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AI時代的教育新思維

人工智慧(AI)時代來臨,孩子要學什麼、怎麼學,才能夠迎向不確定的未來世界?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認為,AI時代來臨,並不代表機器將會完全取代人類,而是人類不需再浪費時間做無聊、重複性的事,「父母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找到自己的天賦和興趣,做自己最擅長、最愛好的事,就是好的開始。」倘若我們無法讓孩子認識自己、發現天賦,進而往想走的地方去,孩子恐怕很難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過去的教育是把人教成機器,未來的教育則要回歸到人的本質,幫助孩子探索人生、找到自己與世界的連結。

人類社會正面臨史無前例的快速變動,教育若仍墨守成規,影響的不僅是競爭力問題,而是最根本的生存價值。因為光是學習知識,已不足以應付充滿變動的世界。我們的下一代需要有應用知識、甚至是創造知識的能力。真實世界的問題,不是單一學科可以解決,孩子必須脫離背誦、記憶、為考試而學的教育,改而為自己的興趣而學、為讓現在以及未來的生活更美好而學習。學習內容要和學生的生活有關聯,才能激發想探究的好奇心,進而學會將知識運用在生活中;當孩子解決的是真實世界中的問題時,才會感覺自己有影響力,學習也將更有動機。

【書摘】《新版 臺灣棒球一百年》:職棒在臺灣

書名:新版 臺灣棒球一百年
作者:謝仕淵
出版日期:2017年11月10日
出版社:玉山社出版公司

洪騰勝與中華職棒聯盟的成立

比起優惠,我們更想要社會正義:談身心障礙手冊優惠

這幾年來,持有台灣身心障礙手冊的社會福利不停增加,從交通方面的公車、火車、高鐵,到休閒旅遊方面的電影、展覽、博物館皆有之;各式各樣令人羨慕的優惠,可以看出各界對於身心障礙者有一定程度了解,且願意釋出善意接待。

社會已經從過去隔離排斥,轉變為今天瞭解差異並給予優惠;為了彌補先天條件的不足,達到積極性的差別待遇。這個概念像是:行動不便者,如將車子停在離目的地太遠,將會花比普通人多兩至三倍的時間進行移動,因此設置無障礙停車格,達到移動時間的對等。

但是除了上述的例子外,我們社會對於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人的優惠,大都陷於價格上的調整。調整價差是我們最常見的優惠方式,但享受優惠,與想和普通人享有同樣品質,這兩件事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例如,如果你是輪椅使用者,今天去電影院,你能買半價的電影票,但你可能只能選擇坐在第一排的側邊,抬頭看完整場電影。

別怕!性平教育不是洪水猛獸

「性平教育讓性侵變多!」
「你們誰教小孩自慰的,站起來!」
「你們現在就示範肛交給我們看!」
「教同志教育人類就會絕種!」

不要懷疑,這些就是十月二十八日在師大附中召開十二年國教社會科領綱公聽會時,現場的反同團體所言。他們除了不時咆嘯、擾亂會議秩序外,還對主持人和其他發言者說出如此脫序的話,可見其對性平教育有著極深的恐懼,彷彿洪水猛獸一樣。但其實若雙方能妥善溝通,便會發現性平教育並沒有那麼恐怖;誤會和惡意的謠言,才是最可怕的。

房思琪的國文課(下)

文接房思琪的國文課(上)


我猜想,這有兩個原因。其一是,國文課、國文老師、乃至於依附於升學主義的精英文化,都一直不把國文當作語文,而是把它神化為「偉大的中華文化」,這就在青年人心中塑造了一個神殿,即使在神殿中失身,也只能懷疑是否所有的神殿都是「巧言令色」,而沒有想過,也許你進去的這一間,只是神棍們開的一個神壇?其二,正是因為國文不被當作是語文,語文學習中最重要的邏輯解構,語意分析,批判思考,後設閱讀等等能力,無論在教師的專業上,或教材的編寫中,都被剝奪了,因而年青人也常常缺乏這方面的經驗與歷練。

睡美人竟說自己懷才不遇

再回到李國華的名言。 一個習於批判思考的人,不會只是懷疑「懷才不遇」的真實性,如書中所寫:「思琪心想,是嗎?」(p.81);而是立刻能從「懷才不遇」這個成語中聞到一種味道。什麼味道呢?就是一股「哀怨」的情緒,來自於履求不得、一再被拒的過去;於是會立即反問:那請問您,您這位大才,已經投過多少履歷?(「追求過多少女孩」的隱喻)

潘寬

太陽花學運參與者,北醫義鬥社創社社員之一,持續關注各項社會議題 。一起當個驕傲勇敢的台灣人!

