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Style:一陣瞎攪和的「北京好」!

友善列印版本

來自新北市的國中校長到我們地方鄉下小學進行親職教育講座,以〈從大陸教育的崛起看台灣十二年國教及孩子的競爭力〉為題目發表演說。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傲人經濟發展成果,以及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在「國際化/全球化」的進展,透過一位台灣校長的快速觀察與積極詮釋,大國的復興很是驚人。

而校長又更悲觀的直指在當前台灣教育制度下培養出來的小朋友,長大後連到北京當台勞的能力與資格都沒有!真的嗎?

中國:大國的復興

2007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出版了《中國經濟長期的表現:西元960-2030 (Chinese Economic in the Long Run:900-2030 AD)》,總體經濟學大師安格斯•麥迪遜(Angus Maddison)在書中指出:

從十世紀至十五世紀初期,中國人均收入一直高於歐洲,從這之後的幾個世紀直到走向衰落之前,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

自1978年以來,中國改革開放期間取得的成就是一次復甦,而不是奇蹟,到2015年,中國可能重新回到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位置上。

從人口、土地、資源等國家綜合實力指標來看,中國注定是個強大的國家!但是當經濟發展的成果只集中於少數人們的手中、而無法為全體人民共享,強大的國家並不盡然等同於偉大的國家;中國執政當局也深切明瞭這一點!

來自平凡的人民力量

三月底的一個週末受邀至台東演講,互動的對像是一群接受正在「回流教育」的學生。這一群「老」學生年輕時不論是經濟限制、地理阻隔、還是考試機制的排斥,「大學」與他們曾經是沒有交集的。

在「終身教育」機制的協助下,這一群「回流教育」的學生一步一腳印,按部就班的完成課程努力求學。或是為了持續追求知識的執著、或是為了圓滿人生的拼圖、甚或是為了子孫後輩建立「學習」的模範,「學位」對這一群學生已經不是最最重要的追求!

講堂上,阿美族ㄚ媽與媽媽一起專心聽講、而孫女則在旁邊靜靜寫功課,一家三代不正為著增強家族部落的「競爭力」而孜孜努力!

課後討論時,布農族鄉代「老」學生努力闡述著永續農業事業的經營如何與歐美日市場相連結、這不正是「全球化思考、在地化行動」最好的例證!

已經快從職場退休的客家夫婦攜手上課,因循於形式主義與教條主義的傳統教育思維與方式,又怎能阻擋夫妻同心共修時對「知識」的執著!

「競爭力」的培養並不僅止於璜璜學宮,「國際化/全球化」的進行並不僅限於復興中的大國。

台灣:「平凡」的認同!

國家認同的扞格不入,使得台灣在「國際化/全球化」的進程中始終倍極艱辛。無論是「反清復明的根據地」、「帝國南進的基地」、還是「反共復國的堡壘」,統治者從來不以台灣人民根本的利益為考量以建設台灣的競爭力、來推行根植台灣放眼全球的「國際化」。

時至二十一世紀,面對快速崛起的中國,執政馬政府卻還是只能提出「壯大臺灣、振興中華」空泛口號而沒有實際應對的策略與作為。

安格斯•麥迪遜倒是建議了發展中的國家在「國際化/全球化」的進程中,不應該簡單地執著於中國而改變往昔合作依賴的國際夥伴,同時應該多樣化其國家發展過程中合作國際夥伴並調整其經濟結構,這樣才能適切地從中國復興的過程中獲益。

在國家與國家長期的競爭中,台灣是否一定需要隨時窮盡氣力投入國家間的拼搏?追求「國際化」舞台的北京大學教授終究還是選擇了不怎麼「國際化」的台北來進行白內障手術,而沒敢在「國際化」大舞台的北京動刀!?

寧靜以致遠!在新北市國中校長大力宣揚「北京好」的演講後,平時熱心於學校志工活動、來自北京的新移民小紅媽媽用著漂亮的京片子嚷嚷道:「別聽他瞎說!那個校長講的都只是表面的觀察」、「我是傻子啊?北京如果這麼好,我怎麼會帶兩個小孩『回台灣』受教育!

請注意,來自北京的小紅媽媽用的是『回台灣』ㄡ!認同在那裡,家就在那裡!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