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出生於大阪。同志社大學中途退學後,成為人氣節目「偵探!夜間獨家」的主力編劇。
2006年以《永遠の0》正式步入文壇,由講談社文庫發行文庫本,銷量高達五百萬多本,2013年改編成電影。2013年以《名叫海賊的男人》榮獲本屋大賞。
自十九歲接觸古典音樂以來,四十幾年來幾乎每天都會聆賞古典音樂,收藏的唱片、CD數量超過二萬張。
著有《至高の音樂》、《風中的瑪利亞》、《怪物》、《大放言》等書。
書名:至高の音樂2:這首名曲超厲害!
作者:百田尚樹
譯者:楊明綺
出版社:有樂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04/05
試閱1(摘自第一曲)
葛利格 《皮爾金組曲》第一組曲〈晨歌〉展現極致之美
衝擊人心的故事情節
幼時對於古典音樂絲毫不感興趣的我,卻在小學的音樂課聽到一首瞬間擄獲我心的名曲,那就是挪威作曲家愛德華.葛利格(Edvard Grieg,一八四三~一九○七年)的《皮爾金組曲》(Peer Gynt Suite)。而且這份感動從小學時代歷經將近半世紀,依舊深深擄獲我的心。
大學時代的我著迷於古典音樂的魅力,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華格納(Richard Wagner)等「正統派古典音樂」——說得更具體一點,對於那時只聆賞「古典德奧音樂」的我來說,唯獨《皮爾金組曲》是我最深愛的曲子。
擅長創作抒情、唯美旋律的作曲家葛利格,被譽為「北歐的蕭邦」,這首《皮爾金組曲》的美堪稱一絕。這首曲子吸引我的原因不僅如此,記得初次聽到這首曲子的同時,也被主角皮爾金的故事深深震撼。現在聆賞這首曲子時,主角皮爾金(Peer Gynt)那波瀾壯闊、坎坷的人生,鮮明地在我腦中擴散開來。
《皮爾金組曲》原本是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的同名戲曲譜寫的劇樂,亦即劇中的背景音樂。而且以小說《玩偶之家》(Et dukkehjem)聞名的易卜生,原本是為了「讀劇」而譜寫這首《皮爾金》組曲,而非用於戲劇演出。所謂「讀劇」(Lesedrama)就是並非用來演出,而是「用來閱讀的戲曲」,像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的名作《浮士德》(Faust)便是一例。《皮爾金組曲》則描述了男主角皮爾金的一生。
我在小學音樂課聽聞這故事的梗概時,內心備受衝擊,因為皮爾金和我一直以來印象中的故事角色截然不同。他是個沒落富農的兒子,與母親相依為命,一般這種角色會設定成人窮志不窮、勤懇踏實的年輕人,才符合兒童文學的風格。皮爾金非但不是這樣的人物,不僅愛吹噓又懶惰,還整日夢想成為稱霸世界的王,這樣的角色塑造讓我驚訝不已,瞭解他的人生際遇後更是驚愕。
故事開頭描述皮爾金參加舊情人英格麗(Ingrid)的婚禮,卻不由的心生邪念,挾持新娘逃至山裡。對於當時還是個十歲純情少年的我來說,皮爾金的行為著實讓我瞠目。
隨著劇情開展,衝擊愈大:橫刀奪愛的皮爾金不久便厭倦英格麗,索性棄她而去,這對於純情少年的我來說,又是一大衝擊。
本書介紹的莫札特的《唐.喬凡尼》(Don Giovanni),主角也是個無賴的花花公子,但莫札特稱《唐.喬凡尼》是齣「喜劇」,有著歡愉的喜劇氛圍,《皮爾金》卻絲毫嗅不到歡愉氣息。
拋棄情人、獨自在山中徘徊的皮爾金誤闖山魔王宮殿,雖然他妄想要是與山魔王的女兒結婚,便能稱霸世界,但聽聞這麼一來便不再是人類,於是決定逃離宮殿。所以故事後來的發展就是皮爾金非但未與山魔王的女兒成親,也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團亂。
