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熱門文章
熱門文章
社會安全
吳焜裕
12 月 01,2015
如何保護消費免於受黑心食品的健康危害呢?
11月27日下午彰化地方院以罪證不足,對頂新餿水油涉案而被求刑30年不等的六人位人員全部判無罪。這樣的判決結果出來,舉國譁然,超過90%的國人無法接受判決結果。各方嘗試解讀法官為什麼這麼判,眾說紛紜,甚至歸咎於法官或是檢察官專業上出了甚麼問題。 法官如果要對此案的被告判重刑,可能有兩個觀念要釐清,一個頂新餿水油產品是否涉嫌攙偽假冒,另外對健康是否有危害?...
全球脈動
余承儒
11 月 30,2015
日本企業的中國夢──是好夢正甜,還是夢醒時分?
據報載台灣的製鞋業龍頭寶成,因受不了「五險一金」,裁撤了部分中國生產線,淡出當地市場[1]。曾經也大力投資中國的日本企業,似乎越來越多也對中國市場不再樂觀企盼。當中國夢不再金光閃閃,或許台灣人也可以省思,未來台灣應該加大對中國的經濟依存,還是可以思考其他的選項。 根據中國商務部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日本對中國的直接投資,今年1月到10月對比去年同期,大幅滑落了25.1%。整體而言,...
環境經濟
張瀞文
11 月 30,2015
大談物聯網產業的李前總統
為了讓「蔡英文──從談判桌邁向總統府」這本書能夠更接近事實的記錄1990年代至2000台灣加入WTO及二次辜汪會等關鍵時刻,書中採訪當時親身參與幾次重要事件的關鍵人物,李前總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重量級角色,可以説,要是沒有李前總統侃侃而談,這本書的精彩度一定會大打折扣。 在六月下旬某一天下午,將近三個小時的採訪過程中,李前總統精神相當好,記憶力也沒有退化,他詳述了二次辜汪會,...
政黨政治
許恩恩
11 月 29,2015
誰的國會改革?
近日王金平院長召集朝野政黨,希望各黨團就國會改革提出修法方案,媒體和輿論平台上針對這些方案有激烈的爭論,但我更在意的是王院長在臉書上這則發文背後透露出來的思維,他在臉書上質問「國會改革是現在修法就可以做的,為什麼不做?」批評個別政黨因為選舉和憲政改革名義「阻撓即刻修法即可施行的國會改革工程」並公開邀請陳為廷、林飛帆分享對於國會改革的意見。這番話,彷彿憲政改革是國會改革的絆腳石,又彷彿國民黨團的「...
教育文化
,
環境經濟
陳德愉
11 月 29,2015
【內地想想】 尋找田園生活的可能性,從「青年農村見習」開始
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坐著汽車、火車,甚至是高鐵,呼呼地離開城市進入一片鄉野。走進田間,那微微潮濕帶點辛甜的青草氣,鑽進鼻孔直衝腦門;霎時間,你的心情霍然開朗。 許多人這時候會想起了自己的故鄉,鄉下的田。那可能還在,由老一輩守著,更可能是爸爸爺爺阿祖在好多年前就離開的一片土地,只在相片裡見過。總是在這種時刻,濃濃的鄉愁就這樣地,從心裡溢了出來。 從我寫農業、...
環境經濟
,
全球脈動
陳儒瑋
11 月 28,2015
基改鮭魚為何不受青睞?
爭議之中,延宕近二十年的基改鮭魚商業化上市申請終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拍板定案,成為全球首例供人類食用的基改肉品,業者估計二年後即可供應至全美餐桌,且無須強制標示為基因改造。 此消息經媒體披露後,隨即引來各地消費者群起抗議。國際民間組織「食物安全中心(Center for Food Safety) 」不但宣布將尋求法律途徑控告FDA未善盡把關之責,...
書評書介
張瀞文
11 月 28,2015
想想書摘: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
「熱映中的兩岸政治大戲――辜汪會晤,外表毫無政治味的政大教授蔡英文是劇中唯一女角,從上海到北京,蔡英文表現生動自然,很受好評。她屢次和中共人員就兩岸經貿簡要清晰地說理,並在記者會完整、流利地向外國媒體轉述參訪內容,甚至指導外國媒體拼字,輕鬆自然又富親和力的表現,外表毫無政治味的她,在這場政治大戲獲得頗高評價。」 這是一九九八年十月十八日《聯合晚報》五版的一個小角落。...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
社會安全
廖千瑤
11 月 27,2015
勿恃伊斯蘭國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
這一次美國和伊斯蘭國雙雙認證台灣是反恐成員國,在華語的網路世界自然上引起了一陣騷動。首先是美國教練宣布了他這次亞太區棒球比賽的棒次安排,台灣名列第八棒。接著伊斯蘭國釋出新的宣戰影片,明確點名到台灣和中國。在該影片的畫面上,台灣和中國被視為兩個不同的國家,台灣人對此不禁喜憂參半。 對筆者來說,伊斯蘭國對台灣的歷史認識顯然是不足的,我對此自然是非常地不滿意。怎麼可以把車輪旗當成台灣的國旗呢?...
書評書介
張瀞文
11 月 27,2015
想想書摘:那些沒被沙推到的狀況題
一九九八年的辜汪會晤,蔡英文最難忘的是辜老的談判風采。 事隔這麼多年,一提起辜老,蔡英文謙虛地說「在辜汪會晤這一路上,我真的從辜老身上學到很多。」 高手過招,幕前的針鋒相對,招招精彩,幕後看不見的角力更是暗潮洶湧。主戲的部分,「辜汪會晤」、「辜江高峰會談」,你來我往,大家各自宣讀自己的劇本,各唱各的調。我方主角辜振甫,在什麼場合要講什麼話,都是原先就準備好的,有媒體發問,...
教育文化
路惟舜
11 月 26,2015
陸生納健保有其必要
自2011年陸生[1]來台伊始,三限六不的討論就從未間斷。如今第一屆陸生已畢業,正是檢討過往規定的最佳時機,而近期因為國民黨強橫態度,而躍上檯面的陸生納入健保議題,在各大討論區都火花四射。 談到陸生就不能不提及中國因素,我們必須正視對岸是一個對我們抱有敵意的政治實體,但陸生卻只是個人,這個敵意的對象隨意套用到學生身上,是不公平的。我們應該用更成熟的態度去面對個人與政府的差異,...
‹
…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