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前媒體工作者,相信慢經常比快還好一點點,相信真理經常在兩端之中靠左一點點,相信台灣人只要努力多一點點。
可能是非國民黨陣營在台北和台中輸多了,也可能是大選前夕總會發生些莫名其妙的怪事,即使擁有再怎麼大的優勢,支持者們依然害怕最後得到晴天霹靂的結果。那種小心翼翼、緊張不安的情緒,簡直就像快退伍、「八字輕」的老兵,走路、行事都格外小心,深怕出了什麼差錯一樣。每次想到這一點,就覺得台灣選舉真是既奧妙又荒謬的一件事。
別說他們少見多怪、窮緊張或是危言聳聽,因為過去經驗一再告訴我們,民調或遊行人數並不代表選票,而即使不少人都認為柯文哲與林佳龍幾已穩操勝卷,卻也有許多預測指出,即使柯林兩人獲勝,獲勝差距也可能遠遠小於一般預期。原因除了民調本身可能存在的謬誤性,也象徵著國民黨實力之強大,超越我們的想像。
千萬別忘了郝柏村和胡志強的末日預言,讓非國民黨籍候選人在台北和台中勝選,中華民國可是會滅亡的啊。
無論11月29日結果如何,這都會是一場很具啟發性,同時丟出很多問題的選舉,倒是很確定的。假使一切正常,所有跡象顯示,執政黨將在九合一選舉,特別是縣市長選舉面臨一定程度的挫敗,而無黨籍的柯文哲當選首都市長,或許真如他說的,將為台灣政治開啟一個新時代。但如果柯文哲「竟然」沒贏呢?那將是什麼樣的景象?有著什麼樣的意義?
和其他縣市相比,台北市不但是國民黨與非國民黨兩大集團軍的對抗,更是一場選舉概念和選舉方式都全然不同的對抗。
首先,基於柯文哲堅持無黨籍的身份與他的競選理念,這場選舉被下了「超越藍綠」的基調,試圖挑戰並移動一般所謂 55%-45%的北市藍綠板塊,打破非國民黨籍候選人在一對一(向其他五名候選人說聲抱歉)狀況下從未在近20年來拿下北市的紀錄。
目前幾乎可以確定,55%的藍營版塊有裂解,但是否真的裂解到連勝文會敗選的程度,誰都不敢說。即使藍營板塊被分出了一小部份,如果柯文哲敗選,這場以「白色」挑戰藍色的戰爭,將會有兩個意義。
一、藍綠或許不是那麼容易可以超越的。藍營最後使盡力氣拋出中華民國、統獨、白皮綠骨,甚至皇民等人格謀殺議題,將基調拉回藍綠對決,可能是成功的,同時,任何奠基於和反對黨合作的在野聯盟,依然不被解讀為超越藍綠。
二、在一般對連營選戰策略負評連連、柯營訴求成功的背景下,柯文哲依然未勝,這證明以非政黨混成軍出戰政黨的正規軍,就目前階段而言仍是力有未逮的。
其次,柯營幾乎不作實體文宣,以網路和社交媒體為主戰場,不打負面選舉,強調「和解與擁抱」的戰法,受到支持者和鄉民熱情響應,聲勢徹底壓倒藍營,已經到達連勝文自認為「被霸凌」的程度。戰到這種程度如果還敗選,也有四個意義。
一、這可能告訴我們,「空軍式戰法」在台灣還是敵不過基層組織、傳統媒體(電子與平面媒體)文宣為主的「陸軍式戰法」。
二、也就是說,台灣選舉最終還是要打資源戰爭,沒有「靠行」政黨者,想出頭比登天還難。那麼,我們該不該去正視台灣政黨政治現況,促成政黨法、讓國民黨黨產重新回到轉型正義的討論議程上?
三、什麼愛啊、和解啊的正面選戰,就是敵不過負面選戰。
四、如果最終投票率分析不如人意,青年人的選票呈現「叫好不叫座」現象,這暗示著年輕世代投票率依然大有問題,以及戶籍不在北市者造成的「印象偏差」。
將目光從北市拉大至全國,另外值得我們關注的,還有以下幾點:
一、綜合北市加上中市的結果,將能夠印證選民期待改變的意願究竟有多麼強烈。如果全民過去幾年來一直哀哀叫,連這兩大都會的輪替都換不到,會是對近兩年迸發的公民力量極大的打擊。
二、縣市長加上市議員選舉的結果,將更能看出這場超級選戰的全貌。特別是在野陣營在非六都區域的整體表現,將能看出選舉勝負是否仍操縱於選戰方法與派系勢力手中,同時成為台灣這波新選舉文化、新公民運動的第一張試紙。
三、是否有人曾經關心過,縣市長候選人往往忽略台灣中央強、地方弱的半調子地方自治體制、縣市首長權限與選戰範疇,而大談一些不切實際議題的現象?是的,我講的就是FTA和12年國教等等。
我衷心希望,11月29日晚上的結果,告訴我以上種種都是多慮,告訴我台灣人為之瘋狂的選舉,在那個光怪陸離、不公不義的大黑洞裡面,還有著一絲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