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照顧要從老人健康時開始

長期照顧的財源於總統大選落幕之後,稅收制以及保險制之爭也隨之塵埃落定;然而,當我們揮舞著完善長期照顧的大旗時,更應該討論的是,對於老人照顧服務的想像是什麼?從蔡英文總統當選人的長照2.0來看,雖有論及從預防保健到安寧善終都是長期照顧的涵蓋範圍,但在長期照顧的規劃內容之中,絕大多數還是在於已進入失能失智階段的老人身上,針對何謂預防保健卻缺乏具體內容。

我認為,老人照顧若要臻至完善,必須透過提供實際服務(擺脫現金給付的思維),從老人健康的階段便開始著手規劃,針對不同健康狀態的老人給予不同的照顧模式,不僅延緩老人進入失能失智的階段,減少長期的老人照顧支出,更重要的是能讓老人的生活品質全面提升。

呂建德

作者為台中市政府社會局局長

【人心人術】 二二八,最恐怖的檢查

「二二八事件」為台灣歷史上留下一道鮮明的傷痕,人民在統治者的權柄之下哭不出聲。二二八事件造成許多台灣社會菁英蒙難,藝術創作能量也遭到扼殺,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台灣國寶畫家陳澄波,在二二八事件中,沒有經過審判,不明不白地死於國民政府殘暴軍隊的血腥暴行,遊街示眾、公開槍決。(詳見:〈請教故宮:「陳澄波」是怎麼死的?〉

1947年的台灣,那是一個風聲鶴唳的年代。混亂,是那個年代的代名詞。

卻有一位25歲的年輕人,他來自四川重慶,在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通過教育部赴台教師招聘團考試,從中國來到台灣,他是版畫家黃榮燦。

黃榮燦在二二八事件發生時擔任《人民導報》副刊主編。時任《人民導報》社長宋斐如只因刊登文章遭到行政長官陳儀不滿,在二二八事件中竟名列「叛亂首要人犯」,成為第一批被捕人士之一,最後遭到殺害。當時許多人都因此受到牽連而喪命,包括宋斐如社長的妻子區嚴華,她曾任職行政長官公署,在丈夫罹難後因幫忙《人民導報》總主筆陳文彬逃往香港被捕,慘遭槍決於馬場町(今萬華青年公園一帶)。

【台灣與世界】 城市的傷痛與療癒

在我旅居的城市裡,紐約和台南最教我糾心、愛憐,因為她們都曾遭遇傷痛,也都勇敢重建和重生。

2月6日凌晨的一陣天搖地動,台南部份地區成了地震的祭品。整個春節期間,台灣民眾享受闔家團圓之際,心情也跟著台南維冠大樓裡,跟時間賽跑、與生死搏鬥的急緊救援行動糾結、起伏。搶救最後生命與保全大體尊嚴成為天人交戰的無奈抉擇,七天後,儘管英勇的警消和救援人員救出許多生還者,仍然有115人不幸罹難,其中還有許多租屋的年輕夫妻以及他們年幼的孩子。

從祖先牌位談國民黨的權力運作邏輯

2016大選,民進黨不僅取回中央執政權,在國會選舉上也首次取得過半多數。在這情境下,過去陳水扁執政時期難以推行的轉型正義,在此次勝選後都有機會開始推行。日前,民進黨籍立委高志鵬便順著這風潮,提議討論是否該拿掉國父遺像,以除政治偶像崇拜的陋習。

未料,但其實也不意外地,這倡議引起了包括國民黨代主席黃敏惠、黨主席參選人洪秀柱、以及多位國民黨立委的反彈。值得玩味的是,他們抨擊的用語中,包括了「數典忘祖」、「神主牌」等修辭。而這些修辭,和中國動不動就使用「祖國」、「流著中國人的血」的說法如出一轍。

美國史丹佛大學人類學系的武雅士(Arthur P. Wolf)在對台灣進行了田野調查後,對漢人宗教上的傳統提出了這樣的觀察:自家祖先在死後成為神明般的存在,庇蔭子孫;但對陌生人來說,自家的祖先則往往被視為鬼。武雅士提出的這套「神、鬼、祖先」的見解,無論在宗教學與人類學上都是很具有份量的論點。

洪七七

作者為政治大學宗教所畢業,現就讀交大社會與研究所博士班,以宗教與社會文化作為研究主題。喜好攝影,長期關心藝文活動。

轉型正義的第一哩路

新的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在選前多次強調當選就任後會積極推動「轉型正義」的工作,強調:要整理並公開歷史的檔案,讓真相重見天日,撫平受害者心中的傷痕,任何人都不應該在我們的過去的歷史裡面去隱瞞。

副總統陳建仁在出席「全國二二八暨白色恐怖受難團體後援總會成立大會」時也說:未來,轉型正義將是民進黨執政後最先要推動的政治改革,並將成立真相和解委員會。只有追求真相才能讓和解出現,也才能真正保障自由、民主與人權。

對美國總統交接的理解與誤解

總統交接問題在台灣炒得沸沸揚揚,彷彿在選後超過一個月,台灣還處於選舉狀態。針對民進黨與時代力量交接條例版本的批評,不少人會引用美國的例子。畢竟現在的主要民主國家中,美國交接期間是相當長的,但也運作得較有紀律。不像半總統制的法國(十天到二十天完成交接)、內閣制的日本與印度(十天到兩星期內完成交接),所以會成為大家討論的主要參照對象。但有些討論似乎與實際運作的狀況有出入,我在此就從我的個人理解提出看法。

TPP的進展與我國參與的策略(下)

在一般均衡(Compatible General Equilibrium)模型測試中,如TPP採取貨貿全部零關稅而服貿有25%的自由開放,則所有TPP-12成員將因台灣加入而受惠[1]。其中GDP與出口因台灣加入而受惠最多的是越南(GDP增加5.81 %,出口增加13.4%),新加坡(5.04% 與3.14%),馬來西亞(4.17% 與5.79%)。而美國(GDP增加0.2 %,出口增加0.99%),日本(GDP增加0.74 %,出口增加3.18%),因其經濟規模較大,增加比率較不顯著。但美、日兩國的福利效益則分別因台灣加入增加到655億與488億美元。

改革議題的排序策略

新科立委就任之後,除了眾所矚目的「轉型正義」、「不當黨產處理」等議題之外,徐永明喊廢「紅十字法」、王定宇喊「取消向孫中山遺像行禮」、「鄭楠榕殉難日定為言論自由日」,諸多議題一一浮出檯面。

當整間房子堆滿垃圾的時候,打掃變得很難有章法;更何況每一個政治人物都希望累積自己的政治聲望,所以都想要喊響自己的議題、吸引鎂光燈照亮自己的舞台,於是變成各有各的目標,於是輿論反而難以聚焦。在這種時候,到底要主打怎樣的議題,需要策略性的思考。

「關注民生」與「改革民主」並行不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