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莫里斯

原名詹姆斯.莫里斯(James Morris),一九二六年出生於英國,畢業於牛津大學。一九七二年透過變性手術「成為」珍.莫里斯。曾擔任《泰晤士報》與《衛報》海外特派記者,身兼詩人、小說家、歷史學家、旅遊文學作家等多重身分,獲頒威爾斯大學榮譽文學博士,並被《泰唔士報》譽為二戰後最偉大的五十名作家之一。

珍‧莫里斯著作等身,出版作品橫跨各種文體。著有:《大不列顛和平》(Pax Britannica)三部曲、《威尼斯》、《牛津》、《西班牙》、《曼哈頓一九四五》、《雪梨》、《第里雅斯特和不知名之地的意義》(Trieste and the Meaning of Nowhere)、《哈佛的最後來信》(Last letters from Hav)與描述變性心路歷程的自傳《複雜的難題》(Conundrum)、《一個糾纏不清人生之樂趣》(Pleasures of a Tangled Life)等。作品曾獲英國布克文學獎(Booker Prize)、海涅曼圖書獎(Heinemann Award)、亞瑟.克拉克獎(Arthur C Clarke Award)等殊榮。

白色恐怖不法、不當審判案件救濟問題之分析

司改國是會議第一分組於5月16日通過決議,為促成轉型正義,賦予戒嚴時期因叛亂、匪諜等案由受有罪判決確定之人民救濟權利,俾使當事人得以追求真相、恢復名譽並與國家和解,應研議建立戒嚴時期疑似不當審判之有罪判決救濟機制,使國家有義務真摯面對過往時代背景下公權力之不當行使,積極以適當法律途徑治癒不當審判被害人的社會與心理層面創傷,達成和解共生:

1、 政府應立法為戒嚴時期受不當軍法審判之有罪判決確定之人民創設特別救濟途徑,妥速研議符合我國轉型正義需求,且具可行性之救濟途徑及其負責機關。建議採取特別委員會之組織方式,該委員會應由相當比例之專家學者、律師、社會公正人士等具備轉型正義涵養之人員組成;同時為提升審查程序之保障,有借重司法人員專業之必要,得參考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下稱「補償條例」)立法意旨,使具法官、檢察官資格者出任該委員會之委員達一定比例。

2、 政府應開放司法救濟途徑,修訂國家安全法第9條第2款,以及國家賠償法第13條,允許上述受判決人及其家屬經由法院程序提出上訴,尋求平反、賠償,回復被沒入之財產。

【欣潔想想】20年後的5月24日

2017年5月24日,將會是台灣歷史上重要的一天,同時也會是亞洲歷史上無可取代的時刻。

這一天,台灣的大法官將會公佈對祈家威和台北市政府所申請的兩件與同性婚姻有關的釋憲案結果,這將會是台灣首次、也是亞洲第一個由大法官針對性傾向相關議題所提出的憲法解釋。亞洲是五大洲中,唯一尚未有任何國家通過婚姻平權的大洲,在現今全球已有超過十億人口居住在同性能夠結婚的國家中的這個時代,台灣的這一步,對世界所有關注人權的國家、媒體、與人民來說,可說是屏息以待,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期待的是,如果大法官做出的最後解釋是傾向保障同志伴侶與其家庭的平等權與結婚權,對在立法院推動法案許久的相關團體來說,無非是一劑非常有力的強心針,也能夠讓在立法院中希望共同的委員們有更多與地方選民溝通的基礎,同時,也能將台灣在國際上的人權地位更加向前推進,落實人權立國的口號,這也將是一次完全免費且非常正向地向國際宣傳台灣的機會。

【書摘】電競產業的大未來:打電玩、說電玩、做周邊行業就能賺大錢!電競產業如何改變數百萬人娛樂和工作的方式

作者: 羅蘭.李(Roland Li)
譯者:廖桓偉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7/04/27

當職業選手不容易,你得跟遊戲「結拜」

人們(尤其是非玩家)看到賽事總獎金高達數百萬美元,常會開玩笑說自己也該去參加,或是表現出蔑視,嘲諷懷著電競夢的孩子,說他們把電競想成「整天打電動的夢幻職業」太不切實際。他們嘲笑電競,把它視為社會衰敗的跡象,或至少對電競的評價是錯誤的。

為何我反對廢死的態度改變

最近幾件駭人聽聞的兇殺案主嫌都在法院逃過一死,引發台灣輿論強烈的質疑。原本面對殘酷的殺人者可以免於「償命」,筆者與多數反對「廢除死刑」的民眾觀感一致,總覺這些「劊子手」應該以命抵命,豈能容他們僥倖苟活,並且耗費人民的納稅錢供其坐監吃住?這樣所謂的公理正義何在?但自從筆者在幾個月前讀完曾經擔任美國法院助理、律師,現任教於卓克索大學(Drexel Univ.)法律系的亞當‧班福拉多(Adam Benforado)所著的Unfair: The New Science of Criminal In Justice(中譯:不平等的審判)後,原本對「廢死」所持的質疑態度漸有改變。

