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熱門
台灣有你揪甘心!今年國慶,由「新住民」甘惠忠神父領唱國歌。甘惠忠神父,今年82歲,無私奉獻台灣54年,守護台灣的慢飛天使。神父一直有個心願:「想做真正的台灣人」。這一等就是54年,直到去年底《國籍法》修法後,甘惠忠神父終於拿到台灣身分證,成為「正港的台灣人」......
甘惠忠神父今年82歲了,1963年從美國舊金山搭貨輪來到台灣,他創立全台第一家「早療照護」機構,畢生都奉獻給台灣的遲緩兒。
很多台灣人不會說母語,甘惠忠神父卻會說很多人的母語,除了華語之外,還會講台語、客語和泰雅族語。
臺灣有關海,或海洋的故事,與深山林內一樣,其實很多;魔神仔、海怪也不少,特別是清代兩百多年間。可惜,不少敘述與研究清代的學者,開頭一句唐山過海臺灣歷盡艱辛之後,通常盡講些土地開發、米糖經濟,臺灣走向儒家化、內地化、近代化,以及中國化的陸上之路;此外,便是漢番兇殺、民變械鬥的島內不測之禍,而「不知海上風浪,傾檣沉舟,爭死生於呼吸,其禍尤不可測」,也難有長風壯波濤之外「天際帆影白,萬里來飛艘,漁桴羅星宿,鷗鳥自翔翺」的海上和平歷史意象。
或許這個因素,歷史課本內容老是充滿陸地打打殺殺,視為正常。難怪,最近有島內中國愛國主義黨梟叫狼嚎、鐵甩棍摃頭(kòng-thâu),歷史系畢業的黨主席還說打得好。不正常歷史教出如此狠毒郎,真糟。
要使歷史「活」起來,以及讓心胸豁達起來,還是得繼續來看海。這次講老番要引用清代名人袁枚《子不語》的〈海中毛人張口生風〉故事。袁枚(1716~1797),是「中國浙江」杭州人,文采風聲,國內古文學研究者想必如雷貫耳。至少,應該不少人與老番一樣,當年為了國文考試,得如鸚鵡般背誦他動人心弦的〈祭妹文〉,事後才知古文也有滿口仁義道德以外的人間血淚真實。
澳洲政府網安中心(Australian Cyber Security Center)近日公佈今年(2017)的網路安全威脅報告,針對澳洲四大被攻擊目標,包含政府、企業、家庭與個人、網際網路與通訊服務商做出網路安全威脅樣態、數量、統計與分析。提出網路犯罪對澳洲的國家安全與經濟繁榮所帶來的影響與潛在風險,對於特殊且經常遭遇攻擊的行業,提出專業的建議來讓該行業的決策階層知所防範。由於網路犯罪的特性,高報酬與低逮捕率,每一次的成功犯罪都會引發未來更多與更進一步的犯罪活動。
台灣在行政院資安處所主導的資訊安全管理法與發展藍圖中,並未如歐盟NIS將數位服務提供者納入法令規範對象,也未如新加坡將資訊服務提供者及資訊服務廠商納入規範對象,也未仔細規劃提出作法如美國和新加坡,因應犯罪技術與模式的日新月異,產業受資安攻擊和威脅時須即時有效處理的需求,而授權主管首長可隨時修改。從台灣資安推動進程的第一期「機制計畫期」16年前開始,我們也未看到政府如同澳洲政府主動公布網路安全威脅報告,告訴個人、家庭、企業和政府機關如何應該防備哪些攻擊?發生被攻擊事件時應如何阻斷或是通報?
蘭嶼核廢料問題延宕多年,直到去年(2016)年底,台電才在《蘭嶼貯存場遷場規劃報告》,提出了「運回原產地」和「送至集中式貯存設施」兩方案,並在集中式貯存設施方案中指出:「台電公司因此參照荷蘭等國之策略,規劃推動興建一座放射性廢棄物集中式貯存設施,其主要目的在於提供用過核子燃料與低放廢棄物之中期貯存,並順利銜接最終處置。」該報告也提到,台電認定經過可行性研析,「初步結論為興建一處集中式貯存設施,在安全面、技術面、環境需求面及財務面均具備其可行性。」
究竟荷蘭的集中式貯存設施是什麼樣子?能否提供台灣借鏡?筆者來到荷蘭唯一一座核廢料集中處置場COVRA參訪。
近幾年,youtuber和各式直播儼然成為時下年輕人的另一創業或兼職途徑,只要夠敢、夠堅持、夠有創意,想要打響知名度,甚至賺錢都有可能,也因此,有部分人為了快速爆紅,選擇標新立異, 吸引眼球,游走道德與法律的界線;不少網友明知自己觀看的視頻不怎麼營養健康,但跟著其他人點讚或留言也是一種釋放生活及工作壓力的管道,反正「太認真就輸了」。只是,為何這樣的言論會變成某些不肖「網紅」玩弄話術與操作點閱率的手段呢?
