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亞投行、以及台灣的機會與挑戰(上)

亞投行(AIIB)是「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的簡稱,是中國為了支撐其「一帶(陸上絲路)、一路(印度洋)」聯結中國與中亞、西亞、南亞、東歐聯結的戰略,而提出的金融支撐工具之一。在去年十月二十四日提出,就獲得21個國家表態加入。到今年三月底前,已有四十六個國家申請,表示有意加入成為創始成員國。在已開發國家中,紐西蘭是最早提出要申請加入的非亞洲國家(2014年12月。而新加坡於十月已經加入),但是已開發國家開始大量表示出興趣時,是在三月十二日英國對外公開表示有意加入後才出現的,自那時後,包括德、法、義、瑞士等紛紛跟進,之後包括南韓、澳洲等亞太經濟發展較好的國家,也都向北京提出意向書表示有意加入。

亞投行成員背景與發展狀況

根據中國財政部在4月1日官網公佈的資料,有30國成為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其中,不是亞洲國家的有大洋洲的紐西蘭,以及歐洲的盧森堡、瑞士、英國共4國。其餘26個亞洲國家為孟加拉、汶萊、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尼、約旦、哈薩克、科威特、寮國、馬爾地夫、馬來西亞、蒙古國、緬甸、尼泊爾、阿曼、巴基斯坦、菲律賓、卡達、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斯裡蘭卡、塔吉克、泰國、烏茲別克、越南等26國。另外,德國、法國、義大利則分別在四月一日與四月二日獲得核准,成為意向創始成員國。

【島嶼邊緣】你不知道的國民黨:黨營事業資產高達9639億元

基進側翼、時代力量等公民團體與政黨在3月31日舉辦國民黨公投連署記者會,呼籲大眾一起剷除台灣民主病灶核心的國民黨黨產毒瘤,解決政黨極不公平的競爭。其實,早在民進黨執政時期就在2008年舉辦過一次歸還黨產公投,當時雖然獲得91.46%同意,但投票人數4,550,881人,僅佔總公民數的26.34%,未過半數遭到否決。

勿將台灣共和威瑪化

我們常過度自信,認為我們有民主,人民有覺醒,獨裁者就不會出現,中國也拿我們沒辦法。這是天真的想法,前題是民主必須是有效的民主,覺醒必須是掌權的菁英也覺醒,否則時代的倒退可能以無法想像的速度出現。威瑪共和的滅亡就是一個血淋淋的教訓,我們不妨回顧一下那段德國人的歷史。

第一次大戰後的德國,在凡爾賽和約的屈辱下,希特勒以愛國主義包裝,固然有瘋狂的支持者,但威瑪共和並不允許這種狂人為所欲為。希特勒參與1923年的「啤酒屋政變」失敗後被捕,判五年徒刑。雖然1924年底最高法院在爭議中特赦希特勒出獄,但一直被禁止公開演講,直到1927年才解禁。1928年納粹在國會的勢力僅12席,只佔總席次的2.44%,但不到五年的時間,1933年一月希特勒被指派為總理,之後連續解散國會,同年底納粹取得661席國會席次,從此全民由100%的納粹國會代表。這一切之所以發生,不是希特勒有三頭六臂,也不是威瑪憲法沒有民主機制,更不是能孕育席勒、康德這個偉大民族的人民沒有覺醒,而是一個無效民主與政治菁英的共同創作。

【開往台灣的慢船】1949的四六事件和2014的學運

說來有點奇怪又不太奇怪,向來並不以剛烈著稱的台灣學生,長久以來卻和國民黨政府有著豐富和綿延的鬥爭歷史。今天就是歷史上極富意義的一天,66年前今天發生的四六事件,是國民黨在台展開長達38年戒嚴時期之前,最後一波的大型學生運動。回顧歷史,無論1949年或是2014年,國民黨政權對待學生的方式和想法,六十餘年下來似乎絲毫未變。

四六事件

蔣神年代

1975年4月某一天,前一天的春雨讓空氣顯得清新,可是春假已經快結束,身為小學生,不免陷入憂鬱。突然,聽到大人壓低聲音說話,氣氛有點詭異。

「總統死了?」

「噓!不能說死,要說逝世。」

「誰死了?」我好奇問。

「蔣總統啊!」

蔣總統?他是民族救星、偉大領袖,我們不是每年都為他擺出高高的壽桃塔,恭祝他萬壽無疆?他和神差不多,竟然也會死?當年天真的小學生,真難接受這樣的事實。

不久,電視上開始播出相關新聞,主播表情嚴肅、泫然欲泣,報導中有很多很多哭泣的鏡頭。學校從隔天起降半旗,有些老師佩戴黑紗,也要求學生配戴。但我不記得自己是否有戴上那塊代表服孝的黑紗。

王昭文

作者為成功大學歷史系博士,《新使者雜誌》執行總編輯

【Formosa小賊獵影冊】都蘭小農見習記——野草與山豬

朋友小青定居台東都蘭,租了幾塊農地耕作,其中一塊就是OK faki(阿美語 : 叔伯長輩)的田。這塊築夢的小梯田,除了得耐心除草,有時成了山豬的遊樂場。

新住民語文課敢是母語教育?

本文是以教育部公布的台語用字寫成,可參考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以下並附有全文聲音檔:(https://soundcloud.com/sekaitai3/mothertongue-thinktw-r)

【Yu'fafoinana逐路者】_ 先別管台獨了,你聽過原獨嗎?

歷史定位─原住民族根本無敵

對於台灣原住民族歷史上的「從何而來」、「從何發展」各有學派論述,百家爭鳴。有學派相信南島語族自五、六千年前從台灣島經菲律賓島擴散出去,而形成現有涵蓋「西至非洲東岸的馬達加斯加島,東至美洲西岸的復活節島,北至台灣,南至紐西蘭共約1262種語言,2萬個島嶼,3億多原住民」的南島語族。不管何派、何學說,台灣原住民族在台灣生存至少六千年的歷史以及是廣大南島語族的一份子已為學術上普遍趨於的論說。

綜上,這群人已在六千多年前隨著台灣獨有的地理環境、氣候生態、族群關係…等,發展出適應於此的風俗習慣和生存方式,甚至早於黃帝時代的五千年。是以,台灣原住民族絕不是甚麼能以中國百越族移民來套上所謂大中華民族框架裡,也不能企圖從政治、語言、意識型態上獨尊中華文化,以族群融和之名,行排除異己之實,如此只更顯示中華民國在統治上無正當性外亦在史觀上完全失格、泯滅正義。

Jiru Piring

Jiru Piring(基鹿碧麟),花蓮秀林鄉重光村太魯閣族,花蓮卓溪鄉古楓村布農族,目前就讀於政治大學地政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