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裕河

一九五七年生,韓國世宗大學日本文學科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本現代文學、思想研究,譯有夏目漱石、大江健三郎、柄谷行人等人的作品。著有《超越反日的民族主義》(河出書房新社,二〇〇五年)、《追求歷史的和解:教科書、慰安婦、靖國與獨島問題》(平凡社,二〇〇朴裕河六年)

當失聲的天使再次折翼

年輕美好的生命殞落,總是讓人哀嘆不捨,也往往伴隨著自責與憤怒──氣憤社會居然讓天使折翼、責怪自己竟無能阻止悲劇發生。

報導者、寶瓶、游擊

蒄特妮平時親切、討人喜歡,但當她被克雷帶到漢娜的墳前、要她面對自己的過錯,她就崩潰了。──電視影集〈漢娜的遺言〉Vol.5

十幾天前,網路媒體「報導者」刊登了林奕含友人的訪問稿,著重探討精神疾病患者的處境:在社會上被如何看待、要多麼努力才能有發聲的機會、同伴的焦慮與哀傷…。該文提到了林之前的挫折經驗,但並未明言是哪家出版社,這或許是因為不想它被流彈波及;畢竟,個別出版社不是重點,重點是這個社會~不信任精神疾病患者、不相信他們能為自己負責、乃至剝奪病患聲音的社會。

【欣潔想想】透過共享價值讓國際社會看見台灣的獨特性

這些日子我剛好有機會受到 Global Taiwan Institute 的邀請,前往華盛頓DC與南韓、香港運動者及學者共同討論東亞青年參政以及公民社會現狀,同時也和華盛頓DC的許多政治工作者進行交流。接著,我也前往賓州參加「美東夏令會」與「海外台灣青年陣線」共同舉辦的年會,在年會的平行論壇上,我提出將台灣的NGO國際工作作為台灣外交政策突破現狀的概念,期許台灣的國際事務能跳脫過去侷限於主權、軍事等的範疇而展開新的一頁。

「台灣獨立」或者說「主權議題」這些年來在台灣社會受到大量的討論,也獲能新世代年輕人的認同,然而能夠在年輕世代有著這樣普遍的概念,是透過長時間的教育與社會討論、同時也因為近年來中國日漸壯大,加上前任總統馬英九的親中外交政策讓青年世代意識到必須站出來抵抗,才將主權獨立的思想更加的激發了出來。

【女人想想】從保護到培力──讓女孩成為她自己

旁白:在一個陽光暖暖微風徐徐,十分美麗的大池塘邊,有隻母鴨正在草叢中孵著蛋。 蛋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寬有的長,有的扁扁地、有的胖胖地,但每顆都是母鴨的寶貝蛋。

蛋在陽光以及母鴨的溫暖中漸漸開始有了變化,蛋就快要孵出來了!

「呱、呱、呱~哇!孵出來了。」可愛的小鴨一隻接一隻的出生了。

咦?袛剩下一個灰色,而且特別大的蛋,還沒孵出來。

母鴨很有耐心繼續孵。

不久,這個大蛋也咯吱、咯吱地響;最後一隻小鴨也出生了。

「咦?這隻小鴨怎麼這麼大,這麼難看。」

旁白:小鴨們都愛嘲笑這隻難看的醜小鴨,「你到底是什麼怪物生的!」

演出:演員們嘲笑醜小鴨,『你應該是一隻雞吧!』、『我看是火雞!』、『不,是肯德雞啦!』...『哈哈哈!』--------

楊稚慧、王秀萍

楊稚慧:勵馨基金會高雄分事務所主任,1997年進入勵馨擔任社工員,服務弱勢婦幼至今,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研究所畢業。

 王秀萍:勵馨基金會承辦高雄少女中途之家副主任,自高雄中途之家於1998設立以來,即投入兒少安置服務,至今已服務超過百位少女,目前就讀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研究所。

【書評】新加坡的知與不知:自由與發展的衝突筆記

新加坡無疑是亞洲強盛的國家之一,我們羨慕他們的經濟、秩序或是完備的社會福利,但這些其實全都得來不易。《幹嘛羨慕新加坡?-一個台灣人的新加坡移居10年告白》一書中,作者梁展嘉以日記式平舖直敘的描述生活見聞,淺談泱泱大國裡的角落故事,卻足以顛覆我們對新加坡的想像。

居住正義

【首爾想想】勞方喊漲、資方喊凍、政府兩難…南韓基本時薪談判「陣痛中」

「請多關心與支持將基本時薪調漲到一萬韓元!」
「現在為數眾多的勞工生活得很辛苦,調漲到一萬韓元是有必要的!」

最近在首爾地鐵內,都能見到大型量販店工作的服務業工會成員,在列車裡向乘客發送傳單,並喊出訴求。

而睽違一年,歷經政權輪替,如今又來到該商討下年度調漲基本時薪的時刻。

去年,南韓最低薪資委員會將最低時薪從6030韓元(新台幣172元)調漲到6470韓元(新台幣185元)。下次時薪要調整為多少、根據什麼準則和變動來做變化,由勞工(兩大工會)、雇用者(工商總會;資方)與公益(政府提名任命)代表各9人,共27人組成最低薪資委員會,依舊無法達成共識,而陷入僵局。

西蒙斐依,一位勇敢的法國女人

她說:「請務必傾聽女人的聲音,墮胎是悲劇,無一女人會為此心喜,它自始至終都是悲劇。」

她是一位受到法國人喜愛的勇敢女人,有人說她的政治傾向右派,但魂靈卻是左派的。6月30日她的生命殞落,整個法國感到憂傷。法國總統將於7月5日為她舉行典禮,人們聯署盼她能葬於國家的先賢祠,7月13日將是她90歲的生日。

西蒙.斐依(Simone Veil),本名西蒙‧雅各布(Simone Jacob),於1927年出生,父親是建築師,曾在一次大戰經歷囚禁,母親婚後被要求放棄鍾愛的化學研究,於是她教育女兒要有自我獨立的工作;父親以教育孩子猶太文化為重,對父親而言,猶太是選民,但更應是「有思想」「愛讀書」的人。

【時事想想】解析美艦可能來台的象徵意義與實質意義

近日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通過允許美國和台灣軍艦可相互訪問彼此港口,讓台灣政府和民間甚受鼓舞。對此決議,筆者以為政治意義大於軍事意義,不過仍是非常值得高興的發展,但有一些迷思可以釐清。

【山農說書】七七前夕談中國的野望

人總是這模樣,一觸及某些敏感神經,立即一躍而起,或暴怒、疾哭,或喜極忘我,但人類必須自行調適,若N十後依舊如故,那就得擔心是否有創傷症候群了。

前年二戰結束七十周年,歐美各國的態度是哀矜勿喜、忘掉前仇、共攜未來;反觀彼時的東亞,「崛起的大國」不但張掛「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的旗號,還耀武揚威大搞閱兵儀式,而連戰、郁慕明、高金素梅等親共人士都匍匐在習武帝跟前。文明/野蠻的對比何其鮮明!而今,習武帝氣焰更盛,年初將八年抗戰之說延長為十四年,屌打國民黨史觀,然後,「七七抗戰80周年」儘管是國民黨的專利,但這是白頭宮女話寶可夢遺事,不會激起什麼火花水漂兒,不過北京肯定還是會想掌控話語權,泛藍群盲也會引頸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