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棒球運動的推廣,最大的困難是場地不足,導致從事棒球運動的人口無法增加。
台灣是棒球強國,卻算不上是棒球大國,棒球在這塊土地上已發展百餘年,我們擁有深厚的棒球文化,技術上也已經有百年以上的傳承。因為打棒球有很多時候像是在下棋,體型的優勢在比賽中不見得是絕對的優勢,會玩球的球隊,選手們的頭腦清晰,加上技術純熟,在比賽中才占有絕對的優勢。
棒球的特質,加上百年以上的傳承,讓台灣得以在世界棒壇擁有優異的成績。
但是,國內實際參與棒球運動的人口並不多,雖然很多人喜歡看棒球,打球的人卻很少。據國內球具業者估計,國內真的從事棒壘球運動的人數大約只有十幾萬(各級棒球與慢速壘球人口的加總),大約是總人口的兩百分之一。
每兩百個人裡面,只有一個人打棒(壘)球,所以台灣雖然長期擠身世界棒球列強之一,卻真的不能說是棒球大國。
這麼少的棒球人口,就連金字塔頂端的職棒也只有寥寥四隊,反觀人口一千多萬的多明尼加,不但境內有六支職棒隊,更是大聯盟外籍選手的第一大供應國。
要讓台灣的棒球更好,最重要與有效的當務之急,就是讓更多人從事棒球運動,要讓更多人從事棒球運動,目前最大的困難是場地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