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台北機廠可以不只是鐵道博物館——德國魯爾區廢棄礦廠的再發展經驗

台北機廠成為國定古蹟,全區保留終於定案,未來的發展,是設立鐵道博物館呈現台灣工業史,抑或有更具創意的方案?德國魯爾區的工業遺址轉型經驗,係歷時十年的區域規劃,雖尊重原有歷史脈絡但又不受其侷限,終能發展出更多樣的再利用方式。

台北機廠再開發案,由於地處市中心精華地段,因此曾被財務困窘的台鐵管理局視為重要的資產活化償債計畫。然而,原決議中,機廠廠區56%的面積都被分割予商場、豪宅使用,分配問題因而歷經爭議;直到2015年3月,文化部決議將台北機廠指定為國定古蹟,並指示「全區保留」,自此,北廠的未來才徹底推翻前案安排。

許多鐵道迷希望「北廠」能變成一座國家級的「鐵道博物館」;文化部初步也擬定朝此方向規劃,以鐵路建設帶動工業發展為概念主軸,呈現台灣從清末開始的工業化歷史。

是誰不檢點了?

日前台北大學女生宿舍晚間無預警停水,女學生進入男生宿舍借用浴室洗澡,結果遭指為「不檢點」。這到底是什麼樣的指控?如果我們檢視一下這種說法背後的一些可能的理由,會發現這個指控非常荒謬。或許我們可以藉此更進一步思考說,就算有所謂檢不檢點的問題,到底是誰不檢點?

首先,有人說在宿舍撞見女生洗澡會「臉紅心跳」。這到底算什麼理由?就我所知,台灣這個國家廁所有門,淋浴間沒有門也有門簾。會臉紅心跳的人,是撞見了什麼?看到清涼火辣的畫面嗎?是怎麼看到的?偷窺嗎?別人洗澡,有同意讓你看嗎?如果是因為偷窺別人洗澡而臉紅心跳,是誰不檢點了?

二零一六的另一場選舉

二零一六年選舉年,我們會面臨兩場決定性的選舉:第一場當然是台灣的總統與立委選舉,另外一場於年底登場的則是美國總統大選,其重要性絕對不輸台灣本身的選舉。

現在國際間最大的新聞,就是歐美中俄與伊朗急欲透過核子能源談判達成協議。因為現有的制裁措施讓伊朗出口石油受到頗多限制,因此伊朗當然急著與歐美達成協議。但是為什麼美國積極要與伊朗達成核子協議?當伊朗石油得以再次進入國際市場,世界油價進一步下跌,對美國國內培植本土頁岩油業者只會更加不利;那麼美國為何要自搬石頭自砸腳?

首先我們第一個會想到的當然是有將近八千萬人口的伊朗本身市場,因為自從柯梅尼政權推翻巴勒維王朝後,美國即對伊朗進行禁運,連帶使得美國企業無法進入這個市場。而如果解除制裁之後,美國進一步放寬禁運措施也指日可待。而將此舉與先前歐巴馬主導的解除對古巴禁運連結,就可以發現民主黨再次擁抱現實政治,不再將意識形態放在經濟利益之前:對這些所謂的流氓政權實施單邊禁運,徒然將這些國家的市場留給其他國家。

釋心道、周永明和趙德胤

標題裡有一位佛教法師、一位世界級的電子業經理人和一位台灣新銳導演。他們之間有什麼共同點?

答案:他們都是「緬甸人」。

「緬甸人」這個概念有點模糊,因為在緬甸生活的華人,他的出生地和他的國籍經常不是同一件事(或者根本沒國籍)。最近緬甸爆發的一場內戰,再度把這個議題打上檯面。

大約在農曆春節前,緬甸「果敢自治區」前主席彭家聲,率領「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發動內戰,他們打著「爭取民族生存權利和尊嚴」的口號,第一時間就擊斃三十多名緬軍,攻下果敢自治區的首府老街,報了二零零九年被緬甸政府軍逐出果敢的一箭之仇。緬甸政府調集部隊清剿同盟軍,老街再度易手,這場內戰一直持續到筆者寫稿的這一刻。

這是一場遙遠的戰爭:地理上遙遠,戰爭的熱區是老街及周邊山區。老街距離緬 /中邊界的雲南南傘鎮十公里,南傘距離雲南省會昆明九百公里,而昆明到台灣是三小時的飛機航程。

反轉資本主義來搶救母語

因為中國普通話教育的壓倒性力量,如同台灣過去面對的國語教育,許多地方語言面臨流失甚至瀕臨滅絕的境況,《新華網》報導,像陝西省境內使用的陝北話、關中話和陝南話等,愈來愈不被年輕人所使用,陝西省檔案館於是開始建立語言檔案庫,並要籌拍紀錄片來反映這個「非遺」項目(中國習慣稱「非物質文化遺產」為「非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認定的「非遺」包含瀕危語言)。

