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想想】美中外交安全對話對臺灣的啟示:自己挺身而出,才有他人助力

6月21日在華盛頓舉行的首輪美中外交安全對話,在外界看來以各說各話虎頭蛇尾等方式結束。其中關於臺灣的部分,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與國防部長馬蒂斯在會後舉行的記者會上隻字不提,但中國外交部的新聞稿則有「美方表示,美國政府堅持奉行一個中國政策。美方承認西藏是中國一部分,不支持分裂中國的活動」的敘述。

【山農說書】作為「鎖國共同體」的中華民國

由於巴拿馬別戀,再度激盪出志士仁人關於中華民國/台灣的愛憎情結。於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新思惟不斷產出,或許諸多是烏托邦妄念,但衝撞才可能從疑無路的黯黑中尋出光源;反之,那些心向中原的所謂華裔子民,就此譏諷民進黨政府因為不接受「九二共識」所以走不出去。實則,這群子民是背向山壁內側,誤以為壁上投射的就是光源所在,他們才真是鎖國思惟的信仰者。

不知何時開始,台灣的藍營泛統成員開始大量操弄「鎖國」這個字眼。可以肯定的是,鎖國這個字眼絕不是兩蔣威權年代的習用語言,這是90年代李登輝當道,歷史集團(黨國體制暨其附隨組織)在逐漸喪失話語權後用以污衊本土力量的伎倆。

當然,黨國體制的吸吮兒沒什麼創發力,鎖國這字眼是源於日本。鎖國指的是江戶兩百多年的海禁現象,二戰敗北後,京都學派的和辻哲郎心之餘寫了本《鎖國》,敘述鎖國對日本集體心靈的桎梏是何等重大。當然,海禁鎖國不是全然不與外面世界接觸,它和大明(以及接續的大清)、朝鮮、琉球、蝦夷、荷蘭都有定點的貿易往來,鎖國是以禁教(基督教)為首務,小說和電影《沈默》說的就是這回事。

讀「這個」有什麼用?──「有用」與否該由什麼來決定?

前幾天政大會計的學生在Dcard上嗆歷史系會被維基百科取代,而歷史系學生最好早點到街點實習,以便學習當流浪漢。這反映的是,每到畢業季或開學季就不斷重複出現的問題:「讀『這個』(基本上可以代換成所有人文學科,如哲學、文學、歷史……等)有什麼用?」(註一)

問問題的人大多出自好意,少數則帶著嘲弄與揶揄。但問的人並非學這門學問,因此他的質疑是合理的,但被問者卻多半只能支吾其詞。這種尷尬的原因是,大多數人在上大學前沒有了解興趣與方向的機會。但學校不是有輔導室和性向測驗?但在以升學為主的環境中,輔導室因受限於「輔導」少數特教生或資優生,而不受人所重視,其主力工作早就「轉型」成「升學輔導」:例如入學制度的介紹、備審資料的製作、口試技巧的教學……等。而性向測驗在家長不重視的狀況下,也只是徒具形式。

鄭吉珉

政大東亞所博士生

【日本想想】百年傳統 全新感受:日本人如何用神童、漫畫和美食活動行銷包裝古老運動「將棋」

2017年6月26日,全日本都在注目著一位名叫藤井聰太的14歲少年,雖然他只是國中生,卻已是一名鋒芒畢露、傲視群雄的將棋高手,這天他贏得了連續第29場棋局,打破了30年的最多連勝紀錄。其實從去年10月他晉身職業棋手開始,人們就開始在期待他能走向多高的境界,而這天只是證明了,他真的是一代奇才。

關於藤井聰太如何練習,又具有什麼樣的意義,文章「從將棋藤井熱潮看日本脈動」已做出了專業的介紹,那麼我還要錦上添花地說些什麼呢?就從他們怎麼「新潮」地包裝這項古典運動看起吧。

【德國想想】年金改革超越德國 台灣應感到自豪

年金改革,是多年來政府應該也是必須有擔當改革的事。今看到三讀通過修法,甚為欣喜。因為,年改是世代正義,被改革者因為收入減少而不平,但是不改革,拖垮國家財政更是不可承擔的沈重。

德國福利雖然各方面比台灣進步一些,但對於公務員的年改,德國國會礙於不想得罪公務員,根本不敢砍公務人員的福利。德國公務人員年金僅以退休前最後兩年,也經常是最高的薪資採計,優厚的家眷撫卹與賦稅的優惠,再合併過去公務員在非公務機關的年資退休金。這些豐厚的福利,都讓幾年前為國家大計被砍年金,以全部年資加總平均作為退休採計的一般勞工感到不平。退休金精算專家預估,德國公務人員的退休金應比一般人勞退者多上三倍。精算起來,用國家稅收補助個別退休者的平均金額,公務員的補助是一般勞退的六倍。

國家機密變成公務機密 檔案解密「越解越密」?

6月24日,蔡英文總統出席「國史館檔案與歷史研究學術研討會」開幕式,致詞時他肯定國史館吳密察館長讓檔案管理工作回歸法制面,積極推動檔案清查、解密、開放及應用。總統強調:

轉型正義奠基於真相,而真相建立在檔案之上。因此,國史館、檔案局,這幾個典藏政府檔案的主要機關就肩負重責大任。同時,各個政府機關也應配合政策,主動整理內部檔案,並持續推動檔案降、解密的工作,讓檔案徵集及應用的相關作業可以更順利進行。

蘇珊.索瑟德

蘇珊.索瑟德於安提亞克大學(Antioch University)獲得創業寫作碩士學位,現為諾曼梅勒中心(Norman Mailer Center)非虛構寫作會員。索瑟德的作品多發表於《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拉帕姆季刊》(Lapham’s Quarterly)和Politico等多家媒體,《只要活著:長崎原爆倖存者的生命故事》是她的第一部作品,於長崎原爆七十週年時出版(二○一五年)。同年十一月,蘇珊.索瑟德因其對長崎的貢獻,受長崎市政府認定為「長崎和平特派員」。

【人心人術】英文參考書之神柯旗化與他的17年黑牢歲月

你有讀過《新英文法》嗎?「柯旗化」這個名字是許多四、五年級生高中時期的共同回憶,很多人學生時期都讀過《新英文法》,卻不知道這本書的作者柯旗化老師,竟然入獄了兩次......

在高雄八德二路有一間「第一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也恰如出版社名字一樣寫下許多「第一」。其中一本《新英文法》是台灣最暢銷的英文文法書籍,暢銷超過50年,目前已再版一百三十多版,銷量突破200萬冊,堪稱台灣出版界奇蹟。

「英文要好,柯旗化文法從頭到尾唸一遍。」很多老師都是這麼指導學生的。

出生在高雄左營的柯旗化,他的名字充滿在地的濃厚情感。因為母親是高雄「旗山」人,父親是台南「善化」人,因為父母的孕育,他的名字各取父母出生地名之一,取名為「旗化」。多美的名字啊!這個深富寓意及土地情感的好名,誰也料想不到,日後卻為他帶來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