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貿協議「電商大西進」,中國網路管制也將向東流?(下)

友善列印版本

(從頭讀起:服貿協議「電商大西進」 ,中國網路管制也將向東流?(上))

 

「意識形態」逼電商登陸

如同前文所說,台灣電商之所以對「大西進」歡欣鼓舞,最主要原因是在台灣無法做中國生意。兩岸語言相同,中國淘寶網並未涉台,在台業務卻已風生水起,據統計,淘寶網在台註冊會員年成長率達53%之譜,立法委員許添財也估計淘寶網在台一年交易額可能高達460億元台幣,佔台灣一年網路購物商機至少1/10。但台灣購物網站未能反攻大陸,最大的理由便是中國藉「意識形態」封鎖台灣購物網站。

經濟部在近期立院報告中表示,台灣「部分有新聞消息、社群等服務的入口網站均被遮擋⋯⋯本部曾為此問題要求陸方改善,陸方表示網頁遮擋是意識形態問題,請我方整理相關網址資料,陸方會測試並告知遮擋原因供我方參考」,對中國網路屏蔽台購物網站顯然無可奈何。有立委抨擊此因台灣做為民主國家,無法以反屏蔽淘寶網反制中國,雖然此提議有強烈以牙還牙精神,卻也點明了因台灣電商蒙受的損失是巨大的「民主貼水」。

「意識形態」問題逼電商登陸,固然以「山不就我,我來就山」作為開闢市場血路的生存之道,但中國如此逼人入境且要隨俗,便是挾其龐大內需,以經濟力量影響其他社會的政治與民主,「開放市場、輸入資本」的同時,卻也「輸出不民主」。

不談網路管制,也不用高興太早

最後,因為主題聚焦網路管制,似乎服貿協議電商部分就沒有其他可資批評之處。但其實餘下問題甚多。最嚴重的一點,來自這是個條件不對等的外貿談判結果,也是台灣跟中國談判的壞示範;表面上看起來是讓利,但與台灣開放條件根本不對等。台灣電子商務已對中國全面開放,地域、資本比例均不設限,但在此條件下,服貿協議談判仍無法達到對等待遇,對台仍有試點與資本限制;儘管優於香港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但晚談卻沒有談得更好,也並不值得沾沾自喜。

此外,若要在中國經營網路購物,物流是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掌控成本與配送效率的關鍵。中國目前電商競爭白熱化,流血價格戰履見不鮮,「電商大戰」成為新聞熱門關鍵字,對壓低價格起決定性作用的物流環節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目前包括中國亞馬遜、京東、阿裡巴巴等大型電子商務網站,都投注大量資本在物流系統的建立與鞏固上。這固然需要大刀闊斧的基礎建設投資,但以台灣目前披露的服貿協議談判結果,台灣電商連花錢做物流的資格都沒有。

爭取到電商西進,但物流卻沒有相應開放,這種談判結果也可說是為德不卒。香港CEPA在2003年簽署時就以把中國開放物流納入,香港商可「以獨資形式在內地提供相關的貨運分撥與物流服務,包括道路普通貨物的運輸、倉儲、裝卸、加工、包裝、配送、以及相關信息處理服務和有關諮詢業務,國內貨運代理業務,利用計算機網路管理合運作物流業務」,開放項目之詳細,顯示彼時香港對一系列與電商相應配套的服務都已爭取開放。台灣電商連物流業的準入都尚未爭取到,西進成本恐怕比別人高,能否在競爭激烈的中國電商市場打台灣牌生存尚未可知,同時,必須仰賴他人的物流供應,恐怕服貿此項目也不免為人作嫁。

此外,也許這次服貿協議沒有爭取到物流服務,那是否開放指日可待?香港CEPA與中國之間的「補充協議」幾乎每年均簽署一次,因此在市場準入上持續有與時俱進的長足進步。但根據經濟部國貿局局長張俊福日前表示,台灣的服貿協議中並沒有納入如CEPA補充協議的機制。光一個服貿協議已談了兩年,其餘沒談到的「下次再談」不知道還要等多久。

在一片唱好聲中總應有異音,這才是民主社會的特色。服貿協議電商部分是否談得好見仁見智,但台灣一份意識形態親中的媒體,對此也曾發表社論,抨擊讓利不夠,並表示「要呼籲大陸,ECFA既要創造具有兩岸特色的經貿環境,就勿庸自縛於WTO的限制,何況台灣已對陸資敞開大門,基於兩岸公平對等原則,理應對台開放全境ICP執照。新任海協陳德銘會長應以捨我其誰的擔當,為台灣爭取應有的權利。貿易愈自由愈興盛,貿易愈興盛雙邊關係愈密不可分,兩岸何須在意誰佔誰的便宜?」

這樣看來,電商大西進,台灣是否真有佔到便宜,還相當值得商榷。而中國若藉此「輸出管制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