皮爾金下山後,遇到純情少女蘇爾維格(Solveig),說服她與自己一起生活。但他終究無法放棄稱霸世界的夢想,決定拋棄蘇爾維格,離開村子,流浪世界各地。歷經種種冒險、劫難後的皮爾金終於成為人生勝利組,坐擁巨富;沒想到當他準備衣錦還鄉時,卻在航海途中遇上暴風雨,遭遇船難,頓時變得一無所有。
不再年輕,失去財富與希望的皮爾金終於回到故鄉,等待他的是已經白髮蒼蒼的蘇爾維格。他在蘇爾維格的懷中,聽著她唱著優美的搖籃曲,靜靜地嚥下最後一口氣──。
對於當時還是個毛頭小子的我來說,這故事令我內心備受衝擊的同時,也深深感受到音樂之美,「戲劇」與「音樂」的美深深烙印在我幼小的心靈。現在我邊書寫這篇文章,邊聆賞《皮爾金組曲》,令人欷噓不已的故事與音樂之美還是讓我淚流不止。
試閱2(摘自第三曲)
比才 《卡門》以音樂說到人們的心坎裡
顛覆歌劇常識的角色
應該沒有人沒聽過「卡門」這名字吧!一個熱情如火又多情的女人,堪稱世界所有故事中最有名的角色之一(改編自法國小說家普羅斯佩.梅里美(Prosper Mérimée,一八○三~一八七○年)的同名小說)。
卡門是法國天才作曲家喬治.比才(Georges Bizet,一八三八~一八七五年)創作的同名歌劇的女主角,再也沒有像《卡門》(Carmen)這般如此膾炙人口的歌劇。其實就算沒有看過這齣歌劇,只要聽到第一幕的前奏曲《鬥牛士進行曲》旋律,恐怕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吧!
大略說明故事梗概,如下。
故事背景是一八二○年左右的西班牙(但這齣歌劇是法文台詞),男主角唐.荷塞(Don José)是一位年輕軍官,他有一位名叫米凱拉(Micaëla)的溫柔未婚妻。在菸廠工作的吉普賽女郎卡門愛上已有未婚妻的他,後來荷塞也無法自拔地愛上卡門,甚至放棄軍人身分、拋棄米凱拉,和卡門一起投效山賊,幹些非法勾當。無奈多情的卡門又愛上鬥牛士埃斯卡米洛(Escamillo),於是嫉妒發狂的荷塞刺殺情人。
劇情內容活脫脫就是現今社會常有的男女三角戀情,不倫戀、腳踏兩條船、為愛墮落、跟蹤行為、殺人等,全是現在八卦雜誌會刊載的報導,但一想到這齣歌劇創作於一八七四年(明治七年),竟然如此充滿現代感,著實令人瞠目。
在《卡門》問世之前,歌劇從來沒有像卡門這樣個性的角色,因為歌劇裡的女角多是上流社會的理想女性,就某種意思來說,都是一些既定的角色。但像卡門這樣忠於自己的心,活得自由奔放,敢談轟轟烈烈的不倫戀,連死亡都不畏懼的女人出現,可說是顛覆當時歌劇的常識。
《卡門》讓我由衷地羨慕音樂家
縱然如此,當你聆賞《卡門》這齣歌劇時,就會見識到音樂撼動人心的力量。雖然故事並未讓人眼睛一亮,但配上精彩絕倫的音樂,便成了驚心動魄的戲劇,著實有趣。
譬如第一幕,卡門將玫瑰花擲向唐.荷塞的瞬間,年輕軍官的心便被這個奔放不羈的女人擄獲,雖然這橋段沒有任何台詞,但任誰聽到這段音樂都會明白男主角的心境變化,所以這一段不需要任何言語;應該說正因為不需要用言語說明,才能更緊攫觀眾的心——這就是歌劇的魅力。
音樂也淋漓盡致地描寫了女主角卡門的魅力,她的歌曲非常煽情,充滿「魔性之女」的魔力。就算不清楚故事梗概,只要聽到卡門的歌曲,應該沒有人會將她與純情女劃上等號吧!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就是〈哈巴奈拉舞曲〉(Habanera)。「哈巴奈拉舞曲」原本是古巴的民俗舞曲,十九世紀傳入西班牙,作曲家比才寫出有別於西班牙風格的曲子,這首舞曲完美展現引吭高歌的卡門那奔放又令人捉摸不定的性格。以獨特的旋律,降半音高歌的歌詞如下:
「愛情像一隻倔強的鳥兒,任誰也無法馴服它,威脅祈求也沒用。」
這段歌詞象徵卡門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