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想想】 生死與共禍福相依,熊本災民與寵物們的羈絆

友善列印版本

桃園新屋公立動物收容所園長簡稚澄因為承受不住再一次奪走任何生命,選擇輕生,用最激烈地方式「死諫」動物安樂死議題。無關食物鏈階層高低、無關能不能為自己發聲,生命並無輕重之別,有許多文章已討論了動物安樂死議題,我想要分享的,是在日本熊本地震時扭轉了過去的一個概念──受災戶們並未將寵物留在家中,而是帶著他們一起避難。

這本來就是個很正常的做法,寵物不只是一條性命,更是不可分割關心備至的家人,但2011年東日本震災時卻成為不得不的生死離別。

當時日本政府擔心核能輻射污染的範圍擴散,要求居民不得攜帶物品避難,當然也包括飼養的寵物與家畜,根據統計,被留下的狗兒貓兒等就有15000隻以上,就算稍微偏離了汙染疑慮範圍,人們要遷移到避難所已經很辛苦,難以想像的艱難環境加上資源不足,即使再不捨,大多寵物們仍都被迫留下。

與主人分離的寵物們為了找食物、求生存,便跑到戶外,為了搶食而互相爭鬥,許多弱小的動物因傷而死亡,有些狗兒則武裝起自己,變得凶暴,甚至會主動攻擊人類,為了保護住民安全警察或消防隊又不得不「處理」,形成惡性循環,沒有受過結紮手術的寵物形成了生育問題,生態環境的平衡被破壞,急速增加的小貓小狗們如何生養?衛生問題如何兼顧?

日本攝影師太田康介拍攝的「被遺忘的動物」系列照片,紀錄了這些被留下的生命,連我這個外國人看過一遍就不想再回顧,又何況是親手放開這些毛孩子的主人們呢?自己的寵物家人命懸一線,可想而知的感情受創與壓力,除了接種而來的社會問題,心靈層面的重建工作也比想像中得困難太多。

吸取311經驗,日本環境省2013年時在避難指導中,追加記載了飼主與寵物「同行避難」原則,有官方的鼓勵方針加持,這次的熊本地震狀況許可下,大多數人都選擇帶著毛小孩們一起避難,但寵物的叫聲和氣味、衛生管理和用掉的食物資源,仍引來其他避難者的抱怨。

新聞上訪問了一位老奶奶,她一臉疲憊卻不斷溫柔撫摸著腿上的貓兒,一邊說「能夠和牠(指寵物)一起活著已經很感恩了」,有著「任何時間都不想給他人帶來困擾」的文化性格,帶著寵物同伴的受災戶「自律」地窩在車子或自闢空間休憩,自願降低生活品質,但也造成了主人與寵物雙方的健康疑慮,比如中暑、壓力累積等。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對動物抱有好感,這些人也有說話的機會,但也沒有人應該為了愛而活得卑微、委屈自己,2014年達到零撲殺目標、被稱作是友愛動物之都的熊本,在危急時刻才更得守護這樣的身分。有動物醫院、動保相關團體主動開放飼主與寵物共同避難空間,提供寵物食物與健康檢查,也有貓咖啡店提供照顧寵物的免費服務,有些避難所只要攜帶寵物受災戶入住願意約法三章:「不放任寵物亂跑」、「處理好排泄物與氣味」、「標註好主人姓名」等,也歡迎入住。有鑑於避難狀態可能會長期化,災後一個月,也出現了「寵物專用」的避難所,都是有意識地體察到這些需求。

確保了居住空間,災害派遣動物醫療團隊(VMAT)也出擊,這些獸醫師巡迴各個避難所,為寵物們做健康診斷。於秋田開設寵物店的長谷川小姐,有感於311地震時的經驗,捐贈了許多寵物相關物資到熊本。她說,當時因地震導致東北交通樞紐仙台市大塞車,間接影響到她店內的寵物需用品遲遲無法送達,一度讓她為店裡動物們的安危擔憂不已,所以她格外明白物資的重要性,除了寵物食品,因為災區的水資源最珍貴,她也寄送了舊報紙、毛巾等排泄物清潔用品等等,還有可標記主人名字的項圈、飼料容器等,以寵物需求出發,來選擇要捐贈什麼救援物資。

以上的描述,若去除掉「寵物」、「動物」這些字眼,看起來都很一般,都是災害發生時政府、民眾會提供的協助與建設,長期以來我們缺少動物視角出發的觀察與反省,當現代人在越來越安逸的生活中,越來越常把毛小孩們拉近身獲得溫暖、取得療癒感的同時,也該計畫到危急困難之際,必須如何用平等的方式對待。「生死與共,禍福相依」,不該只適用在結婚誓詞的形式上,實踐的也不只限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人類與寵物的避難環境持續繼續努力更新進化中,我看過一則日本自衛隊進駐一個小村落,幫忙引水讓受災戶可以泡澡入浴的新聞,雖然「期間限定」的泡澡對照避難生活有些「奢侈」,但能夠好好洗上一趟熱水澡,舒緩筋骨,在辛苦避難生活中卻是最美好、促使繼續努力的一大動力也說不定,那時新聞影片中拍到的老奶奶笑呵呵的福態臉龐,讓我印象深刻。

前幾天,我又看到一張新聞照片,是一隻小柴犬沾著泡沫,看起來很「清爽」的入浴照,原來是義工前往避難所去幫忙狗兒貓兒們洗澡的服務,多麼溫暖又可愛呀,我看著照片忍不住微笑起來,雖然也不免也擔心,絕對又會引來「沒有必要」、「浪費資源」等批評吧,但老奶奶的臉龐與小柴犬的姿態在我心中重合了起來,況且這當中還有衛生健康的考量呢。任何生命、任何生活,都該擁有「小確幸」的資格,我是這麼相信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