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
社會安全
許瑞珊
9月 05,2019
【女人想想】我不是理想的被害人?
在一次「性騷擾」的專題演講中,台下的觀眾回應我分享的故事, 「她媽媽真是沒有把她教好?」 「她怎麼不跑走?」 「是不是她做了什麼?」 這些真實的字句如放大鏡般,檢視並質疑遭受性騷擾或性侵被害者,而非加害人。難以想像受害者們在巨大的創傷底下,又得面對社會的質問,是如何能夠承受壓力且繼續勇敢地走下去? 許多時候,直線式的思考雖然很容易也很輕鬆,不過一旦持續積累,...
歷史書寫
塩澤亮
9月 09,2019
從臺中雙冬疏散學校到內地復員:一位臺北女子師範學校教授在戰爭末期的紀錄
塩澤亮於1932年來臺擔任臺北第一師範學校教授。1945年3月應召入伍,同年7月5日突然奉令從臺灣第13863部隊退役,赴臺中州草屯郡草屯街雙冬的臺北師範學校女子部疏散學園擔任部長,帶領250多名疏散學生,在雙冬過著自立更生的戰時生活,終戰後一度受聘為學校留用人員。1946年由臺返日後,他利用就任宮城縣立女子專門學校教授之前一個月的閒暇中,以文字與圖畫記錄了雙冬的生活及日僑遣返的過程...
電影戲劇
李宛霖
9月 10,2019
長大是充滿力量的一件事情:關於紀錄片《未來無恙》
這是一個用鏡頭陪伴兩位偏鄉青少女長大的紀錄片。陪伴從來不是簡單的事,它需要與時間對抗的亙古耐心,以及願意直視生命殘酷而不逃開的勇氣。 在《未來無恙》這部紀錄片中,導演把七年的陪伴時光濃縮折疊在一個多小時的片長裡,而我們透過導演的鏡頭,獲得一種嶄新的,深情的凝視眼光。這種眼光擺脫了以往對「弱勢族群」過於化約刻板的觀看方式,當鏡頭誠實且耐心的記錄生命的每一刻,...
文化研究
,
書評書介
賴慈芸
9月 19,2019
《臺灣翻譯史》導論:翻譯之島(上)
台灣與翻譯自始就難以分割。台灣初登世界舞台,就是在大航海時代,島名「福爾摩沙」即為歐洲語言的音譯。台灣歷史以移民和殖民為主軸,每一次不同民族的接觸自然都有翻譯活動。但早期與歐洲文化的交流,可供研究的翻譯文本有限;清治時期的翻譯活動以原漢通譯和傳教士的翻譯為主,與清帝國其他邊陲地區差異不大。日治以降,日本既為東亞最早接受歐洲文化的重鎮,台灣也不能自外於亞洲的現代化浪潮,翻譯局勢大開,...
電影戲劇
咻子
9月 19,2019
【日本想想】新海誠的新作品《天氣之子》:刻寫「東京」的焦慮與憂愁
曾製作出《你的名字》、《秒速五公分》等人氣作品的動畫導演新海誠,日前又推出最新長篇作品《天氣之子》, 觀眾們除了關注故事裡男女主角的互動、氣候異常的警示,特別引起討論話題的,還有作為背景的東京街景還原度實在太高。 《天氣之子》的劇情描述高中男孩帆高離家出走來到東京,但發現東京偌大卻沒有他的容身之處,所幸,生活不會永遠走下坡。帆高總算找到一份有點古怪但可圖溫飽的打工,...
書評書介
賴慈芸
9月 22,2019
《臺灣翻譯史》導論:翻譯之島(下)
往前閱讀: 《臺灣翻譯史》導論:翻譯之島(上) 《臺灣翻譯史》導論:翻譯之島(中) 文化系統的碰撞與協商:從翻譯看台灣與中國、日本、美國、東亞的關係 翻譯涉及兩種以上的語言文化,因此翻譯史可以反映出文化之間錯綜複雜的權力關係。而與台灣關係最密切的文化系統,就是中國、日本和美國,其次則為東亞。以下分別討論: (一)台灣與中國:不只是遺民...
歷史書寫
張之豪
9月 26,2019
革命也要請客吃飯:史明料理
史明知道,這些來東京拜訪他,跟他「請益」的人,不一定都是真的要從事台獨運動的。 他們多半會到池袋西口,這個街角的小中華料理「新珍味」,來作客。有時候先佯裝成普通的顧客,有時候吃到一半,會跟他表明身份,有時候,則要等到三杯黃湯下肚以後,才開口表明來意。 他雖然在更年輕的時代,在中國的上海、華北、北京這裡做過許多地下工作,情報是他最擅長,也明白其價值的資源,所以,不論是誰,...
歷史書寫
馬非白
9月 29,2019
【被遺忘的歷史】原住民悲歌(下):預謀整肅的蓬萊族調查報告
終戰後,中國國民黨政權豢養的特務鷹犬把在中國的那一套齷齪伎倆帶來台灣,特務製造了很多讓蔣介石極權政權可以濫施毒手的口實;在二二八事變之後的將近三十年間,變本加厲地編造故事、炮製罪名,原住民菁英因而無端遭受殘害。 1951年的三月三十一日,當時的特務最高機關國防部政治局公佈破獲所謂「朱毛匪幫台灣省蓬萊族解放委員會」,就是以政治宣傳為目的,閉門造車編造虛假情節,為日後進行整肅預設罪名,...
書評書介
提姆.馬歇爾(Tim Marshall)
9月 30,2019
《牆的時代》:中國的防火牆長城
中國已經創造約四億人口的中產階級,也使其他數億人脫離赤貧。這件事還在進展中,但無法排除事情倒退的可能性,有夠多的中國人仍然記得過去絕大多數人有多貧窮,而且幾乎沒有機會脫離貧窮—畢竟,今天成年人的祖父輩絕大多數在當年是封建社會的農民。這讓黨有多一點時間處理問題;但是如果黨不能盡快縮小財富差距,最後,來自「非趙家人」(按:源自名作家魯迅一九二一年小說《阿Q正傳》書中的一句話:「...
歷史書寫
馬非白
10 月 06,2019
【被遺忘的歷史】台灣新文學遭中國國民黨無情整肅
中國國民黨政權竊佔台灣初期,對台灣人民的鎮壓是全面性的,不但在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進行強勢專制統治,在文化上也進行毫不留情的遏制措施,完全否定台灣文化的存在地位。 二二八事變之後,中國國民黨政權所進行的第一波整肅中,除了徹底關閉非親極權政權的報紙、文化機構之外,還將一大批不馴服的新聞人、文化人抓進牢裡;第二波整肅則從1949年開始,延續了一整個白色恐怖的漫長時期。...
‹
…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