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熱門關鍵字:曾宇謙

友善列印版本

台灣時間2015年7月2號凌晨,台灣新秀小提琴家曾宇謙在四年一度的柴可夫斯基音樂大賽獲得了銀牌殊榮。由於金牌從缺,曾宇謙可算是得到此次競賽的最高獎項,這也是他繼今年一月新加坡國際小提琴大賽首獎入袋後,另一個國際大獎。頃刻間網路被祝賀文洗版,台灣音樂界對此無不振奮鼓舞。

 

為期半個月的比賽中,身旁不少朋友會觀看轉播,茶餘飯後討論熱烈,大家得知台灣選手曾宇謙表現優異,更不顧時差,排除萬難地熬夜守候比賽。這場景讓人想起徹夜看世界棒球賽的經驗,撐著疲憊的身體與瞌睡蟲奮戰,就是不想錯過任何精彩時刻、不想晚人一步知道比賽結果;而曾宇謙也終於不負眾望,勇奪銀牌。

第一次聽曾宇謙的現場演奏是在2014年初,那場音樂會曲目涵蓋了音樂史各個時期。當時便對這位年方十九的小提琴家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對各個時期作曲家的音樂詮釋表現恰如其分,肢體動作與運弓也不見年輕音樂家常有的誇張表現,反而是沈穩內斂地處理每一段音樂;他從小征戰國際大小比賽,其技巧自然不在話下,當日在炫技的「魔鬼的顫音」與「流浪者之歌」中,精準而不狂放的琴音更是令人讚嘆。
 

在這次比賽中,曾宇謙的音樂更成熟了,超級炫技的帕格尼尼對他卻是遊刃有餘,在第一輪的蕭邦夜曲Op. 27,提琴溫婉的音色唱出似水旋律,配上改編的伴奏,美得令人摒息;第二輪莫札特第五號小提琴協奏曲K. 219的第三樂章,那水晶般純淨透明的音色令人納悶:這二十歲的少年,該有怎樣的澄澈的心,方能奏出如此純粹的音樂。

決賽的對手,個個都是萬中選一,再難的技巧都只是基本配備,考驗的是參賽者的體力與處理音樂的智慧和蘊涵。有的參賽者想展現美技,卻讓音準荒腔走板,或忽略了音樂表現的細緻度;有的宛若大將,掌握全場平穩收場;有的兢兢業業,雖略顯疲憊卻憑藉著意志力完成演奏。

曾宇謙在決賽中選擇了在新加坡奪魁的西貝流士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迎戰,第一樂章即展現其恢弘的氣度與胸懷,大器地詮釋了北國風情的凜冽、晶瑩、壯闊,第二樂章旋律的遞嬗轉移,細膩的樂句層次表現,可見他對音樂掌握與處理的智慧;在精彩的第三樂章,更展現身為國際頂尖小提琴家的超水準功力。指定曲是的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每位參賽者都有不同的詮釋,但曾宇謙的用心卻能讓聽眾有清新的感受:細緻又熱情,高潮迭起,卻毫無煽情之感。第一樂章連樂團的伴奏都受其影響,也仔細了起來,第三樂音樂層層堆疊帶領走向高峰,最後以熱情燦爛的高潮結束。他沈穩而細膩,用心、智慧、用靈魂與意志來詮釋演繹音樂,每個音符都讓人舒心,每個樂句都牽動聽眾情緒;演奏之後,有評審甚至高舉雙手,為這位年僅二十卻能展現大將氣度的音樂家鼓掌,即便在決賽後數日,我仍不時想起他的柴可夫斯基而哼唱起來。

國際大賽選手間激烈較勁,曾宇謙卻與許多競爭者建立起友誼;這不常見。更難能可貴的是他一直堅持使用「台灣」代表參賽,並總不忘感謝在台灣給與他幫助的恩師、貴人與企業,這樣的年輕音樂家,更值得我們引以為豪,值得我們珍惜,並對他的未來衷心祝福。

高超的技巧、真摯的情感、豐富的底蘊、收放自如的表現、智慧的詮釋,這是我們的──曾宇謙。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