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熱門文章
熱門文章
史努比
8 月 03,2015
【開往台灣的慢船】爸爸衣櫃裡的歷史課本
父母親的衣櫃總是孩子的最佳尋寶地。記得曾有高中同學在爸媽的衣櫃裡找到A片和A書,提早轉大人,有人找到錢。我沒那麼好運,在深遠角落挖到的是幾本薄薄皺皺的雜誌,還有幾捲錄音帶,時間大約在1987年解除戒嚴前後。 這些雜誌就是俗稱的黨外雜誌,因為經常被查禁,所以名稱三不五時就換,現在也想不起來。它們都是老爸經常有點神秘的在街頭書報攤買來的;賣他書的人也很神秘,總是要用一層薄紙加橡皮筋把雜誌捲一捲...
教育文化
劉夏如
8 月 03,2015
女性主義的應然VS.女性史的實然──慰安婦課綱必須反映研究現況
課綱爭議自去年開始出現戰火,表面上是程序違法與學術教育專業問題,隨著抗議主體從學界教授延伸到高中校園師生,透過社群網路媒介不斷串連,遍地燃燒。相對於去年「太陽花運動」的一致對外(反中),這場反課綱運動,實質上可說是近年來最大一場台灣歷史記憶詮釋的「內戰」。甚且有年輕生命為此殉道犧牲,舉國震撼同悲。 其中,「慰安婦」的課綱敘述,現行101版(98版無此項)中性陳列史實名詞條目,...
教育文化
楊索
8 月 02,2015
對陌生人的善意
當林冠華以身為祭的消息傳來時,我的情緒十分複雜,有哀慟、酸澀、不捨以及強烈的憤怒。他將肉身化為戰鬥能量之舉使社會怒火燎原,有正義之怒,有討回公道之怒,也夾雜個人的昨日之怒。 無名大眾的憤怒一層層疊加,中產階級的正經好人,兢兢業業守法繳稅,但政府體制無能怠惰,社會信任機制崩解,一波又一波的風暴襲來,人民要自煉豬油,以免餿水油之害;要自耕蔬菜,以免農藥之害;要成立自學團體,...
教育文化
吳馨恩
8 月 02,2015
慰安婦史論爭:男性本位史觀何時了?
反課綱學生林致宇表示:「慰安婦一定是被迫的嗎?就像性工作者,有可能為了經濟等因素而下海,『你(課綱微調召集人-王曉波)把性工作者看得非常卑賤!』」,對此論調讓我無法接受,當代的慰安婦多半不是被強行擄去淪為性奴,不然就是遭到誘騙而上當,即使真有如林所說是「自願」的,也是帝國主義與殖民剝削/宰制下的結果,當中權力的極度不對等與環境因素,並不可以輕易忽視甚或無視。且慰安婦制度本身就是奴隸制度,...
教育文化
洪嘉宏
8 月 02,2015
混血王子的背叛
電影《哈利波特》中,鄧不利多懷著複雜心緒對石內卜說「Please…」,然後在石內卜掙扎著施出的索命咒中緩緩殞落,在我回憶現身的,不僅僅是鄧不利多桌上那杯他未能喝完的茶,也是反課綱微調學生林冠華被鋼鐵反縛在地的雙手。 「混血王子」石內卜是麻瓜與巫師的混血,哈利波特和佛地魔也都是。我們的血緣混種、文化混種、認同混種,就連宗教與意識形態其實也是混血,純種本來就不存在,試問純種的定義是什麼...
媒體觀察
曹家榮
8 月 02,2015
從太陽花到反課綱,數位原民們正在改變我們
在先前針對太陽花運動參與成員的調查樣本裡,佔一半以上(56%)的學生族群中,有超過7成是大學生。而自五月以來的反課綱微調運動,又是以年齡層更低的高中生為主體。這群大約出生於1990年代初之後的學生們,也就是Marc Prensky所謂的「數位原民」。 數位原民差不多在開始認識這個世界的時候,就已經生活在電腦與網際網路之中。而像我這種在青少年時期後半段,或甚至成年後才接觸到電腦與網際網路的人...
文化研究
曾明財
8 月 01,2015
【眷村想想】 三個歐利桑
光大三村約十戶台灣人家庭,其中許伯宏歐利桑年長我老爸八歲,也在台中水湳機場任職,三個兒子天資聰穎,陸續考上醫學院,都成為名醫。 二次大戰期間,歐利桑曾到日本研習機械多年,戰後返台,1947年進入第三飛機製造廠工作。老爸原本和歐利桑不熟,每天上班在大雅路口等運輸車時,彼此會打個招呼,互看二十多年。另外則是從其他人口中,略知歐利桑曾到日本,專長車床,兩人倒沒機會深談。...
教育文化
沈政男
7 月 31,2015
【時事想想】還沒「光復」台灣 先犧牲了台灣學生:吳思華,不要再當馬英九的打手了!
反黑箱課綱運動領袖之一的林冠華同學在昨天,他二十歲生日的早上自殺過世,消息傳出以後,參與運動的同學們群情激憤,紛紛聚集到教育部,要求教育部長吳思華撤回黑箱課綱,並下台負責。抗議群眾一度衝向立法院,至今仍有數百人守在教育部,要等吳思華前來面對。 昨天林同學過世以後,教育部官員前往探視,出來第一句話講什麼?竟然是借用家屬的話,說林同學素有憂鬱疾患,他的自殺與反黑箱課綱無關。是這樣嗎?...
教育文化
李筱峰
7 月 31,2015
陳天華.吳思華.林奕華.林冠華
反課綱「微調」的高中生林冠華燒炭自殺!拋下一句話迴盪在我耳際:「我做對的事,為何要被起訴?」 看過他在電視上侃侃而談,條理清晰,是非分明,台風穩健,我感受到台灣的新希望。但是這樣的青年,卻以身殉,我忍不住一陣悲憤!悲憤中,我想起1905年中國清末的一位革命青年陳天華,同盟會的書記,只有十九歲那一年就寫下《猛回頭》、《警世鐘》。陳天華留學日本時看到日本輿論辱罵當時中國留學生「放縱卑劣...
廖千瑤
7 月 30,2015
【時事想想】歷史學界的老師們,你們在哪?
一個同學走了,就這麼無聲無息地走了,留下的不只是家人與親友的悲痛,留下的還有街頭上的同志與未完成的志業。二十歲,他走上了街頭,為了不讓台灣下一代的子弟被中華民國的黑心課綱洗腦,他選擇站上第一線。儘管他在運動的過程中有些決策上的瑕疵,但是哪有人天生就會經營社會運動呢?同學們衝進了教育部之後,國家、學校與社會紛紛對同學們施展了壓力。他才二十歲,這些壓力對他來說真的太大了,實在不是每個年輕人都能挺過去...
‹
…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