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想想】鐵拳無敵蔣渭水

友善列印版本

因為身邊充滿了各種各式的正反意見,所以終究還是去看了「大稻埕」。這部片子的好壞,或是它作為商業電影的成敗,有很多可以討論的地方,不過把它留給影評吧,它不是我們今天要談論的。我比較訝異的是,為什麼會有許多人用「檢視史實」的觀點來看待這樣一部「鐵拳無敵孫中山」式的電影。

其實從片子的開頭來看,導演很明顯告訴我們,他並沒有要認真地陳述歷史,更沒有要讓我們入戲地以為內容屬於真實,在時空穿越、無釐頭搞笑等元素組合之下,「歷史」在其中是相對抽離的。尤其當以20年代爵士風格呈現的「向前走」歌舞出現的時候,導演已經明白指出「以上並不純屬事實」。

如果真要挑剔起來,一些插入畫面想要標誌歷史時點與事件的字卡,反而才把「真實性」的議題又拉了回來,增加了自己的可責難性。但老實來說,我真的不覺得這樣一部片,對於史實的違背或是輕率,可以成為被全盤否定的關鍵原因。

這樣的編造敘事,在各種文娛創作裡面並不少見,甚至自古以來皆然。就像是近松門左衛門的「國性爺合戰」,成為文樂中經典的戲碼,從18世紀初至今演出不輟,其內容就史實而言是標準的張飛打岳飛、馮京當馬涼,可卻也沒人真的以為吳三桂是跟鄭成功合作抗清的大忠臣,而國姓爺成功驅逐韃虜光復大明則更是另一個平行宇宙裡面的事件,就像那一年從未追到的女孩。

仔細一想,許多有識之士對於「大稻埕」違背史實所表達的違和,其實多半是因為深深感到台灣歷史未曾被大多數人清楚認識,而擔心有限的瞭解又將被這樣的虛構文本稀釋。我們之中的大多數人,對於日本時代下的政治事件、社會生活乃至於文化地景,未必比隔海陸地上的朝代更迭來得清楚。也因此,教育部的「微調」歷史課綱,就令人益加感到不安。在記憶日趨可疑的島國,歷史成為一種焦慮症的來源。

在我們通常的直覺裡面,歷史都還應該是像兩個世紀以前Rankian School所標舉的、要「真實、客觀」,就像是一種朝向全體人民的訴訟,嚴格檢證著所有證人證物的證據力。然而實際的情況,也跟在法庭上面一樣,我們雖然還是嘴硬說著要「探求真實」,可是一天比一天我們更明瞭到,真實的詭異難尋。當事件發生的time 0,真實就已經開始隨時間之流腐爛,在謊言中流變、在失憶裡模糊。而縱使我們承認了有限的真實,下一個難題,則是要採取什麼樣的認知架構,才能讓它發生意義。無論是哪個架構,它也自始不在場,而都來自於眼前的此刻,於是,我們只好端出Croce的名句:「所有歷史都是當代史」。

也因此,歷史學總是有加有減,每一個敘事,或隨著佐證史料的疊加而強固,或因反證史料的出現而削減;但時數有限國民教育歷史課程裡面,則無可避免地採取一種以減為主的邏輯。課綱成為一種篩子或是濾鏡,「去蕪存菁」成為思考的原則,然而在龐雜的訊息之海中,什麼是蕪什麼又是菁,成為一個尷尬而帶有強烈對立性質的問題。

在歷史課綱調整而引發爭論的眾多項目中,其中一點頗具真實性爭議的(而不僅止是殖民與否這樣的史觀問題),就是實存性可疑的「歷史人物」顏思齊,被新課綱指定納入課本的必備內容(詳見http://98history.blogspot.tw/2010/03/blog-post_09.html)。事實上,「李旦如何變成顏思齊」這樣的歷程本身,其實就是一個非常值得瞭解的事情。透過這樣專題式課程的引介,學生可以藉著對爭議的思辨,開始產生對史學的後設性思考,瞭解敘事如何可能被型構、被誤導、被流傳,進而對事物與知識抱持一定程度的懷疑。即使我們最後對歷史「事實」以及它放在今天的意義,要有所定見,也要知道這些定見並非形成得理所當然。我相信,經過這樣的訓練以後,或許能夠達致更深沉的國民思維;我也相信,最晚在高中階段,就可以在歷史課程中引入這樣專題式的介紹。

這樣的思維,除了用來分辨敘事形成的理路,當然也可以用來看穿史觀背後的心機,包括蔣渭水如何成為符號、又怎樣被援引發生意義。

曾經有好一段時間,國民黨還在中央黨部的大樓上面,大張旗鼓地懸掛兩面巨幅肖像:蔣渭水,以及被他們槍斃的李友邦。之所以會這樣做,是因為可以尋得他們支持或參與國民黨的史事,故引而為今日國民黨奪回政權的正當性來源。

蔣渭水對於孫文與國民黨的傾慕確實是信而有徵的,許多形諸確實的文字紀錄。然而,如果蔣渭水活在戰後、活在漫長的戒嚴年代,又或者活在今日,他還會「信仰三民主義、信仰孫總理」嗎?雖然有人愛說「歷史沒有如果」,可是用如果來質問歷史,卻常常反而能夠發見比片段的真實更實在的事情。

或許歷史教育所應該帶給學生的,更應該是這樣歷史空間與脈絡的考查能力,能夠清楚地發現:基於史實斷章取義而惡意的誤用,比起抽離史實的以古諷今,絕對來得更加有害。

同時,虛構的大稻埕裡,我們看到並不是蔣渭水的「蔣渭水」;現實的凱道上面,我們則看到統治者的「鐵拳無敵」,掌握了現在的政權,就要竊奪我們的過去與未來。後者也遠比前者更加荒誕,而這又不知道將如何寫在來日的歷史之中。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