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人,不讀大學運動協會籌備召集人、自由貿易調查局調查員、培力工作室管理員。再兼一個無需文憑的休學生。
飲食是人類一天當中所必須之事,無論是生理需求還是心理需求,飲食都是極其重要。飲食的來源,便是我們的農業、漁業與畜牧業,然而現今的餐桌已經不單純只是食物而已,政治角力與國家安全也是餐盤中的一份子,而在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浪潮下,我們的食物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
在自由貿易中,「農業」是各國在談判上角力爭鬥的重點,現代國家與企業都深知一個道理:「掌握了食物來源,便掌握了國家的命根」,我們看到跨國農企業孟山都便是最佳案例,透過市場、技術、生產的控制,人類飲食便被企業一手掌握,這也是大國在經濟上對小國進行經濟殖民的最佳利器。
然而在這些推動上,必然有個矛盾無法克服,就是「農業=糧食安全=國家安全」的想法會使得人民反撲企業與政府。怎麼說呢?因為農業是關乎一個國家的糧食安全的!而糧食安全就是關乎著國家安全和人民的生存!
倘若今天我們的食物來源(農業)被其他國家掌握、主導,若該國國內發生暴亂、飢荒、天災、戰爭…等等,該國必然會先安內,對外則停止出口糧食,那我們怎麼辦?這不是天方夜譚,早在2013年,泰國就因為天災造成稻米歉收,導致進口泰國米、以泰國米為米飯主食的香港米價大漲,只能讓進口商改進越南米替代市場主流的泰國米。
若我們的飲食需求無法被滿足,飢荒隨之而來,而我們國內因為農業與糧食皆仰賴進口,無法供應國內市場,後果大家可想而知。在自由貿易的推行下,我們也確實看到了大部分國家的糧食自給率正在逐年下降,這是不可抹滅之事實。
這些就是人民會反撲的原因,而政府和企業該如何因應呢?他們便開始刻意的形塑一種意識形態,告訴大家「自由貿易受害的是『農業』而已,可是農業的產值那麼低,損害一些沒有關係,就算真的損害很大,給予農業福利與補償,或是將農業轉型、加值,使他們利於市場競爭就好。」
這樣的意識形態非常嚴重,原因在於他們正在將「糧食安全」與「農業」脫鉤,意圖使人認為只有農村與農民受害,而非關全國國民之生命、生存安全,所以企業與國家就操作成:「既然受害我們就來補償、既然受害我們就去輔導、既然受害我們就做配套」,完全刻意的將「糧食安全」給遺忘。所以大家便開始有一種「農業損害也無所謂」、「農業是老舊產業,沒有競爭力就該淘汰」……等等言論與思維,進而無意識的連同糧食安全和國家安全,甚至是生命安全一起淘汰掉。
糧食安全是關乎國家內的農業到底有多自給自足,其實不再於多少糧食自給率。很多人說就算加入自由貿易,我們的糧食自給率其實還是很高,說自由貿易損害糧食自給率是無知的說法。其實糧食自給率的原意本來就是看國家內農業的自給自足狀態,但現在的糧食自給率計算有個漏洞,是連同出口產值與出口量算入糧食自給率,這是一個陷阱,這些出口的糧食國內又吃不到,為何能算入糧食自給率?而這個糧食自給率的陷阱,精巧的與國家、企業所建構的農業受害意識形態結合在一起,成為了台灣現在一部份經濟學家與農糧學者的論述,和台灣社會大部分人的觀感。
然而我們要正視這件事情,我們需要看破這樣的手腳與陷阱,倘若我們真掉入了這樣的意識形態,我們的糧食安全與國家安全,真的就一步步的落入萬劫不復的地獄中,我們非常有可能在未來無法吃到來自自己國家的糧食,我們隨時都要恐懼若少了這些出口糧食,又逢我們國家天災人禍時……。沒有糧食,我們如何生存?沒有自給自足的糧食,我們如何確保我們的生存無任何顧慮?這是必須嚴正、深刻、謹慎的對待、理解、反思的社會現狀,農業自給就是糧食安全、糧食安全就是生存安全、糧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