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思考題】(十三):芬蘭,Nokia衰退以後

友善列印版本
過去,曾經我們提起芬蘭就想到Nokia,Nokia過去是芬蘭的經濟支柱之一,一度佔了芬蘭 GDP 的4%,不過隨著 Nokia 在智慧型手機潮流中江河日下,2011 年降到了剩下芬蘭 GDP 的 0.5%,最後更淪落到將手機業務和部分專利組合賣給微軟的下場。
 
而在此過程中,Nokia 從董事長到資深主管們,對離職的員工,做到職業道德上的最大照顧,幫助他們銜接新工作,包括為提供教育訓練,如果員工打算創業,還協助他們成立新創事業,甚至願意提供公司的智慧財產。而 Nokia 的裁員方式,更成為「芬蘭作風」的典範,闡揚了芬蘭人道精神,業績雖衰退,卻仍舊是芬蘭的驕傲。
 
不過,道德是一回事,驕傲是一回事,人還是要吃飯,上班族還是要領薪水,看看台灣,一個手機廠萎靡不振,財經官員就憂心忡忡,說GDP該怎麼辦,產官學業界議論紛紛,每天都在問未來的產業何在?Nokia對芬蘭的影響遠比那手機廠對台灣的影響還大,芬蘭也是個人口遠比台灣少的真正小國──不過五百萬人。
 
芬蘭也一樣面臨蘋果所帶來的新時代挑戰,台灣是受到蘋果掀起智慧型手機與平板裝置的影響,造成PC產業衰退,而新市場又操之在人,供應鏈對蘋果又愛又恨,叫苦連天,不過芬蘭受到蘋果的打擊,可比台灣還大,別說Nokia從手機龍頭殞落,連芬蘭更基本的立國工業:造紙業,也受到iPad引起無紙化潮流的影響,芬蘭經濟部長Jan Vapaavuori就直言蘋果既摧毀了芬蘭的資訊科技產業,也重創了芬蘭的傳統產業。
 
位於芬蘭的Nokia公司總部。(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那麼,後Nokia時代的芬蘭,到底靠甚麼產業來繼續發展呢? 
 
答案是:綠能產業。
 
的確,芬蘭GDP佔全球GDP的0.4%,但是,在綠能產業,芬蘭的全球市佔率卻遠超過芬蘭經濟體佔世界經濟的比例,達1%。芬蘭還計畫到2020年,要讓綠能產業成長一倍,如此一來,可完全抵消近年來芬蘭產業衰退,經濟負成長的衝擊,芬蘭經濟部長還說,綠能經濟是最有發展性的經濟。事實上,從2011年到2012年,雖然芬蘭的總體經濟並沒有成長,但是綠能相關產業卻成長了15%。
 
若連續看這個系列文章的讀者,可能會覺得理所當然,前幾回說到為何賺不到錢正是因為對分散式能源新潮流一無所知,也提到美國總統歐巴馬將綠能與分散式能源當作振興國內製造業的重要辦法,既然連我們台灣都有人知道了,所以芬蘭知道綠能可以賺錢也不意外啊! 
 
但芬蘭情況特別,以太陽能來說,芬蘭的太陽資源,大概是全球數一數二差的,身處於高緯度地區,不僅冬天夜晚極長,夏天的太陽也沒強到哪去,太陽能在芬蘭的搞頭實在不大,那風力咧?雖然鄰國丹麥,大量興建離岸風力發電,大舉利用風能,不過芬蘭狀況不同,芬蘭附近的海域,一到嚴冬就颳起冰風暴,所以離岸風能也沒太大搞頭。
 
但芬蘭這樣的特性,這正好成為最好的例子,告訴我們:綠能可不只是太陽能與風能。
 
許多人以為,講到綠能或是分散式能源,只有太陽能和風能,這是觀念太過狹隘,綠能的範圍其實相當廣,以芬蘭來說,它們所積極發展的,是生質能源、節能科技,與廢熱廢水與廢棄物再利用。
 
