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想想】你想「住」進藝術品裡嗎?大地藝術祭的住宿美學體驗

友善列印版本

近年來,日本的藝術祭如雨後春筍般陸續冒生,而在新潟縣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恐怕是最具代表性的元老藝術祭了。但你知道嗎?藝術祭不只用看用逛的,還能用「住」的,透過身處其中、與建築物一夜「溫存」,交換的體溫都將成為一種記憶,豐富藝術品與自身的關係。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於日本新潟縣中,在一塊被稱作「越後妻有」的地區舉辦,此區雖有約760平方公里的遼闊幅員,卻也面臨人口流失、高齡化嚴重的問題,加上冬季為豪雪地區,即使在現代科技如此發達的情況下,依舊是生活較不便利的地區。但這些問題並無損此地的絕美風景與文化底蘊,在藝術團隊與當地居民的各種溝通下,打造了一場希望能將土地、當地風情與藝術這三種元素作結合的活動,便有了大地藝術祭的誕生。

大地藝術祭第一屆於2000年舉辦,之後每三年舉辦一次,最新一屆為2015年時舉辦的第6屆,並將於2018年舉辦第7屆。走過將近20年,大地藝術祭的作品數累積到將近400組,有趣的是,除了許多一般人想像中的藝術品、裝置藝術,大地藝術祭也有許多建築類藝術品是實踐了「老屋新用」的概念,甚至是可以進去待一晚的住宿設施。「剝皮之家」(脱皮する家)無疑是最經典的一例。

看到「剝皮」會不會覺得有點驚悚?這裡的剝皮其實也有脫皮、蛻變的意思。剝皮之家的原址為一間有150年歷史的老屋,離最近車站松代駅的車程約15分鐘,被樹林所環抱,景致雖優雅,但已空無一人閒置了30年,因應藝術祭的空屋再生計畫,便由日本大學藝術學部美術學科的教授鞍掛純一作為總策劃,率領著主修彫刻課程的學生們,進行一場老屋的「剝皮」工程。

讓舊屋褪去老皮、重新甦生,是老屋新用的改建計畫中很常拿來當口號的slogan,鞍掛純一則以最樸質又最繁瑣的方式實踐這句話,和同事率領了專攻雕刻的學生、村民們約3千人,拿著雕刻刀在眼所及之處,全都下刀雕刻,一劃又一劃,佈滿牆面、地板、樑柱、窗櫺、桌板,正面、反面、背面無一放過,假日時一車一車載著學生來,收假時再一車一車載著學生走,終至花了2年才完成這間剝皮之家。

並未用上特殊工法(當然背後仍做過縝密的計畫),正在學習的學生、近乎素人的村民們以體力、時間來換取蛻變過程的一刀一劃,用直球對決、魄力取勝,終至合力完成這項作品。遠看每道刻畫都鋒利俐落,但光著腳踩踏於地面上時,卻又一點也不覺得難受,走上佈滿刻痕的樓梯(當然間隙、背面的部分雕刻刀也不會放過),來到二樓,能夠眺望著此處最有名的「星峠の棚田」梯田景致,更是另一種視覺上的美好感受。

透過視覺(建築物本身以及它與周遭環境串起來的整座場域)、觸覺(手指觸摸的、腳底板碰觸的)的雙重感受,以及實際住進去過一夜的經驗(和房屋本身的相處、日夜環境的風景轉變),都能擴展了一般人對「藝術品」的想像。這間可容納10人居住,有衛浴與廚房設備但不提供睡袋的住宿空間,在藝術祭一開始遂引起話題,至今仍是很難預約得到的人氣住宿點。樸質卻不簡單,觸摸到的每個角落,都浸滲過汗水與心意。

另一間「夢之家」,也是大地藝術祭中有名的藝術品住宿地。這間由南斯拉夫行動藝術家Marina Abramović所設計的夢之家,亦為超過100年歷史的古民家改造而成,分為紅、藍、紫、綠四種顏色的房間,住宿者穿著上和房間燈照相同顏色的衣著,在這些房間中度過一夜,再將自己做夢的內容寫進擺放在房間中的「夢之書」裡,這些夢物語累積到一定程度後,便會集結成冊,可說是藝術家、空間與住宿者共同創造出的有機藝術品。

進到夢之家裡,可能會衍生出許多不同的情緒,因為四色房間的光照過於鮮豔,不自覺地讓人感到惴惴不安,再加上房間裡的床造型像極了「棺材」,枕頭則是由堅硬的黑曜岩製成,絕對不能說是個舒適的睡眠環境。工作人員透露,曾經有一位女性單獨前往夢之家,包棟住宿一夜,當時工作人員都很擔心,這位客人是不是要做什麼「傻事」,不過過了一夜,讓人擔心的事情全沒發生,女性客人精神抖擻地離開,開心地說「在這裡獲得了元氣」。我是個膽小的人,如果有個機會讓我到夢之家睡一晚,我可能會因為有點害怕而拒絕,但之於我的恐懼情緒,可能是那位女性客人因此獲得力量的契機也說不定,這也是藝術品的有趣之處,你可以擁有獨斷解釋的權利,或滿足或不解,或感動或低落,都是珍貴的經驗與體會。

除了剝皮之家與夢之家之外,大地藝術祭中還有許多住宿型的藝術展示品,比如廢校的利用,都相當受到關注與歡迎,我在上一篇講述到越後妻有春耕的文章中,提到入住的三省HOUSE,便是其中一例。觀察所獲得的感受,和住宿所獲得的感受,光從相處時間上來看,就有非常大的差異,所以可以「住進」藝術品裡,必然會是個特殊的體驗,而這也是大地藝術祭所帶來值得思考的「展示」情境,令人怦然心動,期待著各種不同的「相遇」。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