網紅是一種自我展演的新媒體平台,但直播卻讓歧視性言論變得更直接
2017年10月1日,一名陳姓男子在youtube上傳名發布了一則名為「根本沒人在乎叫妳護士還是護理師」的影片,不到兩日,該點閱率就超過了64萬,而當這樣有爭議性的影片被媒體披露後,更多網友也翻出了他之前酸人的影片,很顯然的,如果他的目的就是想紅,即使紅的發黑,也令不少網友見識到他的能耐。
更另令人震驚的,這位男網友在面對排山倒海的謾罵與指控後,非但沒有來個制式的「鞠躬道歉」影片來收尾,反而又再度上傳影片炒作話題新梗,反嗆批評他的網友。
演藝圈前輩徐乃麟三字經事件剛落幕,中氣十足的三字、五字箴言片段,經由網路媒體無限轉載、重製、二創,或戲謔或批判地,不只成為點閱率保證也已經成為警世教材。而一樣是髒話字眼,躍上本世紀最狂台語電影《大佛普拉斯》螢幕的三個單字「幹你娘」,幹起來卻是另外一種體驗與感受。
用聲調來讀
語言的惡意與否,是要看情境與聲調的。「幹你娘」作為一種有鏗鏘有力的語言,不需要特別註釋「請用台語發音」就能夠自帶音效,而用正確的聲調來讀,在電影中設定的基層情境底下,就是一種世俗的溫情問候。同時也可以作為發語詞、讚嘆詞,然而對聽者而言,是「敵意」或者是「惡意」的定義,論斷並不在字句本身,而是在情境以及語調。
還記得唐從聖在回憶被徐乃麟痛罵的片段時,他有一度曾經自白說:「我還在想什麼時候要推蛋糕出來,但我想想沒有人生日啊?」卻是一點也沒錯,這樣的情境下,如果真的是推出蛋糕,那真的就是沒事了,而且還可以繼續錄。
語言的聲調也是非常重要,說話的語氣決定了聽者的心境與觀感。在《大佛普拉斯》中的各式低俗語句,卻體現為日常問候,只是,那種再溫情也不過的聲聲喚,為了符合各種社會需求,在電影中居然還有許多變體。
香港有黃之鋒,台灣有林飛帆,新加坡有余澎杉,泰國也有一位被當權者視為「麻煩人物」的年輕人,知名學府朱拉隆功大學前學生會會長秦聯豐(Netiwit Chotiphatphaisal)。名字太長,根據曼谷當地華媒給他的暱稱,我稱之為「小奈」。
小奈前陣子鬧出了不少事情,搞到連海外大學者諾姆. 杭士基(Noam Chomsky)教授[1],都聯合了近百位學術界人士,聲援小奈被校方「不公平」懲處。這位同學到底做了什麼,惹的學校甚至傾政府派輿論對他大加撻伐?其實和港台的「覺醒青年」動輒「攻擊」官署,辱罵行政人員比起來,小奈也沒做什麼,就只是不願意在雨中對著偉人雕像叩首,起身離去之際,與企圖阻擋的「保王派」師生發生了一點點的肢體衝突,如此而已。
當然,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目前的泰國正值軍政府執政,加上泰國社會對「階級」,「長幼尊卑」原本就相當重視,小奈素來高調參與各類民主運動,早就是學校高層乃至政府的眼中釘,不時警告他不要招搖惹事;「追求民主自由人權是世界潮流沒錯,但你總得識時務,懂分寸,講究迂迴與循序,別老把法國大革命那套街頭起義推翻王權當成浪漫的理想,這裡是泰國,我們有自己的規則」。
書名:後《認同的污名》的喜淚時代:臺灣原住民前後臺三十年 1987-2017 作者:謝世忠 出版社:玉山社 出版日期: 2017年10月6日
第一章 導言:出版之後
臺北市人,6月7日生,標準雙子座──白天嚴肅 黑夜搞笑,每年生日都有大排場。現職為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臺大行為與社會科學研究倫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理事長,著有《認同的污名──臺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餵雞屋人類學──迷妳論述101》,其他尚有200種著作,看了傷眼,不看護眼,看與不看間傻眼。
壓抑、不輕易和身邊人深談家事和內心感受,是許多暴力家庭中的現象。筆者長年在實務工作中發現,許多家長認為家暴事件是家醜不應外揚,家暴當下,兒少雖目睹一切,但只能束手以對。雖然民眾近年來對於接受社福服務,心態已較過去開放,但仍有很多家庭視家暴為家內秘密,不許目睹家暴的兒童向他人提及內心感受,更遑論接受社福服務。
這是其中一個受到家庭暴力傷害的案例,5歲大的Tom與睡隔壁房的姊姊Gina,在睡暖的被窩裡被父母的爭吵聲驚醒,隔天Tom與Gina見到母親臉頰烏青、眼睛紅腫,心裡猜想母親應該是受到父親暴力相待,但Tom與Gina不敢問;過沒多久,在晚飯後的客廳裡,又見到父母親言談不歡,母親將廚房物品亂摔一地,父母更加在面前打起架,當時母親被打到臉部出血。這一切都被Tom、Gina全程目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