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狼二爆紅 中日台軍事電影差很大

中國男演員吳京,台灣還不太有人認識,他剛上映的電影戰狼2,兩個星期內打破中國電影票房紀錄。14天賺進至少150億台幣,賣座超越阿凡達和喜劇天王周星馳的美人魚。戰狼2和吳京突然爆紅,不少連戰狼1都沒聽過的人,難免傻眼。不過,吳京接著以更快的速度,成為中國和西方媒體討論的話題人物。

吳京在電影裡飾演退役特戰隊員冷鋒,他在非洲意外捲入一場暴亂,基於軍人的使命感,冷鋒不顧安危,衝鋒陷陣和白人黑人大打出手,拯救數百條人命。電影裡由老外飾演的反派,對中國男主角說:「你們是低等民族,天生就打不過我們,受著吧!」冷鋒回嗆:「那是以前!」戰狼系列影片的名句「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彷彿一次洗刷了百年歷史屈辱。有中國網友說,看完電影熱淚盈眶。

許多人稱讚這片打鬥和特效精彩細膩,坦克衝破圍牆和水下搏命的鏡頭刺激,整體感覺已經媲美好萊塢動作片。人民日報拿最近內蒙古的朱日和閱兵詮釋:「祖國是戰狼2的關鍵詞,有觀眾感慨我們不在安全的時代,但在安全的國家。」電影最後出現巨幅中國護照,封底寫著這段話:「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你的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潘彥瑞

跑去澳洲念大學。跑過台灣民進黨、中國共產黨新聞。住在東京,經常跑步。

《三個傻瓜》與《爆炸2》體現的前後差距

同時喜歡越南和印度文化的我,在昨天看了寶來塢經典劇作《三個傻瓜》。說穿了,除了電影情節以及對印度文化喜愛以外,另外就是我對印度這個二戰後爭取獨立建國的國家,以自身主體思考的敬佩。

電影裡面有兩幕,顯示印度在電影藝術表達的同時間,也對自身主權的堅持。第一幕,女主角卡琳娜(करीना कपूर)飾演的皮雅在氣象預報把主播看成男主角的一幕,印度地圖明顯把阿魯納恰爾邦(藏南地區)顯示在地圖上面。第二幕,也就是最後一幕男女主角重逢的場景,在被稱為小西藏的Ladak拍攝,這兩塊地方不僅僅是中國宣稱有主權,敗逃並綁架台灣的中華民國體制,也宣稱其為「固有疆域」但是三個傻瓜當年一樣沒有被抵制,還風行到現在。

陳禹瑄

作者為中研院研究助理

語言的轉型正義

上個月初,文化部公告了《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開宗明義便說:「以法制保障本國各族群語言及語言文化之發展,維持語言多樣性並強化保存、傳承及推廣,以促進國家多元文化發展。」雖然戒嚴已經解除三十年後才催生此法略顯延遲,但文化部能關切語言與文化之多元發展,仍然值得肯定。而且,某種程度而言,《國家語言發展法》的制訂,也是「轉型正義」重要的一環。

【首爾想想】計程車司機與發動軍事政變的獨裁者

由歷史故事改編、描述德國第一電視台(ARD)攝影記者威爾肯‧辛茲彼前往光州採訪戒嚴軍鎮壓與百姓對抗過程的南韓電影《計程車司機》(台譯: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於8月2日上映,至今票房346億韓元,吸引436萬人次觀看,成績直逼早先一週上映的《軍艦島》,可望暫時成為今年最賣座韓片。

「便利」與「強盛」

最近網路上出現了這一支影片,盛讚中國的「新四大發明」:移動支付、電商、高鐵、還有共享單車。這四樣沒有一樣是中國發明的,不過那不重要,因為影片強調的是中國如何善用這些科技服務而多麼便利,這自然也間接證明了中國有多麼強盛、中國夢有多麼美好。

【日本想想】你想「住」進藝術品裡嗎?大地藝術祭的住宿美學體驗

近年來,日本的藝術祭如雨後春筍般陸續冒生,而在新潟縣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恐怕是最具代表性的元老藝術祭了。但你知道嗎?藝術祭不只用看用逛的,還能用「住」的,透過身處其中、與建築物一夜「溫存」,交換的體溫都將成為一種記憶,豐富藝術品與自身的關係。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於日本新潟縣中,在一塊被稱作「越後妻有」的地區舉辦,此區雖有約760平方公里的遼闊幅員,卻也面臨人口流失、高齡化嚴重的問題,加上冬季為豪雪地區,即使在現代科技如此發達的情況下,依舊是生活較不便利的地區。但這些問題並無損此地的絕美風景與文化底蘊,在藝術團隊與當地居民的各種溝通下,打造了一場希望能將土地、當地風情與藝術這三種元素作結合的活動,便有了大地藝術祭的誕生。

Empower the family, Empower the women!

一直以來,在少子化成為國安議題的討論脈絡下,關於女性生產和育兒相關的資訊和政策建議都不算少,也看到許多婦女產後的研究著重於新生兒的照護、哺乳、或者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特別是在產後憂鬱症)上。

這些研究多是從醫學或者護理的角度提供我們了解新生兒或者是產婦健康照護的重要性。但是,除了從醫學角度去關注女性產後的健康問題、以及生產後接踵而來的育兒生活外,我們是否疏忽了這些相關的問題/歷程原本應該是女性和其伴侶要共同去面對的,卻不知不覺將其定位於「女性個人問題」,強化了女性的生育和育兒責任?

根據研究顯示,女性在產後一個月,因身體已逐漸恢復,所關注的基點已從自己和新生兒的護理轉移到母職的角色,同時也來到考量是否要回到職場。近日我在哥本哈根訪談一位助產師,請教他產後照顧上最重要的是什麼?她簡單地回答“empower the family”, 這句話讓我咀嚼良久,尤其台灣三歲以下幼兒的主要照護者仍是母親居多,占了65.8%。這表示台灣主要的育兒照護者為產後的女性,顯現出長久以來台灣女性生育和育兒上的政策配套出問題與成效不彰,這反映了一個國家如何看待家庭在女性生育和育兒歷程的功能與角色,我們需要的不只是支持、照護女性的懷孕的” empower the women”,而是更全面性的“empower the family”。

【人心人術】用心愛台灣⋯⋯永遠的白鷺鷥盧修一

“今天是爸爸節,
謝謝妳們姊妹昨天送給我的漂亮的畫。妳們的畫比以前的好看,爸爸非常喜歡。因為缺水不能去游泳,很可惜,不然妳們會曬得更黑、更可愛、更健康。做個健康寶寶,不要讓媽媽難過。阿君昨天發燒,現在全好了吧?弟弟越來越有意思,打扮成女生很可愛,是不是?你們要互相親愛,就像爸媽一樣,不吵不打架(至少,少吵架),好不好?祝你們
活潑快樂!

爸爸”

他是台灣少數令人尊敬的政治家-「永遠的白鷺鷥」盧修一,這是被拘禁在土城看守所時,「爸爸節」寫給兒女的親筆書信。

盧修一是台北三芝人,六歲時父親因意外過世,身為家中獨子的他,和母親相依為命。高中時,他考入建國中學,因三芝路途遙遠,只好寄住在舅舅家中。母親為了籌措盧修一的學費,也到台北幫傭洗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