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巴佬異藝錄】十八、暴雨中的六四 悲喜交加的香港民主運動

友善列印版本

又是暴雨滂沱,又是本土派杯葛,前天晚上,維多利亞公園足球場上仍然聚集了15萬人燃點燭光紀念六四。據報導,這次晚會,參加的年輕人比起往年還特別增加,這讓主辦的支聯會(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泛民主派人士大大振奮。

支聯會創會時除了現在已經過世的主席司徒華,其他要角李卓人、何俊仁、張文光、梁耀忠等都是年剛過30的少壯之年,創會後,他們為「愛國民主」奮鬥了24年,他們無怨無悔地走到如今花甲之年,正高興地看著他們在香港的支持者愈來愈多,六四紀念愈辦愈盛大時,卻萬萬沒料想到,跟隨他們腳步上來的下一代民主生力軍,在支聯會衷心所愛的中國巍然崛起的2010之後大批蛻變為只要民主,不追求港獨,卻對愛國大大感冒,號稱本土派,主張香港城邦論,只管香港民主,對中國民主死心,對六四沒興趣,只願做香港人不願做中國人,不願跟他們走的一代。

這些年輕人還居然發動對六四紀念會的杯葛,香港的民主不能沒有下一代吧,於是李卓仁傷心地收起「愛國」口號,只強調「六四」以保住民主和中國的連繫。這真夠他們傷心,幸好,現在他們在暴雨中看到了跟隨他們的年輕生力軍。

在雙非事件和奶粉事件後訴求「向中國說再見」迅速崛起的本土派很極端嗎?且來看幾個香港的民意調查報告:

香港大學2008年做了身份認同民意調查,民眾在「中國人」、「香港人」、「中國的香港人」、「香港的中國人」四項中選擇「中國人」的有39%,而選擇「純」「香港人」的則有18%。

到2012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學調查,港人自覺是「中國人」的比率跌到16年新低,只有12.6%,自認是「香港人」的則有23.4%,創10年新高,當中「80後」以港人身分為優先的比率較「非80後」高出21.3%,只有2.4%的80後自覺是「中國人」。

2007年港大民意研究,有獨立傾向的香港人大約佔25%,不認同獨立的約佔64.7%,另有33%的香港人認為如果中國繼續由中國共產黨統治則會增加香港的獨立傾向。

看來,不管多麼不可能,在香江,香港獨立的認同比率不只不少,還很有發展潛力。既然有不少港獨民眾,城邦論在香港就不能算是處在邊緣的極端派,他是愛國民主派和港獨派的「折衷版」。

民主制度,具有雙重性:他既一定要一個主權國家的框架,又一定要如城邦論的陳雲認為的,也一定是本土主義的。因此城邦民主論既排除港獨,又要脫中國,只要香港本土,實在很怪異,只能說是一個非常扭曲,甚至不幸的歷史條件下的無奈選擇,充滿了悲情。城邦論出現後,我們可以把香港人認同的群體政治主張排出這樣的光譜:港獨  /   城邦論    /    愛國民主論    /    中立  /  親中

從光譜看來,香港的民主內容在悲情中是發展得更豐富了;而六四紀念會在蔚然成風的城邦派出走杯葛下能在暴雨中動員15萬群眾,又可見總體的民主力量是繼續在成長中,只是現在北京看來也愈來愈緊縮民主的空間,對立之下,張力十足,令人為香港民主憂喜交加。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