房思琪的國文課(上)

好多人告訴我,房思琪那本書他不敢看,說看了太難過;其實,我就是因為不敢看,才問他們書裡寫些什麼。如今,事情過了許久,陳星的不起訴也如預期定案了,再沒有逃避的藉口;而作者連生命都不顧還堅持要把事情寫出來,我們更不能假裝沒看到。

那麼,我看到了什麼呢?我看到的,無論怎麼說,就是一個「慘」字;關於這事情的慘,相關的評論、解析、言說已經有許多,或者,我就來談一個林奕含自己提出來的問題,表面上看似並不直接相關,但可能隱藏著事情真正的關鍵:「一個真正相信中文的人,他怎麼可以背叛這個浩浩湯湯已經超過五千年的語境?」,以及,「藝術它是否可以含有巧言令色的成分?」「會不會,藝術從來就只是巧言令色而已?」(見「這是關於《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這部作品,我想對讀者說的事情」,2017年4月作者訪談影音https://goo.gl/ZJ4x1h)。

誰還記得葉爾欽效應?

憲政改革呼聲 引來對民選總統削權的雜議

今年九月,兼任執政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在執政黨全國代表大會中拋出憲政改革議題。一時之間,不論朝野藍綠,不論政界學界,許多人都提出他們的憲政改革意見與方案。

其中最為引人側目的,當屬曲解台灣現行的半總統制(雙首長制)憲政體制背後之法理、邏輯,宣稱在總統直選的前提下要將憲政體制朝向內閣制修訂的聲音。有的說歐洲有些國家儘管總統直選,國家大權還是在行政院長身上,台灣應該學習這樣的模式才是民主。有的則說儘管總統直選了,但是因為一則台灣現今的半總統制還是內閣制的一種,所以總統不該有實權,二則儘管總統直選,因為行政院長還是要對立法院負責,所以還是要將大權授與行政院長才對。

民主政體權力來源永遠都是選票 直接民意絕對強過間接民意

德國「牙買加新政府」的難關:相互撞牆的執政協商

德國「牙買加新政府」

德國是政黨政治,也是內閣制。今年九月二十四日德國大選,結果出來兩個大黨的得票率都是歷史性的超低。挑戰梅克爾總理的社民黨總理候選人馬丁.舒茲,未能提出翻轉德國面貌的新政策,讓厭倦兩黨長期執政,又缺少堅強有力的反對黨的德國人,選擇以「賭爛票」-賭爛大黨聯合執政--讓小黨獲票增加,這是大黨大挫敗的原因所在。

其中,許多人民因為賭爛梅克爾的難民政策,決定用選票給梅克爾政府教訓,德國另類選擇黨(AfD),以極右派的反對難民言論受到選民喜愛,在這次大選成為第三大黨。

民主社會本來就會有多元的意見,這也反應在選舉的投票結果。選出的最大黨基民/基社黨(CDU/CSU)聯合政黨團,雖名為最大黨團,但也只拿到33%左右的選票。長久以來,德國就是一個大黨需要搭配另一個政黨才能過半執政的政局,執政所組成的政黨,再遴選新總理與新閣員來執政。

【人心人術】 罹癌卻不願離開台灣⋯宋玉潔:放不下台東的老人和小孩

她從年輕時,千里迢迢來到台灣,距今38年了!台灣,幾乎就是宋玉潔修女的一輩子!當她罹患乳癌,教會安排她退休回瑞士休養,她卻不願離開台灣。她說:「放不下台東的老人和小孩......」

她是老人,也是病人,卻用盡心力來照顧台灣的老小和病人。

宋玉潔修女出生於瑞士的天主教家庭,從小就抱持著服務的志向。她選擇護理學校就讀,取得護理人員執照後,發願成為修女,志願到需要她的地方奉獻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