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想想】條通食物踏查紀錄

友善列印版本

新同事初來乍到,聽聞條通附近美食處處,遂決定午飯時間獨自前往冒險。但她回來後大失所望,抱怨走進招牌很多的巷子裡門口都很黑,沒有menu只有「徵女服務生」的告示。大家聞言大笑,你一定是走錯巷子了。

條通好吃的東西確實不少,霓虹初上的時候,剛下班的日本人會在附近尋找喜歡的故鄉味,那滿街的彩色招牌、料理標示和日本話,宛如日本都市的某個角落。四月前往京都,在舊花見小路尋找有名的鯖魚壽司いづう時,闖入的小巷僅容一車單向通過,霓虹閃爍,正有如條通區域般的風景。

既然是日本人活動的區域,條通的名店們也多半是以日本人為訴求客群的料理店,其中也不乏日本老闆開設的。天津街不會講中文老闆開的家庭料理「元吉屋」、二條通不會講中文老闆娘開設的「神戶燒肉」,可能算是對日本人來說很有家鄉味的老店。元吉屋服務生點菜皆用日文,但服務生皆操台灣口音,整體感覺非常hybrid。

也有學會流利中文的日本老闆,七條後段靠近新生高架橋的家庭料理「平田屋」是我近來的新歡。所謂「家庭料理」,當然不是握壽司之類的高檔貨,而是一些像馬鈴薯燉肉、雞唐揚、蛋捲等很普遍的家庭料理。那店一走進去,全都是日本人、或者和日本人一道的台灣人,老闆應該是阪神虎的球迷,把加油旗大喇喇的掛在牆上,並會在端盤子的空檔用平板電腦看球賽,並發出喔喔的加油聲。

台灣人的店,會說日文的,則是這裡的大宗。長安東路上的「美濃屋」拉麵一直是同事愛去的所在。這種店家很人情,不像最近如雨後春筍開的連鎖拉麵名店服務那麼制式,他們的口味可以在地也可以原味,不僅端看客人喜好,其實他們也都會記得客人喜好。七條的「樂山娘」也是這樣的店,有時候下班去那裡喝杯啤酒、吃點家常菜,看看牆上BS的日本職棒轉播,也是一種樂趣。這些店家的客人多是出差日本人,有時候在裡面活動,會感覺自己似乎短暫的出了國,分不清到底誰才是外國人。

夏天時日,日本人喜歡吃鰻魚涼補,鰻重是相當專一的食物,一個便當上鋪了兩片烤魚、淋上醬汁、再放幾片渍物,吃食時不容你有其他干擾。條通附近的鰻魚料理,也算是頂出名。名店像是隨時都在排隊的七條「肥前屋」、比較昂貴的像是天津街上的「京都屋」各有千秋,但我因為懶得排隊,較偏好後者。在林森北以東的六條,還有台灣人開的「梅子」,適合食量較小的人前往一試。近幾年因為鰻苗減少、走私猖獗,鰻魚價格屢創新高,這些店家的價格每年都不斷往上攀升,鰻魚於是可以算上對物價最有感的商品。

和艋舺那種充滿台灣風情的日本料理店不同,條通的料理相對精緻、因為鎖定想家的日本人,故比較傾向日本味。在街上行走,有如在某個有點繁華的中型日本城市,像札幌的薄野、像京都的祇園、像福岡的中州川端,不如東京那樣人聲雜踏、熱鬧非凡,但華燈初上時,也別有風情。只是這是不是我作為一個喜歡日本料理的外國人,具有偏見的踏查紀錄呢?我詢問日本友人,他哈哈大笑說,他請客的時候,一定選六條通中條附近的「阿輝鵝肉海產」。結論是,以區域來說,踏查到的地點確實一致;但在台灣待久了的日本人,其實更愛吃可以啤酒一瓶接一瓶乾的台灣菜。

關鍵字: 日本料理鰻魚飯條通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