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認同
書評書介
陳怡宏
7 月 25,2016
【書介】不只是推理小說的《憤怒的菩薩》
游擊文化推出的陳舜臣「大時代三部曲」,第一部是陳舜臣的自傳體小說《青雲之軸》,講述主角在戰爭結束前的青春與認同問題。第二部則是這裡要介紹的《憤怒的菩薩》,講述的則是以殺人事件為主題的推理小說,講述戰爭結束後的臺灣政治社會變化,可視為影響戰後臺灣歷史甚鉅的228事件「前史」。 看了第一部跟第二部後,有許多未能解答的疑慮,在第三部作家本人在大病之後所寫的自傳《半路上》中,都能獲得解答,...
教育文化
許又方
五月 31,2016
【時事想想】說說制服
小英政府正式啟動後,教育部立即行文各級中小學,未來不得以「服儀不整」為由處分學生。這個行政命令引發兩極化的看法,支持者認為有助於解放傳統學校教育過於僵化保守的思維,刺激學生的創意;反對者則主張整齊一致的服裝能展現團隊精神,且加強個人對群體的認同感。私意以為,兩造堅持都有道理,重點在於,台灣既是民主國家,那麼各校對於服儀規定的存廢也宜採民主方式決議之,尊重家長與學生最終的選擇,...
教育文化
林柏寬
五月 27,2016
制服的矛盾心情!
教育部宣布服裝儀容解禁,學校不得將服裝儀容規定作為處罰依據時,不少學生拍手叫好。有老師問我,學生如果大喇喇穿著便服,甚至在服儀上極度搞怪,我會如何處理?我回答,我會肯定這位學生挑戰傳統的勇氣,並詢問這樣穿著有比較舒服嗎? 制服帶來的矛盾心情,全世界皆然!英國有規定學生穿校服的傳統,但是2002年9月,英國魯頓市的穆斯林女學生莎賓娜‧貝根(Shabina Begum),...
書評書介
許家旗
4 月 29,2016
太初有道,道成萬象──陳舜臣《青雲之軸》中的多重語言與身分飄移
記得大學修習世界文學課程,開天闢地第一章就是《聖經》的〈創世記〉。 混沌初始,神說有光,霹靂成萬象──區隔日夜、劈開天地、劃分水陸、燃點日月、化生草木、畜養禽獸。神先以語言展其大能之存有,終以其形象現世造人。然而,創世不曾停歇,在伊甸園中,神授與人之父祖──亞當命名萬有之權,世界運作的邏輯納入人類的語言秩序。 蒙昧到理性,語言是神之無限權柄,是人之啟蒙開端。在陳舜臣自傳體小說《...
Mattel
10 月 19,2015
【島嶼邊緣】認同是中國的 護照要美國的
媒體報導,已經懷孕36週的簡姓孕婦向華航偽稱懷孕未滿32週,冒險搭乘華航班機前往美國生產,結果在接近美國阿拉斯加領空時產下一名女嬰。雖然孕婦因為隱瞞事實遭到美國遣返,但女嬰確認可獲得美國國籍。簡姓孕婦投機行徑,不僅造成其他旅客的不便;該孕婦欺瞞的消息曝光後,網路也是一片撻伐之聲。前華航空姐甚至在臉書痛斥該孕婦的行徑,並抨擊華航竟然將這種醜事包裝成一則溫馨故事。 不過,...
邱秉瑜
10 月 08,2015
從善導寺站改名風波看台北捷運站名問題
台北捷運「善導寺」站的站名,係來自附近一間大型的日本淨土宗佛教寺廟。但2015年9月,該站所在地,台北市中正區梅花里的3400名里民有超過半數參與連署、並由里長出面向市府提案,要求將該站更名成「華山」站。里民認為,善導寺設有納骨塔,作為捷運站名予人觀感不佳,且近百年來當地的地名就是樺山/華山,從舊火車站、傳統市場到文創園區都以之為名,如今反遭忽視,不合情理。 很多年輕朋友容易以為「...
書評書介
馬欣
五月 15,2015
少來了,我們真的渴望自由嗎?──閱讀佛洛姆《逃避自由》
書名:《逃避自由:透視現代人最深的恐懼與孤獨》 作者:埃裡希‧佛洛姆( Erich Fromm)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4月 小時候看過一繪本,女孩穿上了渴望已久的紅舞鞋,竟然如被下咒語般晝夜跳個不停,跳到她求饒仍無法停止,這頗像我們當今頌揚的資本主義社會,當我們擁有夢寐以求之物後,卻如紅舞鞋的詛咒一般,跟著它旋舞一生,如佛洛姆說的:「我們擁有之物,...
余家炘
3 月 28,2014
【時事想想】致陸生,同在這塊土地學習的朋友
我的朋友,從3月18日學運興起之後,我發了許多文章,這些文章多數是與臺灣朋友的對話。我也在網路上看到很多文章,有來自支持《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以下簡稱《服貿》)朋友的回應,也有對於《服貿》支持者的再回應;有來自維護民主制度的訴求,也有期望社會秩序的呼籲。好多好多的對話,有些或許不夠理性與知性,但對話的過程絕對堪稱熱烈。直至今日,學運第十日,多數國人注意到了,連世界許多國家也注意到了...
文捷
3 月 03,2014
吃裡扒外的意識形態
最近一位知名醫師作家,在網誌分享一則真實故事,提到有位中華民國籍華僑專程回台灣就診,享用著台灣便宜健保資源外,不僅以說洋文為尊,用輕蔑、跋扈態度對待護理人員,還落下一句「我才不稀罕你們中華民國的國籍咧」。姑且不論這位華僑的身分背景,但她的言行舉止,卻也充分反映出一種長期存在於台灣的「殖民他者」心態,並以此心態利用與占台灣便宜;此一心態,也化約成語言,在日常生活中霸凌著台灣這塊土地的人事物...
林濁水
1 月 14,2014
【華山論劍】台灣的國旗國號國歌:華山紀要(一)
本文就教於對民進黨「愛深責切」而比北京學者更嚴厲的謝前主席。 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開會前後一個多星期,謝長廷前主席每天高分貝批判民進黨華山會議的成果。經過半年多、9次正式會議,600多人次討論,以及由支持民進黨專家甚至包括國民黨的學者和公民社會人士組成的諮詢會議更頻繁地開會後,歸納出來的《華山會議總結》──《2014對中政策檢討報告》,謝前主席認為根本一無是處,...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