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想想】(不只是)校園裡單純的愛情

友善列印版本

這個禮拜,我們談的是愛情。或者說,以此為始。

畢竟他人即地獄,縱是情侶配偶,也沒有不吵架的,這是真理。話說起來雖輕鬆,可是以生命體驗,卻是十足辛苦。以我個人來說,與另一半拌嘴,也是三不五時發生的事,大至婚姻之後彼此是否永恆繫屬,小到今晚的客廳是否應該整理,總是不缺辯論比賽主題,當然除了自以為講理的語言以外,也難免會有一些嗆聲式的垃圾話。最近的嶄新情勢是,當覺得說破了嘴、對方仍不可理喻之際,所脫口而出的話是:「不然我們把這個貼上BG板來理論呀!」一時之間,彷彿社會出現了新的仲裁機制。

所謂的BG板,就是PTT的Boy-Girl板,處理各式愛情問題,舉凡當今男女之間情海茫茫、醋海生波、心頭拈不定、__頭綁不住,皆屬於本板所轄範圍,算是這個世代的「愛情青紅燈」或是「薇薇夫人」時間。不同的是,過去仰賴兩性權威的解答,今日則發揮鄉議精神,求智慧於眾人。

而BG板卻也不只是個意見交流的園地,最近更像是社會新聞的來源地。前一陣子,最為轟動的是所謂的Ya事件。簡而言之,大學情侶,純愛純愛,可是一個想純純、一個需要愛愛,於是產生了重大的認知鴻溝,玩出了人命也差點鬧出人命,再加上女方對男方金錢、工作態度種種負面的指控,使得網民對男方大不以為然,遂又展開了人肉搜索,對他來個大起底,而後又換男性的復仇,發文回應痛陳女方之不是,一時風轉,最後眾人以「兩個都有問題」結案。

經過幾次大風大浪,BG板上的訊息透過臉書瘋狂轉載,氣勢喧騰,也奠定了不可搖撼的地位,這也讓我不得不修正之前以為BBS終將快速式微的想法。臉書等社群網路畢竟以個人為節點,架構、界面與搜尋功能等等,均不利於真正言論市集的建構,而PTT雖然功能相對原始,卻填補了這塊上面的空缺,就目前的階段來看,兩者的互補大於排擠,相信可以再共生共榮好一陣子。

另外比較特別的是,過去PTT的熱門板是八卦、政黑等以揭露政商、娛樂名人等私事為樂的板面,苦主也大多是被動的被拖上去鞭。而如今BG板的崛起,卻是當事人(至少一方)的參與,主動將愛情事件訴諸公評,求取公道之餘更要「討拍」,卻也將自己的私生活貢獻為大眾娛樂所用。

那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如此的自我曝露?

其實,仔細就BG板的文章來看,很多時候與其說真正要向大家求教愛的藝術、要探尋情海迷航的輿圖,不如說是對於感情生活中的不愉快或與另一半的爭議已經有了定見,並且要對這份定見尋求支持肯定。而回應呢?雖然板上不乏機智的言語與實用的洞察,但更多的時候就是單純的表態:你這樣是對/錯的、妳有公主病、你沒有負起男人基本的責任、你們還是分手吧、噓、慢走不送。

這有沒有它的正面意義呢?有的時候是有的。當兩人之間的關係陷入皆無可退讓的僵局,在關係中已全無對話的空間,或許這樣的向外討拍,是不得不然,相信對於降低自殺率多少是有所貢獻的。我們可以說這是個透過網際網路肇建的心理諮商雲,雖然分享出來的資源未必那麼專業就是了。

不只是愛情進行式中的不斷鬥爭,BG板也可以是個固化與置放愛情陳跡的所在。當愛已經不在,但敘事卻還在那邊,特別是「我方的歷史」,就像是特地遠從克羅埃西亞而來的失戀博物館,變成了二次大戰戰史館。

而這樣的BG板,它卻也因此是政治的。把自己的個案提出,來索求正當性的建立,自然也是一種政治動員的歷程,幾乎像叢林裡的多神宗教那麼原始。

記得剛進大學的時候,就聽學長勸告過:「不要吃窩邊草,一旦分手了,班對就變成選班代。」意思是整個班級好友們,就跟著分手的兩人壁壘分明。既然「政治就是敵我之分」,戀愛潛在的政治意義於此彰顯無疑。

而這樣的緊張性質,透過BG板的「公共化」後,每一次個案的發生,都可能形成往後男女交往的通則,為彼此間bargaining的資源做了權威性的配置,真正成為了一種政治。就像1960年代「我們都是柏林人」一樣,如今我們所有人都可以是班對。

而在每日每日網路人生的操練之下,這樣的微政治,也可能跨出BG板的範圍,成為公共政治生活裡的一種思考方式。

就像在某些具有公民權的「公民」眼中,公民與鄉民是連續向度的,社會與政治的大道理,不過就是身邊人際相處與直觀是非的投影放大。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朗朗上口的「正義」,其實跟BG板上的「誰有問題」並沒有質的差別、只有量的堆積不同。這也近乎丸山真男所謂的「肉體政治」,強調從己身直接的經驗出發的感同身受,對於抽象性真理思考的匱乏,只有BBS鄉民的義理,沒有廣泛的公民權利意識。這樣的後現代微政治,是一種前現代的復歸。

雖然女性主義者也常告訴我們「個人即政治」、「身體即政治」,但是在這裡更容易出現的,恐怕是感情要素、身體式的直覺,成為了政治道理的全部。譬如為了求取感情裡面對錯的實現,我們毫不猶豫地對權利無止境地侵犯,也慣於習用巷議街談的人情義理衡量是非。

這樣的思維模式,走出了BG板,反映在公共議題上,就像是錯失重要角落的腦傷盲視,尤其對基本權利等等抽象原則充滿漠然。譬如說對於國家機器非法監聽的思索,是從「沒有犯法就不用擔心監聽」的個體經驗出發(反正我電話的內容沒有違法有什麼好怕);譬如說對死刑的看法,是「不要做壞事幹嘛怕被判死刑」的個體想像出發(反正我不會做壞事誤判輪不到我);又譬如馬英九的核心錯誤是觸了王金平嫁女兒的黴頭,而兩個人握握手了事情就可以私了。

說起BG板,我們從校園裡的單純愛情開始,然而,事情往往卻不曾止步於愛情。

關鍵字: 兩性清大女性主義PTT感情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