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想想】不能說的秘密:童年期的性創傷,真是我的錯嗎?

在前年底到去年初,出現了一齣描述五個家庭人與人之間關係成長的韓劇「請回答1988」,最近正在台灣熱播上映中。這部韓劇不同於以往充斥浪漫粉紅幸福感的偶像劇模式,其劇情內容貼近社會大眾現實中的家庭生活、友情與青澀愛情的真情回憶,掀起廣大鄉民在網路與PTT版上的熱議討論。其中,導演在第12集,放進了一段高中生女主角德善及其好友子賢被暴露狂性騷擾的劇情,我想不論歷經幾個世代變遷,兒少時期被性騷擾的經驗,仍是大多數人共同集體的不愉快記憶吧。

鄧曉平

勵馨基金會台北分事務所社工員(1994-1998)、勵馨基金會台北市蒲公英諮商輔導中心督導(2005-2016)、勵馨基金會台北市蒲公英諮商輔導中心諮商師(1999-迄今)

劉曉波之死,宣告中國法西斯主義復興

中國首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零八憲章》起草人劉曉波罹患肝癌末期,於本月經過中國瀋陽市司法局證實於(13)日辭世,享壽61歲。其晚年遭到國家禁止領獎並軟禁至死的命運。2010年奧斯陸舉辦的頒獎典禮上,劉曉波由一張空椅子代表的經典照片,讓外界開始將21世紀的中國與1930年代的德國相比較。顯然與納粹德國時期的諾貝爾和平得獎主奧希特斯基(Carl von Ossietzky)命運如出一轍,兩者的共同點還包括嚴密的言論審查。

邱陽

身為畢業於師範大學教育系的教育人,旅行四週國家擴展見聞,探索不同領域;喜歡用以細膩觀察筆觸寫出淬鍊認知的文字的九十年代初年輕人,透過不斷的寫作來實證「文字就是自己曾經存在過人間的證明」。

【首爾想想】南韓基本薪資38K→45K…帶你看眉角

經最低薪資委員會多方交鋒協調後,南韓終於在15日敲定,2018年的基本時薪,將從今年度的6,470韓元,調高至7,530韓元,上升幅度達16.4%,成為16年來最大的調幅。基本月薪也因此從原本的135萬2230韓元(新台幣3.8萬元),大幅增加至157萬3370韓元(新台幣4.5萬元)。

兩週前,我在專欄文章中提到,文在寅總統上任後,宣示要在2020年前,將基本時薪調整至1萬韓元,但今年最低薪資委員會上,勞資雙方代表仍無法達成共識。

勞方要求今年即刻調漲至1萬元,才能跟上物價上漲速度,真正符合勞工生活需求,但資方表示這會為中小自營業者帶來過大成本負擔,只願意小額調升。

同婚釋憲違憲?誰該道歉?

報載前副總統呂秀蓮批評「同婚釋憲違憲」,「大法官不應該走在立法院前面」針對「未立法」的情況宣告違憲,「應該對全民道歉」。很遺憾,根據其所持理由來看,呂前副總統可能太久沒唸憲法,大概釋字400號以後就沒update了吧?

1. 呂前副總統說:大法官不應該針對「未立法」的情況宣告違憲。

西區老二

作者為詞曲作家、台大法律學院推薦之斐陶斐榮譽學會榮譽會員

英國人也不善「共享」單車嗎?

英國衛報斗大的標題:英國人不懂「共享」單車,引發筆者的興趣。近來在臺灣媒體上熱議的共享單車,英國人是怎樣看待的?本文做一簡短的介紹與比較。可能又有很多臺灣人會說,「共享」單車在「先進的」英國一定大成功。但這篇文章恐怕要說很多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首先,這種標榜「隨騎隨停」的「共享」單車,在英國之前是沒有的。筆者居住的Manchester是中國Mobike的第一個測試地點。之前London就有所謂的Boris bike也就是有站台docking station,跟Youbike類似的腳踏車系統,但唯獨Boris bike的設置密度與方便性,不如我們的Youbike,網路上批評的聲音不少。它的營運是由私人負責,這點在英國的「公共」運輸上,是頗為常見的通則。目前該系統以私人贊助居多,因此它的外觀常會變換不同的顏色。像是最近就由Santander來資助,因此外觀改為亮眼的紅色。

【縮影人間】那個戒嚴年代的校園日常

台灣解嚴已屆30年,不過,不少人其實還是不清楚戒嚴的年代是哪種生活。我的國中小學期間適逢1980年代的戒嚴尾巴,許多四、五、六年級記憶中的戒嚴故事,也同樣發生在我們那個戒嚴的末期,雖然已經過了30載,但腦海中的記憶依然清晰。

記得,念小學時,每天都必須升降旗,早上升級典禮,下午降旗典禮。當大夥整隊前進到大操場,準備升降旗、聽師長訓話時,行進間必唱的愛國歌曲就是「我愛中華」、「梅花進行曲」、「反攻大陸去」、「反共抗俄歌」。那個年代,搭配著校園牆上斑駁的油漆字「反共抗俄」、「反攻大陸」、「光復國土」的字眼,看著勵志的標語加上精神抖擻的愛國歌曲,小小年紀的我,還真的以為消滅萬惡共匪、光復大陸國土,想必在幾年之內就可以完成了。

從「言論叛亂」除罪化反思解嚴的歷史意義

今年是解嚴30週年,1987年7月14日,蔣經國總統明令台灣地區自7月15日零時起解嚴,台灣本島結束自1949年5月20日以來,堪稱世界紀錄的長達38年戒嚴統治,但解嚴後的台灣社會真得「解嚴」了嗎?解除戒嚴是否意味著「白色恐怖時期」走入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