自己的語言成為「非遺」想必是件哀痛的事,因為那代表著語言的活力不復存在,那個充斥著族群或個人生命記憶的溝通憑藉,卻在自己的下一代被拋棄、被壓抑。雖然我一向反對因資本主義體制而導致的各種文化商品化,但在連假回到位處客家庄的外婆家後,因為小姪女竟然連「你會不會說客語」的客語都聽不懂,讓我感到無限震驚,自己殘破的客語能力也在外婆敘說著日殖時期生活經驗時,無法進入那段故事裡頭,只能似懂非懂,惋惜不已。

釋字728號爭議的側面理解

釋字728號所引發的爭議與眾多評論,可知民眾對於性別平權的重視與貫徹要求走到了勢在必行的地步。但是在熱烈追求平權價值的另外一面,我國大法官解釋制度之固有的理論與實踐上的困境,在本號解釋中也同樣顯現了出來。因為,大法官審理案件法不允許大法官就特定、具體的事項進行審查,而只能就一般的、抽象的法律進行憲法解釋。然而,本案中真正產生平權爭議的部分是依照《祭祀公業條例》第4條第1項授權給私人設立的規約,換言之,真正可用平等原則加以檢驗的客體(規範內容)應該是特定的、具體的私人規約才是,而非單純授權給私人創設規約內容的抽象法律,因為這項法律並無規範內容可言,從而沒有可能以平等原則相繩。

李志德

作者為資深新聞工作者

一帶一路、亞投行、以及台灣的機會與挑戰(下)

亞投行是中漲美消的訊號嗎?

從表面上來看,中國在亞投行的表現取得不少歐洲國家的加入,甚至在亞太地區,包括菲律賓、新加坡、印度、印尼、澳洲、紐西蘭、韓國等美國盟邦或友好國家也都表態要加入,著實讓美國面子掛不住。坊間自然充滿了中國聲勢上漲,美國勢力消風的解讀。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

【學與業壯遊】 如何造成欲罷不能的自主學習?

在別的青少年在打電動的時候,一個剛上國中的孩子,沒人強迫,沒有考試,沒有老師當面講授,沒有同學砥礪,卻可以利用線上課程,在短時間內自學程式,許多人可能認為,一切只是因為這個孩子特別天才。

真的嗎?

到目前為止,Adrian已經在Udacity拿了七張修課認證,都是最優異的等第。在了解他的學習經驗之後,我非常好奇地問Adrian和他的父親廖爸:這是意外,或是只是我們還不習慣的常態

擋不住的自主學習,背後有原因

面對我的問題,Adrian認為這不是意外,也不是他本身有多特別,而是他認為,無論Scratch或是Udacity,他們都掌握了課程編排的藝術,學生被吸引、進入門檻低、學習有效率,這是課程精心設計的結果。

在Udacity上,大課程被切成許多兩分鐘到五分鐘的片段,每個片段講解一個重要的觀念,之後接著一個小測驗,每看懂了一個觀念、做完了一個小測驗,就往前進了一步,就像電動遊戲破關,讓學員非常有成就感。Adrian 的原話是說:「當課程編排得好,一步步學習會讓人有『莫名的爽感』;學習一點都不覺得難受、壓迫,看到喜歡的課就會想鑽下去學。」

【中東想想】把安全視為第一的以色列軍隊,也曾歷經洩密事件

幾張Facebook的照片,幾乎殲滅了一整個中華民國陸軍航特部。

外國人要進入一般軍營裡有多難?舉凡在正常國家,普通老百姓要進入軍營,實屬不易,更不用提外國人。

去年的現在,我正在申請進入以色列國防軍的軍營採訪。申請這段採訪,足足讓我等了一個月。這一個月內,我急得彷彿是快烤焦的螞蟻。但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室給我的回覆,總是有一搭沒一搭。

直到採訪前兩、三天,採訪團隊才確定准許進入軍營。在入營前的一個週末,我再度聯繫一位負責帶隊的以色列軍官。這位屬於宗教背景的軍官還在電話中回覆:「今天是安息日,我不能談論和工作有關的事情,等明天(週日)上班時,我再回覆你。」這句話讓我記憶猶新。

進入軍營的當天,車子開到了以色列軍隊中部最大的營區茲瑞芬營區。四月天的以色列,陽光火烈,連守衛都顯得懶洋洋的。在以色列,戍守大門的衛兵,沒有台灣人印象中守衛必須像木頭人一樣站好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