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意識覺醒的下一場戰役:割闌尾行動

友善列印版本

九合一大選落幕,選舉結果充分見證了「選票」的力量,也是近幾年公民意識覺醒的成果驗收。選戰落幕了,但公民意識的覺醒及權利的行使仍將持續,而當中可以作為指標的便是「割闌尾」行動,作為近20年來最接近成功罷免中央民意代表的行動,其所代表的意義不僅僅是人民要不適任的立委下台而已,更是人民宣示誰才是主人的重要戰役。

令人振奮的是,割闌尾行動經過1129投票日的全力衝刺,罷免立委蔡正元第二階段的連署書已經突破法定門檻的3.9萬份,在中選會不斷技術杯葛的情況下,內湖南港居民仍願意積極表態罷免,令人驚艷。未來還得持續募集連署書,以免中選會藉機雞蛋裡挑骨頭(中選會職員最重要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未來如何在第三階段的罷免投票上一舉讓蔡正元成為中華民國開國建國104年以來,首位遭人民罷免的中央民意代表,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如何在罷免投票日達到50%的投票率。台灣選舉史上從來就沒有所謂的投票率門檻的限制,偏偏在罷免及公民投票上卻有,也顯見當初立法者(當然是國民黨所主導)是相當畏懼直接民主的實踐,既然是直接民主,無論立法者設下多少障礙,都代表人民終將能以人民力量去突破。

若以這一回九合一選舉的投票率來看,50%投票率似乎看起來不難,但九合一選舉層級涵蓋縣市首長、議員、鄉鎮市長、代表、村里長等,各種大型動員造勢活動在大街小巷展開,廣告文宣每天在電視網路上被轟炸,投票率也只能到六至七成左右。對於罷免案而言,最困難的規定莫過於現行選罷法規定罷免投票不得與其他選舉合併舉行,換言之,罷免投票只能單獨舉行,單獨舉辦一個罷免投票,在欠缺其他議題的支援下,如何激發選民出來投票成為接下來割闌尾行動得面對的嚴峻考驗,因為一旦投票率不及50%,就算出來投票的人有99%都支持罷免,罷免案也會被宣告失敗。而台灣人也欠缺參與罷免投票的經驗,如何讓居民踴躍出來投下一張「罷免票」成為割闌尾行動的關鍵。

除了罷免案投票必須單獨舉行,增加達成投票率門檻的難度外,投票率門檻的限制,就技術上而言,更使得蔡正元陣營可以透過「反動員」的方式(如同國民黨在2004及2008兩次公投的作法),拉低投票率,而在目前的制度設計下,不去投票≠不表示意見,而是=反對罷免蔡正元,而一旦未能跨過50%的投票率門檻,罷免案並非無效而是否決,所以超過50%的居民出來投票是相當重要的!就技術上而言,割闌尾行動甚至應該鼓勵反對罷免蔡正元的選民出來投下「反對票」,雖說是為了提高投票率,但也是能讓真正支持/反動罷免的民意能夠展現。

在現階段修法不可得的情況下(國民黨在立法院是擺明不可能同意相關修正案),唯有靠人民自己的力量去做突破,就像當初大家都認為3.9萬份的連署難度超高,但依然完成了,可見得還是有機會。

希望內湖南港、板橋(林鴻池)、淡水/石門/三芝/八里/林口/泰山(吳育昇)的居民能成為讓「選罷法」擺脫「選舉法」,成為真正「有選舉又有罷免」的法律,讓「罷免」不再只是公民或憲法教科書上作為「選舉權」的陪襯花瓣,真正實踐人民的基本政治權利,將屬於人民的權利給奪回來,而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踴躍連署罷免書之外,就是在罷免案投票當日,站出來投下其他選區選民一輩子也沒投過的「罷免票」。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