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WTO的印尼之旅 〈五〉 抗議到底有沒有效?

友善列印版本

「抗議到底有沒有效?」

每每看到一個抗議事件,不論是嘲諷式的懷疑,或是建設性的反思,這個問題總是常常被問起。

是啊,參與這種反WTO的抗議行動,可都是專程從各地花大錢搭飛機前來的人們,還有費盡苦心做行政溝通協調的工作人員,目的只是為了抗議一群在大熱天裡穿著西裝坐在冷氣房中開會,並號稱是「為人民服務」的公僕們,甚至會議的結論可能早已被「喬」好,而他們只是來完成開會的形式而已。

那麼,抗議到底有沒有效?

一波三折的會議結論

從12月3日起,WTO會員們便開始了密集〈室〉協商。

說它是密室協商,可是一點也不過份,因為WTO最為人詬病之一,就是有不透明的「小型部長會議」或「綠室會議」(Green Room)。在會議中,部份對於會議主題有利益關係的少數國家事先會就議題做出一致的方案,之後在將此決議公佈於所有會員國前來做決議。

關於本次的會議結論,過程可說是一波三折。

首先,直到了預計的結束時間12月6日下午全體依然沒有「共識」,因為印度堅決反對現存相關農業補貼的規則,這會讓她無法在考量國家糧食主權的情況下,收購公共儲糧和向國內貧困農民購買糧食。但歐美等大國又認為收購公糧的政策會影響市場機制。

所以不得已,只好加開延長賽,繼續在6日的午夜挑燈夜戰,召開團長會議。

一聽到要開延長賽的訊息,我們這些抗議人士真是樂不可支。理由是,在這種大型的國際會議中,延長賽通常都不會有好的結果,因為一來國際會議的場地租金頗高;二來各代表們的回程機票早已訂好,若是會議在有會員國缺席的情況下通過了對該國不利的結論,且不是讓該國相當難堪?

然而,本以為這次WTO又要破局的我們,竟然在大半夜收到令人震驚的戰況:印度與美國分別在貿易便捷化、農業補貼上做出讓步!

於是,正當我們又氣又難過地在互通訊息,眼看WTO就要達成「共識」時,竟然又收到訊息:關鍵時刻冒出「程咬金」,以古巴為首的拉美幾個國家又再跳出來反對!

收到此消息的我們像是坐了一趟雲霄飛車,也終於是放下了一顆忐忑不安的心,想說可以好好地安心睡一覺,準備要「凱旋歸國」以宣示「戰績」。

但是!

人算不如天算,萬萬沒想到,7日早上一覺醒來,竟是看到,古巴等拉美國家不再堅持,「峇里套案(Bali Package)」協議過了!貿易便捷化和和平條款(Peace Clause)過了!

農民之路的聲明

面對這個無奈的結局,農民之路發表了「已開發國家和跨國企業是最大贏家」的聲明。

她在聲明中指出,貨易的便捷化、降低關稅的程序,只有對早已掌控進出口的大企業有利。

以2013年世界貿易報告的資料來看,80%的美國出口貿易,被1%的出口貿易商持有;85%從歐洲出口的貿易,被10%的出口貿易商擁有;而在開發中國家裡,總計有81%的出口貿易,集中在前5大的貿易公司的手裡。

在農業議題的部分,農民之路的聲明稿表示,和平協議(Peace Clause)是一個傷害糧食主權的協議,它增加了開發中國家補貼國內農業的限制!

而且,和平協議只有當現存的糧食安全方案超過國內生產補貼額度時才可以適用,目前看來也只有印度才辦法申請此協議,其它國家不太可能得以申請此協議。因此,其它的開發中國家,將會被WTO的規範制裁。

總體而言,峇里套案(Bali Package)不但使貿易便捷化,又製造出破壞糧食主權的和平協議(Peace Clause),還給了一堆空洞的保證,說能對開發中國家的出國補貼和綿花產業、以及低開發國家的議題上給予協助。

台灣官方的聲明

至於做為WTO會員國的台灣官方又怎麼看呢?

一篇Nownews的新聞標題為:「WTO峇里套案過關 江宜樺:續拚ITA、TiSA談判」的內文指出,行政院長江宜樺今(12)日在行政院會表示,WTO後續包括資訊科技協定(ITA)擴大談判、服務貿易協定(TiSA)談判等,請各部會繼續努力,以爭取我國最大經貿利益。

江宜樺認為,「峇里套案」為長達12年的杜哈回合談判注入活力,並重建全球對多邊貿易體制的信心,其中貿易便捷化協定生效後將可降低我國廠商的進出口成本及提升國家競爭力,對我國有相當影響,所以要特別感謝經濟部張家祝部長及代表團同仁的努力與辛勞。

另外,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的經濟資訊網中,一篇「WTO會員午夜討論 終在7日上午達成峇里套案」的新聞稿,更是大言不慚地說,針對「糧食安全的議題」,由於我國一向極為重視糧食安全議題,因此樂見WTO終能就本項議題達成共識,進一步確保開發中國家糧食安全。

但是,我必須指出,台灣自2002年加入WTO後,從原本是稻米自給自足的國家,變成要開始被迫進口稻米,目前國內進口已高達15.6萬公噸稻米〈2012年農委會糧食供需年報〉;此外,也被迫要取消各項補貼,例如公賣局不被允許與國內農民契作,以及米酒「有感」的大幅漲價,皆因WTO所致。

現在的政府不但不思考如何補救,這幾年以來還不斷發生台灣農地被濫徵的事,迫使人民流離失所,只好紛紛組自救會起身抗爭,而政府竟然還可以說是「重視糧食安全」的國家?

實在令人啼笑皆非!

沒有悲觀的權利

最後,還是要回答這個老問題,「到底抗議有沒有效?」

即便就這次的峇里套案而言,結果是通過了。

不過,能藉由出國參與行動和論壇,看到各國農民在面臨自由貿易和跨國財團與政府的聯手欺壓,依然團結抵抗。

讓我們看到希望渺茫,但依然夾縫求生,奮而起身勇敢抵抗的例子,並且進而使我們得以反思台灣的現況。

就這點而言,我很難評估為「沒有效果」。

畢竟,在這個最壞的年代,我也只能說:「我們實在沒有悲觀的權利。」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