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中東想想
友善列印版本
維寧,曾任台灣的公民老師、教育部次長機要,現居以色列,是三個女孩的媽媽。琮盛,資深記者,曾以freelancer的身分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區生活。透過他們的文字,讓我們進一步看入神秘的國度。
友善列印版本
所有文章
時事想想
,
全球脈動
吳維寧
2014-07-23
【中東想想】 以色列的「保衛邊界軍事行動」 ──誰跟誰的衝突?誰跟誰的戰爭?
七月八日以色列政府發動「保衛邊界軍事行動」(Operation Protective Edge)反擊統治加蕯走廊(Gaza Strip)哈馬斯政權(Hamas)對於以色列領土愈演愈烈的火箭攻擊。 圖說:加薩走廊遭到以色列轟炸。圖片來源:koreadaily。 隨著大量婦女與嬰孩死亡照片在Facebook,Twitter等微網誌上大量分享...
時事想想
,
全球脈動
林琮盛
2014-07-19
【中東想想】每次的大反叛,總讓巴勒斯坦空間更受壓縮
今年一月的一天上午,來自美國波士頓大學社會系的美國年輕人造訪巴勒斯坦西岸,進行10天的考察之旅。一位在當地以「非暴力抵抗」而聲名大噪的伯利恆教授馬辛為這群年輕學子介紹巴勒斯坦抵抗史。 「從1920年代至今,平均每10至15年,巴勒斯坦人民就會發起一場大型的抵抗運動,」馬辛認為,審視歷史痕跡,巴勒斯坦抵抗的力度只會越來越大。 馬辛還秀出一張漫畫,一隻火鶴準備吞掉一隻待宰的青蛙。...
時事想想
林琮盛
2014-07-11
【中東想想】從中東衝突看以巴關係的愛恨情仇
以巴衝突再起!這次的衝突源自3名以色列駐巴勒斯坦西岸屯墾區的3個青少年被殺,而引起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在搜索被綁青年的過程中,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軍隊爆發爭鬥,造成多名巴勒斯坦人死傷。 為了報猶太青年被殺的一箭之仇,幾名極端以色列份子綁架了一位巴勒斯坦青年,予以殺害焚屍,引爆了巴勒斯坦人的極大憤慨,東耶路撒冷(「舊城」所在地)湧現激烈的抗爭騷動。 事件之初,以色列政府曾試圖降溫,...
林琮盛
2014-06-21
【中東想想】 當巴勒斯坦隔離牆作為一種觀光財
2002年夏天,一位巴勒斯坦自殺炸彈客在希伯來大學的學生餐廳轟然引爆炸彈,造成近百位學生死傷,死傷者中,包含數位美國年輕人。 自從那場震驚以色列全國的爆炸案後,以色列官方決定對巴勒斯坦採取隔離(segregation)措施,沿著巴勒斯坦地區豎立起8、9公尺高的隔離牆。這道牆至今仍在持續圍繞著猶太屯墾區周圍,不斷擴延、建造中。 對巴勒斯坦人而言,...
林琮盛
2014-06-07
【中東想想】以色列學術界有不畏權威、自由的天生guts!
「我們不希望政治染指科學界,我們要求政治人物提供預算,資助科學研究,並要他們閉嘴、別插手。只有科學家才知道如何專心做科研」,75歲的魏茲曼研究院材料所所長透納‧瑞謝夫(Tenne Reshef)插著雙手,把學術自由、不受政治控制,視為無法撼動的絕對信念。 (圖為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艾達尤娜特。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
林琮盛
2014-05-30
【中東想想】面對強敵環伺,以色列唯有團結一致
圖一:在以色列軍隊,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無論何種膚色,都被灌輸保家衛國的觀念。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4月28日上午10點,以色列全國響起警報聲。此時,全體以色列公民都起身肅立;行進的車輛無論在高速公路或一般道路,全都停車,乘客和司機集體下車,默哀兩分鐘。所有的畫面和生活彷彿凝結,停格在警報聲的那兩分鐘。 對以色列而言,...
林琮盛
2014-04-19
【中東想想】實踐「創新經濟學」,韓國投奔以色列
去年7月起,25歲的林永勳在色列新創企業當了半年的「免費志工」。這段期間,他幾乎是位全能創業家:擬定企劃書、行銷公司概念、打雜、找資源、推廣產品....。 圖一:韓國赴以色列的實習創業家林永勳說,在以色列的半年期間,他看到以色列人不怕失敗,但積極從失敗吸取教訓的精神。 他換了2家新創企業。第一家新創企業的狀況令他傻眼。...
林琮盛
2014-04-09
【中東想想】罷工、罷課,在以色列屬於正常能量釋放
這場「反服貿黑箱」的學運潮中,學生代表陳為廷呼應全國一同響應罷工、罷課。此言一出,引起馬政府財經部門的一陣緊張,紛紛出面滅火,並提出數據稱,若台灣勞工響應罷工,一天的損失恐怕超過新台幣783億。再一次地,馬政府官員又以冷冰冰的數字,「提醒」國人學運潮的嚴重性。 圖說:以色列罷工。圖片來源:環球華網 既然要談罷工、罷課,...
林琮盛
2014-03-26
【中東想想】以色列人鼓勵失敗
在採訪以色列新創企業過程中,我總喜歡問同樣一個問題:「你們究竟怎麼看待『失敗』?」 聽到我的問題,從事線上翻譯的新創公司Ginger主管Efrat一副「這根本不是問題的問題」表情回答我:「沒什麼大不了的,失敗就失敗,重新再出發就行了」。她說,在以色列,很多頂尖的企業家,曾把公司搞爛過3、4次才成功的。 同樣的問題,特拉維夫大學育成中心(Star...
林琮盛
2014-03-19
【中東想想】誰的和平?誰的歷史定位?
去年起,「馬習會」掀起兩岸政治接觸的想像漣漪。馬總統期待,能在國際場合上,以「中華民國總統」名義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但中國卻澆了馬總統一盆冷水:中共拒絕兩岸問題「國際化」;對中共而言,「中華民國總統」仍宛如「佛地魔」,是誰都不敢公開提的咒語。 兩岸政治越靠越近,兩岸高層卻不能忽略台灣社會對未來兩岸政治走向的焦慮感。當焦慮感日益激化,將可能讓「兩岸和平」...
‹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
專欄作家
吳維寧
林琮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