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夏天某日,我在清奈(Chennai)主持經銷商訓練講座;這是這次巡迴在全印度將近二十座城市五十餘個講座的中繼點,也是我們在南印度的第一站。為顧及英文不是那麼好的印度人,我們邀請在印度的商業夥伴吉天德(Jitender Bhardwaj)擔任隨行翻譯。
還記得,那是一個熱氣蒸騰的午後,靠海的濕氣滲著清奈的每一吋土地;在窗簾阻絕後半顯得昏沉的陽光裡,投影機照著我身後略顯斑駁的牆壁;空氣中的灰塵因漫射而一縷縷地於鏡頭前那股明亮的梯型空間裡滾動,數十位參與訓練的印度人面目不清地呈ㄇ字型坐在台下、沉默在陰影裡。
在說出因重複十數遍而早已沉穩的開場白後,我望向吉天德,期待他將我的英文轉換成印度人較易理解的語言。他清清喉嚨、充滿自信地張開口,用英文重覆講出一大段我剛剛說的話;我充滿疑惑地看著他,他則一臉無辜地看著我。
後來我才知道,常被一般人誤認為是「印度文」的「印地文(Hindi)」在南印的接受度並不高;以清奈為例,人們最常用的其實是坦米爾語(Tamil)。南印度的人在大多數時候寧願使用第二語言英文,也不願意使用印地語這個代表北印度的語言──所以來自北印度的吉天德所能做的,不過就是在我的英文裡加入印度腔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