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
謝仕淵
3 月 12,2014
KANO之後 臺灣棒球下一章
魏德聖監製、馬志翔導演的電影《KANO》,描述1931年嘉義農林棒球隊從實力貧弱不振,到最終進軍甲子園,奪得亞軍的過程,電影未演先轟動,上映後觀影者眾。關注棒球的臺灣人,藉此才認識嘉農,否則眾人皆以為臺灣棒球的起點,始於台東紅葉少棒。 戰後初期,迄至1980年代,嘉農的故事隱蔽了數十年,直到民主化與本土化潮流下,才能被言說乃至廣泛流傳,當係戰後初期的政治價值所致,...
藍弋丰
3 月 12,2014
【能源思考題】(十三):芬蘭,Nokia衰退以後
過去,曾經我們提起芬蘭就想到Nokia,Nokia過去是芬蘭的經濟支柱之一,一度佔了芬蘭 GDP 的4%,不過隨著 Nokia 在智慧型手機潮流中江河日下,2011 年降到了剩下芬蘭 GDP 的 0.5%,最後更淪落到將手機業務和部分專利組合賣給微軟的下場。 而在此過程中,Nokia 從董事長到資深主管們,對離職的員工,做到職業道德上的最大照顧,幫助他們銜接新工作,...
陳清泉
3 月 13,2014
【時事想想】這廂留地圖,那廂拆電台
近日兩則與歷史文物保存有關的新聞又上了媒體版面,究竟地區發展碰上文物保存該如何抉擇?兩者能否魚與熊掌兼得?城市更新和保存集體回憶之間,如何取得適當的平衡? 圖說:央廣虎尾分台舊照。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陸軍馬祖地區支援指揮部補給油庫日前整建營區,發現一幅美國國土全幅壁畫埋在油漆裏,研判是53年前美軍顧問團所留,軍方下令保存,並加以報導宣傳。與此同時,...
顏思妤
3 月 13,2014
韓國擁核進行曲:密陽的眼淚
311福島核災後,新聞報導不斷指出輻射汙染擴散的嚴重性,與日本僅一海峽之隔的南韓,頓時陷入一片恐慌,民眾對於水產等相關的食品安全產生疑慮,對日本的農產品更是敬謝不敏,全國掀起了一股反核聲浪,廢核戰歌驟然響起。 2013年3月11日福島核災兩週年紀念活動,以「Stop Nuke」為主題,於首爾市政府前廣場舉行。(作者攝影) 然而,...
新一
3 月 13,2014
【週四想想】打狗吹水:「見山是山,但此山已非彼山」:重拾「萬惡國民黨」吧?!
參禪之人,總習慣以「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是山,但此山非彼山」的三種境界階段來形容證道過程中心境的歷程變化。同樣的,對於國民黨在台灣,從威權、到選舉和本土化所開展出的民主化時期,到馬邦伯帶領國民黨重回執政,吾人對台灣民主的禪悟心情,就如同這三個境界一般。 「萬惡國民黨論」的退散? 威權時期,國民黨是萬惡淵藪,...
徐子軒
3 月 14,2014
樂觀的中國人與悲觀的中國事
中國夢是甚麼? 世界知名的公關行銷集團WPP(Wire & Plastic Products)給了答案,在這份名為The Power and Potential of the Chinese Dream的研究報告指出,無論中國、美國或英國人的夢想都很相似,不外乎健康、快樂,以及美滿的家庭生活。但是關於國家夢就有很大差異了,美國少有將自己的夢與國家夢聯繫起來(...
蔡曉林
3 月 14,2014
【想想看電影】那是最惡劣的年代,還是最美好的年代?──初探從《賽德克巴萊》到《KANO》中的殖民反思
近期課綱微調的議題炒得轟轟烈烈,在尚未上映前,以日治時期為背景的國片《KANO》也被熱烈地討論。有人從預告片中質疑本片是否過於親日媚日,把被殖民的一九三零年代再現得過於美好,也不少人將本片與導演馬志翔、監製魏德聖的另一部日治時期歷史電影作品《賽德克巴萊》相互比較其中的殖民歷史,尤其是片中如何再現日治時期的形象,更是觀眾關注的焦點。 首先,《賽德克巴萊》...
林濁水
3 月 14,2014
【華山論劍】碰到中國走樣的是馬總統自己 華山記要(七) ECFA和王文淵的眼淚
為了服貿協議,國會戰火空前,馬總統很感冒,批民進黨說「一碰到中國什麼事都走樣」,「到時受傷害的是我們自己。」 民進黨一碰到中國什麼事都走樣?其實用來說馬總統自己更貼切。 馬總統上台之初,民進黨審兩岸法案,以三通協議做例子, 還蠻客氣的。當時,民進在2008選舉大敗低氣壓下,做風溫和,...
許恩恩
3 月 15,2014
【想想看電影】新莊副都心的流浪狗 ——談《郊遊》與遠雄國都的紅盤
我在高雄長大,習慣做一名在都市叢林裡張牙無爪的居民,是尋常生存於都會區的一名觀眾,幾乎要忘記童年時,也曾有過白雲悠悠、陽光柔柔、青山綠水一片錦鏽,小手拉著大手的「郊遊」想像。 圖片來源:新北市文化局 到台北讀大學以後,居住在新北市的三峽區,見過整齊林立、名聲聳動的「三峽遠雄大學城」 ;見過到處有著揹著、扛著房地產廣告,...
冷無情
3 月 16,2014
回顧香港統戰歷程,看民主黨轉變
時光倒流至二零零四年,民主黨是當時香港民主派的支柱和道德象徵。每當在公開場合出現,就受到支持民主的公眾歡迎。 近年香港的政局大變,中共加強控制香港,因應潮流,香港民主派的政治光譜發生翻天覆地變化,激進派和本土派相繼崛起。民主黨因立場保守,未能順應潮流,在一連串政經活動中進退失據,先有和中聯辦密室談判,再有在不堅持公民提名「缺一不可」。...
‹
…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