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被學術界認為是政治人物,被政治圈說是讀太多書頭殼壞去,想當作家但是藝文界覺得他沒有才華,因此只好繼續在學術與政治之間流浪,並嘗試寫一些風花雪月文章來野人獻曝。
部落格:http://blog.roodo.com/aswing1978
一場座談中,來自中國的學者挑釁式的詢問有關台灣是不是「劣質民主」的問題,督促我回頭醒視這個字眼的意義。台灣的民主當然有很多問題,民眾不關心政治、貪污的問題、治理無能的問題、國會亂鬥的問題,路邊隨便問個人,他們都會和你說政治真是太糟糕了。但這樣的現象,是不是證明我們的體制是「劣質民主」呢?
前幾年,在台大政治系朱雲漢主持的東亞民主化計畫中,有一項民眾對於「民主」看法的比較,有意思的是,東亞各個民主國家對政治都感到不滿,也總覺得社會的自由度和民主程度有待加強;唯有在明明公認不是民主國家的中國,民眾對於自由度的現狀卻感到十分滿意。他們解讀這個現象,認為民主是國內比較的結果,中國確實比早些年開放,因此中國民眾對現狀滿意很正常;而相對在民主化的其他國家,因為自由度的提高,人民對政府的要求也相對提高,自然會流露不滿情緒。
也就是說,對民主制度感到不滿,並非台灣人獨有的現象,而是在各個民主國家很慣常出現的情況。很多人批評民主其實只是投票,投完票第二天人民就不再是頭家,這樣的說法固然聽起來有理,但在一般正常的民主國家中,其實投票對政治人物也造成很大的壓力,施政的失敗很可能導致下臺,這讓執政者總得對民意有點最基本的尊重,而被迫要調整政策,民主會讓專斷的決定轉向無能的結局,就像白海豚不轉彎,國光石化還是最終轉彎了。而當然,至少,執政黨就算真的被認為胡搞四年、八年,時間到了票投出來,終究他還是可能得下臺。
如果這些現象是民主的常態,指稱其為「劣質民主」,就一竿子打翻一條船。查察定義,「劣質民主」定義其實不清楚,而且在實踐上多半以威權主義者的「反動修辭」面貌出現,比如中共在政治上指稱台灣或其他國家的民主情況時採取的政治攻擊語彙。比較相近的辭彙,大概就是民粹主義(populism)。但威權主義的信徒對這種專業用字的理解程度,其實很少,充其量只是權力的既得利益者對於人民充權(empowerment)的反動修辭。這種認識在中共的兄弟黨國民黨論述中也常見,比如「民粹公投再挫憲政發展」(江宜樺,2004)就是一個比較文言的反動修辭案例。
不過真正要談劣質的話,的確有一種威權主義,是以「劣質民主」的方式呈現的。比如在俄羅斯,一下子當總統一下子當總理,越老越帥身體越強壯、騎馬開槍打老虎樣樣都行的普亭(Vladimir Putin),透過不知道什麼過程的選舉,不斷的執政,成為「選舉的威權主義」,這恐怕才是比較貼近「劣質民主」的要義。簡而言之,真正的「劣質民主」,其實應該是威權主義假民主的面貌取得正當性,藉以反過來阻擋民主化的可能性。
不過這樣講起來,我不禁要為自己斷然否認台灣是「劣質民主」這件事捏把冷汗。事實上,台灣的民主選舉雖然相對透明,但幾年來關於國民黨黨產所造成的不公平、賄選問題,一直沒有妥善的處方。而在馬英九的執政下,那些他所認為的、威權時代的「正直與善良」紛紛回到人間,國會多數黨胡作非為、橫柴入灶,反對黨進退維谷、奄奄一息,守護戒嚴體制的軍人變成民主的守護者、監察院長公開否認民主的價值、一縣之長領著幾百個樁腳像武士出征一樣對四戶釘子人家叫陣,硬要說這種民主很劣質,也不能說沒有幾分道理。看著「前自由主義者」(pre-liberalist)閣揆力推公投是為了不希望公投通過這等荒謬事發生,嚴詞反駁中國學者的我,對台灣的民主處境,也不禁自我懷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