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熱門文章
熱門文章
運動休閒
,
政黨政治
許又方
五月 05,2016
失敗組也可以拿勝投
若說投手丘是全世界最孤獨的地方,那麼最能領略這種孤寂感的人,應該非王建民莫屬了。雖然他克服九百多天載浮載沉的生涯低潮重返大聯盟,也激勵了很多人;但角色卻像個無足輕重的龍套般,偶爾上去過個場,演得好沒多少掌聲,演不好則批評、質疑之聲四起。他很明顯被定位為球隊的「失敗組」,只有贏很多或快輸球了,才會推他上去消化那些剩餘的「垃圾時間」。坦白講,這種彷彿打零工的清潔人員角色,絕不會令人感覺舒服。...
全球脈動
陳怡秀
五月 05,2016
【日本想想】 你有被稱作「貓奴」的資格嗎?
「如果貓消失不見了,東京就會成為廢墟吧!」 ──荒木經惟《東京貓町》1993 到日本前,對日本攝影師荒木經惟這句話還沒甚麼感覺,但來日本之後,卻很能體會,無論是街頭巷尾、觀光地、或是民宅的窗前,走在路上總能發覺牠們的身影。近年來,日本出現前所未有的養貓風潮,寵物不是玩物,是家中成員,是生命夥伴,隨著飼養人口越多,該負的責任也越受到重視。 事實上,2010年代開始,...
社會安全
洪德仁
五月 04,2016
公聽會要看過程還是結果──從新北投車站重組位置議題公聽會談起
新北投車站返鄉,是市政府和民間團體多年努力的成果,新北投車站也承載著社區人文、歷史、生活及榮耀,車站的重組位置,到底是所謂的原址微調(A址),或是公園內的位置(D址),一直是大家關心的議題,也是持續爭議的話題,市政府為廣納各界的意見,在2016年5月2日由陳景峻副市長主持公聽會。市政府依照《臺北市政府所屬各機關辦理公聽會應行注意事項》,在4月13日就發函給各相關利害團體及市民,公告本次的公聽會。...
教育文化
海東青
五月 04,2016
撤廢微調課綱,更要檢討課綱體制
立法院於4月29日上午通過撤銷微調課綱與暫緩十二年國教綱要研修、審議之決議,一時令諸多反微調課綱人士欣喜。然立法院此決議與預算無關,僅有建議效力。當天下午,教育部便以近乎全文複製貼上的方式發出新聞稿,再次表明對立法院決議並無接受之意。此刻,除立法院依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要求課綱送院審查,並以其法律程序不完備之由,於議決後通知教育部更正或廢止外,尋求於520前撤廢微調課綱似無可能...
教育文化
賴天恆
五月 03,2016
古書,道德的假萬靈丹
日前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女士宣稱,「現在社會上價值混淆、是非不分,應從小學習古書,讓大家更能認識做人做事的道理。」事實上,社會上一直不乏這類的言論,比方說目前還沒下台的總統馬英九先生時不時提倡讀經,嘴巴上說的理由就是「讀經具有道德教養的效果」。每逢大型考試「國文科」有所變動,以及每年五月四日就會跳出來開記者會的「搶救國文教育聯盟」,更指控不讀古書導致年輕人「無禮、無義、無廉、無恥」、「沒有認同、...
文化研究
沈昆賢
五月 03,2016
今晚,你要點哪一道?──從《紐約客》的中國食物短詩爭議看全球都市與台灣在地飲食
對於生活圈位於台北市中心─在我定義下為商業活動與住宅密集的大安、中正、中山、松山、信義等一帶的區域─的市民來說,一天的三餐或許不是一件特別讓人操煩的事情。大馬路上的精緻餐廳以及小巷弄內的小巧麵攤往往都在行走範圍之內;然而,對於我這樣一個住在南邊郊區文山區的學生來說,由於租屋處沒有開炊,而社區內又大多只有開著車前往信義區或公館等商業中心上下班的中產家庭,整個社區幾乎沒有任何餐飲業可言,...
史努比
五月 03,2016
【開往台灣的慢船】台灣運動政策遺漏的三個隱性環節
如果說前一波政府組織改造有什麼讓我不滿的地方,那就是體委會不但沒有升級,反而被降級到隸屬教育部而成為體育署。這反映出台灣對於「運動」(sports)的觀念始終停留於「體育」(physical education),也說明運動在台灣社會位階的低落數十年如一日,而我們完全沒有去思考運動這回事的意義和可能性。 這並不完全是作為一個運動迷片面的、見樹不見林的不平之鳴,...
社會安全
蔡榮裕
五月 02,2016
恐懼和無力感殺死隨機殺人犯的故事
最近一篇報導湯姆熊殺童案犯罪者的文章〈血是怎麼冷卻的:一個隨機殺人犯的世界〉,寫出了強烈強力卻令人無力的故事。我們如何看待這種故事呢?這是寫實報導或是小說呢? 其實我是希望它只是小說,到底它是真實故事或是小說會比較讓人們思考呢?我試著談論記憶的課題,尤其是如果記憶涉及法律課題,以及有法律責任的歸因時,這種故事裡涉及的記憶問題就需要更多角度的思考。 以下的論述是一種通論,...
書評書介
林志都
五月 01,2016
幻想世界中的經濟學 ──給想要寫一個好故事的年輕創作者的建議
「Why so serious?」「幹嘛這麼認真呢?」 ──電影《黑暗騎士》小丑的經典對白 暢銷奇幻小說《冰與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與由其改編的電視影集《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的作者George R.R. Martin,在一次《滾石》雜誌對他的訪問中,提到他小說中想要創造的世界,是一個即使有奇幻元素,...
書評書介
許家旗
4 月 29,2016
太初有道,道成萬象──陳舜臣《青雲之軸》中的多重語言與身分飄移
記得大學修習世界文學課程,開天闢地第一章就是《聖經》的〈創世記〉。 混沌初始,神說有光,霹靂成萬象──區隔日夜、劈開天地、劃分水陸、燃點日月、化生草木、畜養禽獸。神先以語言展其大能之存有,終以其形象現世造人。然而,創世不曾停歇,在伊甸園中,神授與人之父祖──亞當命名萬有之權,世界運作的邏輯納入人類的語言秩序。 蒙昧到理性,語言是神之無限權柄,是人之啟蒙開端。在陳舜臣自傳體小說《...
‹
…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