南向的浪潮:淺論菲律賓音樂

出於某種職業病,每到一個國家,或是認識異國的新朋友,我都會十分好奇,在這個國家流行的是什麼樣的音樂,他們有沒有自己的歌?當然,諸如美國、日本,甚至近年的韓國等強勢的文化輸出國,他們的流行音樂顯然是很容易知曉的。但那些在文化政治上處於全球邊陲的國家又如何呢?

臺灣雖然也不是什麼文化強勢的主流國家,但拜1975年以降朝氣蓬勃的民歌運動,數十年來的戮力發展所賜。流行音樂的自產體系算是成熟發展,除了商業偶像,獨立音樂也頗受歡迎。是寫自己的歌、唱自己的歌的另一條途徑。台灣人可能很難想像這樣的情境──在某些國家的人們是沒有屬於他們的、用他們日常生活的語言唱出來的歌的;或是即使有這樣的歌,也停留在民俗歌謠的程度,在年輕一輩裏毫無市場。

羅蘭.李

羅蘭.李1988年生於北京,是奧克蘭記者,報導遍布於《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紐約觀察報》與《訪問》雜誌。他在紐約大學念了一陣子醫學系後,改讀新聞系與歷史系,2015年搬到美國西岸之前,在紐約住了8年。
他從1994年《魔獸爭霸:人類與獸人》問世,就踏入電玩的世界,在《DOTA 2》最愛用的英雄是維薩吉(Visage)。

 

【書摘】照護爸媽,我得離職嗎?

書名:照護爸媽,我得離職嗎?:照護,很辛苦;但不離職照顧,是更合適的選擇。兼顧工作與孝道,你才能真正喘息,不留遺憾。
作者:和氣美枝
譯者:羅淑慧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7/05/03


無業的罪惡感,會把一個顧家男人壓垮

「那一年,我握了母親的手好幾次,這才發現,過去我從未這樣緊握住她的手。如果不是因為照護,我根本不會有這樣的機會。」

說出這段話的,是六十三歲的D先生。雖然他現在能平靜的談論那段經歷,但在他離職專注照護的時期,卻彷彿遺失了笑容,成天大聲斥喝失智的母親和家人,鬧得雞犬不寧。

和氣美枝

1971年生。現任一般社團法人照護離職防止對策促進機構(KABS)代表理事,同時主持「工作&照護協調研究所」。作者原為房地產開發專員,卻在32歲時,母親罹患憂鬱症,最終引發阿茲海默症型失智症。過去,全家的三餐、洗衣、打掃等都交由母親處理,現在卻得反過來照顧母親,為全心照料,作者向公司提出了辭呈。

離職後,作者經濟、精神、身體方面的負擔不斷增加,她深刻體認到工作及照護必須兼顧的重要,同時也了解到照護資訊取得不易,因而於2013年主辦「在職照護者個人照護聚會」,作為在職照護者互換及發布資訊的平臺;並在2014年7月設立工作&照護協調研究所、2016年1月成立一般社團法人照護離職防止對策促進機構,持續推動各種照護不離職的相關活動。截至2017年5月,作者的照護經歷已邁入第14年。

 

赴泰念書、教育投資?從另一個角度觀察泰國高等教育

台灣新南向政策火熱,除了經貿,連帶教育也吹起一股南向風,到東南亞念書,無論是證照班、EMBA,或者拿學位,似乎成為不錯的選擇。甚至有人建議將台灣過剩的高教資源引進東南亞,合作開班授課,雙聯學位,乃至設立分校,不僅能促進雙邊學術交流,更認識彼此。從投資角度來看,好像也是筆划算的生意,畢竟學生要交學費,要在當地生活,周邊配套的經濟效益都很可觀。

然而,大力鼓吹東南亞繁榮發達之餘,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教育產業在地化的發展,除了機會,是否也有危機。以下以泰國高等教育為例,綜合與不同專業背景人士的訪談,試以負面角度分析之。

一、少子化 + 廣設大學

泰國人口近7000萬,雖目前年輕人口尚屬充足,但近年來生育率略減,從人口分佈圖來看(圖一),現在15-19歲的人數,比起20-24歲少了近50多萬人,而10-14歲的年齡層差距更大,顯示未來五到十年內,就讀大學的人數將大幅減少,很類似台灣現在正在經歷的狀況。而泰國教育部的官員也持相同看法,但目前仍無政策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