芬蘭有廣大的森林,發達的鋸木業與造紙業,兩者都會產生大量木屑,發展生質能源可說相當可以理解,芬蘭的生質能源的確相當發達,事實上,在2012年,芬蘭有20%電力來自於木質生質能源,比例超過核電,而所有可再生能源總計更高達46%,將近一半的電力都來自可再生能源。
芬蘭的生質能源廠(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但是芬蘭在綠能方面,最引以為傲的,卻並非生質能源,而是節能科技。
 
到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去,會發現不只是大企業投資節能領域,無數的節能新創事業更有如雨後春筍一般,經營範圍從電梯節能,到節能空調壓縮機馬達,到自動化處理廢棄物的機器人,無所不有,這是因為芬蘭不但有著如Nokia這樣的人本企業,更有重視創新的社會環境⋯⋯以及赫爾辛基大量的育成機構。
 
當然,還有政府積極的資金投入,芬蘭國家技術局(Tekes),總共投入合約7.9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239.48億在發展新創科技上,其中有半數都投注在綠能相關的產業,可見芬蘭對此的重視。
 
要拯救出口,要減碳,要減少石化燃料的依存度,芬蘭以一個辦法達成三個目標,芬蘭預計綠能科技,尤其是節能科技,將會成為未來的出口重要主力之一,芬蘭經濟部樂觀訂下高成長目標,要節能科技的出口值翻上一翻,成為現在的兩倍。另一方面,利用節能與生質能,芬蘭也同時可達到減碳與降低能源依存度的目標,預定到2025年,芬蘭的綠能產業,可幫助芬蘭減少20%的石油進口,以及10%的天然氣進口。
Cleantech Finland為芬蘭政府的計畫。(圖片來源:Cleantech Finland粉絲專頁
 
那核能呢?芬蘭的確有18%電力來自核能,也正在興建一座新的核電廠。在2011年以前,由於太陽能、風力、節能等科技的成本尚未下降,有約5年的時間,部分能源業界主張以核能減碳,稱為「核電文藝復興」,但隨著各種綠能科技成本下降與產能開出,至2011,以核四母廠奇異CEO公開發表核電經濟上不划算宣言為核電文藝復興的結束,而芬蘭不幸在這段時間內,跟錯一時的逆流,開始興建這座問題重重的新核電廠。
 
就來說最銅臭味的興建成本吧,本來這座核電廠的預算是30億歐元,從2005年開始蓋,蓋了4年,到了2009年,已經追加預算50%,之後預算又一直追加,進度一直落後,到了2012年底,負責興建的Areva,再度上調最終預算的預估,達85億歐元,快要是原本的三倍了,而完工更是遙遙無期,一延再延,本來說2009年可啟用,拖到2015年,又延到2016,最後,延到2018甚至2020年都還不確定能不能啟用。最新的消息是,芬蘭的TVO表示不知到底何時才會完工啟用
位於芬蘭Olkiluoto島的核能發電廠(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以為只有台灣的核四會一直追加預算,和蓋到天荒地老?其實核電廠本色就是不斷追加預算,和工期延遲,也別說還不知最後要花上多少冤枉錢的芬蘭苦主,其實看我們過去的台灣經驗就明白:
 
台灣核一廠原本預算127.9億元,追加6次後為296.2億元,工期延遲了3年3月,核二廠的預算原本是219.5億元,在追加4次後,增加到630億元,工期延遲了1年11月,核三廠的預算也從357.7億元,追加3次成為974.5億元。
 
而之所以會搞成這樣,也跟核工業的沒落有關,美國已經有約30年沒有興建新的核電廠,就算是曾經大力主推核電的法國,在1999年以後,也沒有再興建核電廠了,因為1999年法國核電已經飽和達80%,實在沒辦法再蓋下去了,於是法國核電大廠Areva跑去誘騙可憐的芬蘭人蓋了這座錢坑,這麼久沒有興建核電廠的經驗,蓋出來當然問題重重,而更讓人擔心的還有日後的營運問題,因為老一輩的核電廠員工,也跟著老廠幹了30年,一樣要一起退役了,新人一點經驗也沒有,卻要負責營運新設計、且由不熟練工程團隊──已經十幾年到幾十年沒蓋過──興建的電廠?
 
談到此已離題,就此打住。今天的能源思考題,要請大家回去思考的,就是芬蘭的前景,與芬蘭的錢坑,那就請大家各自思考,不再贅述。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