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學者,曾兼任於戰爭學院教授《國家安全研究》與《國防政策研究》等課程,國際透明組織政府國防廉潔指數TI-DS2020臺灣評核人。
山本權兵衛 (やまもと ごんべえ;1852年11月26日-1933年12月8日),舊日本帝國海軍軍人,晉陞勳號「海軍大將·從一位·大勳位·功一級·伯爵」,明治、大正兩朝之重臣,分別在1913年與1923年兩度出任內閣總理大臣。
他相隔十年兩度組閣,但是任期卻都不長!第一次組閣因為「西門子事件」貪腐疑案而被迫下台,任期14個月。第二次組閣則因為「虎之門事件」,為攝政宮裕仁親王遇刺負責而內閣總辭,任期只有4個月。
山本伯爵出身薩摩藩、鹿兒島人,1863年十一歲時就參加了薩摩藩與英國皇家海軍之間鹿兒島砲擊事件(Bombardment of Kagoshima)的軍事衝突。1874年舊日本帝國海軍兵學校第二期畢業;後赴德國留學,學成歸國後成為當時帝國海軍炮術的一時俊彥。
他在舊日本帝國海軍步步高升,為當時帝國海軍將領中僅有未曾歷練過艦隊司令職位的海軍大將,歷三朝內閣任海軍大臣,成為日本帝國海軍的中心人物。在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與1904年「日俄戰爭」這兩場決定了近代日本崛起的區域戰爭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被稱為「日本海軍之父」。
西門子事件疑案?
在日本帝國邁向「海軍」強國的道路上,所費不貲的「造艦」計劃成了必要的手段;然而在自身具備足夠的造艦能量之前,如何向歐美等老牌帝國主義強權購置軍艦,就成了當時日本帝國海軍的顯學。而這些耗費巨帑的軍購案,卻也造就了「弊案」可能發生的機會,例如爆發在1913年底金剛號巡洋艦的「西門子事件」弊案。
弊案調查的結果發現,除了承包電氣系統的德國西門子公司(Siemens)之外,艦體建造與系統整合的主承包商英國維克斯造船廠(Vickers)也涉入相關的回扣弊案;負責軍購的帝國海軍軍官們先把回扣灌入造艦預算中,佣金便來自於這些預算的差額。這些高達總預算額25%、盜取自國庫的佣金回扣,除了落入相關帝國海軍軍官的口袋之外,也用在行賄政府要員、收買國會議員,以獲得更多的軍購預算。
在「富國強兵」的大帽子下,當時的天皇子民承擔著高額的稅賦以支應巨額的軍費開支;然而資訊不透明、利益誘惑巨大的造艦計畫,卻成了當時舊日本帝國官員貪污腐敗的溫床。「西門子事件」爆發後,憤怒群眾湧向日本國會和海軍省,最後還得由陸軍派兵鎮暴以壓制人民憤怒的抗議。
「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當時任內閣總理大臣的山本權兵衛與海軍大臣的齋藤實大將,竟然也無法證明涉嫌回扣疑案的清白,而必須依靠大正嘉仁天皇的直接干涉來躲過司法調查。最後以內閣總辭的形式來負起政治責任。
「西門子事件」最深遠的影響,或許是造成帝國海軍自此無法再與陸軍在政治上相抗衡而落入「陸主海從」的扈從窘境,直接、間接的導致了舊日本陸軍的獨斷與專橫,開啟了昭和時代軍閥對內毀憲亂政、對外侵略擴張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