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威權
歷史書寫
,
司法人權
楊翠、Pawel Gorecki、林蔚昀
1 月 19,2021
2021台北書展活動——「轉型正義相對論」講座紀錄
2019 年初,促轉會規劃「轉型正義相對論」,邀請不同領域的專業工作者進行對談,期望深化轉型正義的社會對話,撞擊出更多元豐富的思想火花。 其中,楊翠主委與作家林蔚昀,以及她的波蘭先生Pawel Gorecki(行為藝術家,社會運動者),總計進行了三次對談,議題包含轉型正義、民主、人權的價值;轉型正義如何進行空間轉型與價值重整;轉型正義應該做什麼?應該避免什麼?林蔚昀以其敏銳的作家之眼,...
歷史書寫
游常山
3 月 26,2015
人民可以用心理學的「行為主義」來管理嗎?
近日世界大事就是亞洲的世界級政治領袖、新加坡資政李光耀以九十一歲過世的消息,由於彌留時期前一周新加坡一個高中生先在網路曝光又引發美國CNN記者在Twitter耳語,於是釀成軒然大波,新加坡政府放話說最重可判刑十年。 啊,不要再批評新加坡的嚴刑重罰了,但是我倒是想從美國上一個世紀前半大行其道的「行為主義」來談談,人民真的可以這樣管理嗎?這樣的管理模式的國家,...
林育立
2 月 27,2015
【東德轉型正義系列報導八】 清查黨產 建立公平競爭的政黨政治
去年十二月五日,是德國近代史上重要的一天。政治主張和核心幹部皆與東德共黨一脈相承的左翼黨(Die Linke),在東部圖林根邦(Thueringen)的大選獲得高票,首度拿下地方政府的邦總理大位,自共黨垮台四分之一世紀以來,再度握有政治實權。 柏林圍牆倒下後,東德共黨歷經多次改頭換面,目前已轉型成擁有相當民意基礎的民主政黨。東德民主化的經驗顯示,及早卸下歷史遺留的黨產包袱,...
佐瑪
10 月 16,2014
警察打人哪!論抗爭中的警察執法與暴力
香港遮打革命繼台灣的太陽花,再次讓台灣公民回想起與倒施逆行的政府抗爭的記憶。在把持著國家機器的既得利益者與廣大群眾的鬥爭之中,警察往往是處於十分尷尬的地位。位處於人民所對抗的國家機器的前端,又身為公民的一份子,他們扮演的角色甚至決定了抗爭行動的規模。但我們常在報導上看見警察做出令人難以置信的舉動,如港警對無辜路人噴灑胡椒噴霧、台灣警察對和平抗議的學生「拍肩」,明顯超越法律的界線。如此荒唐舉動,...
吳強
4 月 04,2014
在中國為佔領辯護
自2011年初以來,大概沒有什麼其他概念比「佔領」更讓人驚心動魄了。僅僅一個簡單的佔領,occupy,經過開羅人民的演練,佔領幾乎等同於革命,然後在特拉維夫、馬德里、華爾街、和基輔蔓延開去,成為當下最為引入注目的政治現象。 圖片來源: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不過,最新的,寶島臺灣所發生的「佔領立法院」行動,在許多大陸知識份子的筆下,佔領卻變成了「...
新一
4 月 03,2014
【打狗吹水】:330「我控訴」戰報禁發事件省思
330,超過50萬的台灣年輕人跟民眾湧上凱道,向馬邦伯政權力推的服貿說不。雖然,這場台灣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集會,不僅在20分鐘內秩序井然的散去,更神奇的是,揮一揮衣袖便快閃的群眾,竟沒留下一片垃圾,因而在媒體報導中博得「史上最棒、最成功學運」的美名,連帶也洗刷掉先前媒體刻意貼上的「暴民」標籤。從否定到肯定的媒體,形象的翻轉,真得多虧現場糾察的紀律維持。 圖說:...
eoiss
1 月 29,2014
【時事想想】所謂的言論自由被打壓
成大的南榕事件越搞越大,當然這完全要歸功於教授們的配合演出,尤其是王文霞教授的發言更是驚人。這幾天早有人把他的發言逐字稿拿出來,幾乎是地毯式轟炸的批判,各種角度的都有,這照道理說已經很夠了,也不需要筆者多講一篇。 只不過看到網路上的一些回應,實在令人嘆為觀止,尤其有一些所謂言論自由被打壓的怪論。像是王文霞的發言被批判,就指為是他的言論自由受到打壓,...
教育文化
陳噗
11 月 22,2013
【時事想想】心有戚戚的高中戒嚴校規
今天一翻開報紙,發現媒體終於正視到了高中校規不合理這個問題(自由電子報:校規像「戒嚴」 不尊敬元首就轉學),不得不叫人興奮。我是一名高雄中學的學生,雖然雄中看似校風開放的公立名校,卻也存在大大小小不少的荒謬校規,即使鮮少拿不合理的校規實質來懲處學生,但事實上大小規定就是一種可用可不用的工具,不管是不是不合時宜的都有可能有那麼一天壓迫到學生身上。 在學校網頁公布的【學生手冊】中,...
Yuming
11 月 09,2013
【時事想想】反台灣的修辭:從張懸與她的國旗談起
新聞連結: 國旗事件後張懸北京演唱會傳被取消 中國官媒評論為張懸舉旗事件降溫 我並不是張懸的歌迷。只在女巫店聽過幾次她的現場表演,並從各種臉書的訊息裡得知她對社會運動與弱勢的關懷。相較於眾多台灣藝人皆曰來自「中國台北」,並爭相奔赴「內地」淘金的行徑 (關於內地一詞的意義,可以參考周婉窈老師〈我們的內地是南投〉一文),張懸在一個滿是中國人的英國表演場地裡,...
文化研究
陳思墨
9月 08,2013
道德與權力
對於傳統知識觀的人們而言,傅柯的「知識即權力」或「知識/權力」的觀點是相當聳人聽聞的。傅柯的基進性在於他並不是主張知識可以帶來權力,也不是主張權力可以扭曲或壓迫知識,而是認為知識的本質即是權力、權力內在於知識,權力是生產性的,權力無所不在等等。即使這些觀點不易想像與理解,傅柯的論述在台灣的學術和文化界已經耳熟能詳。可是,道德與權力的關係是什麼?似乎很像知識與權力?在台灣還沒有很豐富的討論...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