Tao族人Sinan Mavivo孩子的生日,他坐在往台南的火車上對著Mavivo說:「核廢料什麼時候搬走?我們什麼時候可以不用再反核?」政府所允諾蘭嶼Tao族人所說的2016年遷走核廢料是否成真 ? 台灣人民甚麼時候可以不用再受核能的威脅,每天擔心受怕,深怕變成下一個「福島」。

不可否認的台灣核電廠多處於地震帶上,而福島面積約13783平方公里,台灣面積約35980平方公里,現在福島核爆後受輻射的影響,連專家都不敢輕易下論,有以下這些可能發生的疾病:立即見效型:皮膚損傷、生殖器官損傷、造血器官損傷、消化器官損傷、中樞神經損傷等;潛伏型:白內障、免疫系統受損、癌症、遺傳病等。

Fuis‧Sao

作者目前就讀國立成功大學護理系,本身為台東Piho部落的孩子,亦是跨性別者。致力於性別及原住民運動,在成功大學原住民文化交流社擔任公關一職,喜歡與人交流。

是時候轉進印度!

約莫在十五年前,有經濟學家創造了「金磚四國」這一名詞,表示相當看好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等國的經濟發展,著名的投資銀行高盛集團也幾乎把這四個國家捧上了天,讓市場熱錢紛紛湧入。然而,金磚四國似乎沒想像中發展的順遂。

的確,它們曾一度是超級潛力股,但展望未來,僅剩印度還呈現上升階段,更精確地來講是:「眾人皆差唯印度好」─這點可由上個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下修中國、俄羅斯、巴西的經濟成長預估,唯獨印度逃過一劫來佐證。遺憾的是,台灣尚未嗅出此端倪,若依舊堅持一味地巴著中國,不趕緊去擬定新的經貿外交政策,恐怕是逆行世界潮流,到頭來吃虧倒楣的是自己。

【中東想想】 以色列總理班傑明‧納坦亞胡的傳奇哥哥

本次以色列大選落幕,現任總理班傑明‧納坦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在以色列國內的綽號「Bibi」)再度連莊,蟬聯其生涯的第4任總理(第一任在90年代)。這個人很有意思。若有看過納坦亞胡前陣子在美國的演說,會對他講得一口幾乎沒有希伯來口音的漂亮美語,留下深刻印象。

不知道的人還誤以為,他是道地美國長大的猶太人。其實在班傑明‧納坦亞胡14歲時,他們一家人曾在美國費城附近定居。他也在當地就讀中學。

1971年,班傑明‧納坦亞胡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畢業,主攻建築學;1973年,他進而取得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碩士;爾後,他又在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鑽研政治學,畢業後就返回以色列。因此,班傑明‧納坦亞胡幾乎在美國度過他的青少年歲月,對美國文化和社會極為熟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