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守貞與婚姻框架為核心的性別平等教育?

友善列印版本

2014年5月,國中教育會考結束後第一堂國文課,我興奮的帶著選定好的課外教材走到任教的九年級教室,卻發現,講台上有一位陌生女性正在講課。沒收到任何通知的我一問之下,才知道是輔導室安排的「兩性平等教育」課程,講師是來自「彩虹愛家協會」的校外師資,課程名為「青春無悔」(註1)

負責安排課程的輔導老師告訴我,該課程規劃在最後一堂課讓學生簽署「守貞卡」。對此,我感到萬分訝異。因為,以「守貞」為教學目標的性別平等課程,勢必將強化歧視性少數的主流意識形態;而學校讓這種課程進入校園,應已明顯違反《性別平等教育法》對課程、教材與教學的規範。

「青春無悔」課程是在美國教育機構「Focus on The Family」授權後,由「台灣 FOCUS 愛家協會」(以下簡稱「愛家協會」)開辦。愛家協會是個有強烈宗教背景的非營利組織,在該協會網站對「青春無悔」課程的說明中,清楚載明「青春無悔是一個以真理設計的青少年體驗課程」。課程團隊方面,皆由教會人士組成,而基於學校課程內容不能替特定宗教宣教的限制,網站上亦建議講師與進入學校時,「勿談論福音以避免帶給支持學校不便」。

基督宗教體系在台灣,一直是性別平權推動工作的主要阻力之一。即便以「同性戀」為主的性少數爭議在基督宗教界仍未見定論,但基本上,對父權體制及異性戀霸權的擁護,始終是基督宗教界的主流聲音。

暫且擱置宗教色彩,純就課程內容考察。2014年5月底,我在「彩虹愛家協會」的網站上找到的課程DM,內容清楚寫到該課程的目標在於:「幫助青少年澄清安全性行為的迷思、帶領他們看見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辨識婚前性行為的後果、了解選擇健康行為的益處,以鼓勵青少年選擇拒絕婚前性行為,擁抱有夢想與目標的美好人生,並在婚姻中享受真正愛情的盟約。」

這樣的陳述,實際上是將「正當的」、「美好的」性行為界定在「婚姻」的框架當中。而無論在「青春無悔」課程或是台灣現行法律中,婚姻的定義皆被異性戀的一夫一妻制所壟斷。言下之意,被排除在「婚姻框架」的同性戀、跨性別等性少數,除非願意走入異性戀婚姻中,否則他們終其一生的性行為,都將落在「正當」、「美好」的範圍之外。該課程對「拒絕婚前性行為」觀念的推廣,一方面是對異性戀霸權的鞏固,一方面更在對性行為的界定與描述過程中,嚴重歧視非異性戀學生。

這樣的課程已經在中、小學行之有年,全台各地有許多中、小學的輔導老師將「青春無悔」安排為該學期「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然而,「青春無悔」課程並不符合根據《性別平等教育法》第三章第18條的規範:「學校教材之編寫、審查及選用,應符合性別平等教育原則;教材內容應平衡反映不同性別之歷史貢獻及生活經驗,並呈現多元之性別觀點。」

而且,「青春無悔」課程不僅歧視非異性戀者,將性行為的正當性界定在婚姻中的結果,便是連異性戀者中因不婚主義、喪偶、離婚而單身者的性行為,也一併被排除在外了。也就是說,異性戀內部性別多元的自由度亦受到戕害。這樣的課程結構,已明顯違反《性平法》規範。

學校作為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一種,其意識形態生產與再生產的功能,對台灣社會的影響力向來強大。在追求性別平權的過程中,性平教育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青春無悔」課程假性平教育之名進入校園,其內容卻與性平教育目標背道而馳,教育主管機關與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的審核機制,顯然並沒有發揮把關的效果。

(註1)此為筆者於事發當場詢問所得知,其時透過網路查詢獲得的資料顯示,「彩虹愛家協會」所使用的教材確實名為「青春無悔」,與「台灣 FOCUS 愛家協會」推廣的教材名稱相同。而今寫作此文,「彩虹愛家協會」網站上的課程名稱已改為「青春起航」,但其內容架構與「青春無悔」仍高度重疊。雖然在課程目標方面已不再明言「拒絕婚前性行為」,但課程內容介紹中依然有「認識婚前性行為的可能後果——性病&懷孕」,其師資條件中亦有「需認同『拒絕婚前性行為』的價值」一項。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