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蔡英文曾說「少子化問題已迫在眉睫」,很好,看來少子化問題,已受到國家級的重視。最近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先生提到年輕婦女應該服照顧役,用以舒緩沒人力照護的問題,引起熱烈地討論。可見,大家都看到問題了,但解決之道,國家可提出對策了嗎?
台灣人民過去依靠養兒防老的概念,國民會很用力的生孩子,目的是鞏固家族傳承。但是現今的年輕人世代,價值觀改變,對於老化世代的兒女控,及再長一輩給予的養老任務,已經感受背負的重擔,再加上又要生養下一代的費用與時間,如果不能保證下一代的防老,年輕世代又何須自虐,為生養新生代來背負自己沈重的負擔?
台灣少子化嚴重,最重要的問題是國家把生小孩的相關事務,包括成本與小孩的成長所需費用及照護人力等事務,都歸諸於是私人的家庭事務問題,國家在經濟奧援上處於被動的地位。在台灣的國家政策上認為,生兒育女是國民個人家族的私事,國家不介入。也就是因為這樣的國家政策思維,導致於社會上討論小孩津貼等問題時,大多數人態度冷淡,覺得生小孩是個人的家事,為何要納稅人照顧個人的小孩生養經費。台灣一向都認為生小孩是私事,所以補助小孩津貼的議題,經常被無聲無息地消失於討論中。但是,當國家認為少子化問題嚴重時,如果不改變思維,拿出來的對策也是啼笑皆非。誠如楊先生過去屬於部長級人士所提出的觀點,就被各界取笑觀點偏差,毫無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