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
電影戲劇
Ko Tsì-jîn
6 月 28,2013
【週五想想】:我看台語片:台灣不只是特色,台語不只求寫實
從戰後初期的黨營(中影前身)、軍營、省營三大片廠的反共政宣片開始,歷經老台語片、華語片、新(浪潮)電影以至於新台語片,不同語言大開大闔、大鳴大放、輪番上陣、各行其道,其中的語言脈絡,可以試著說分明。 分明的引子,來看看一個贈勳儀式。2011年,所謂的「民國百年」年初,李子達(李行)導演由總統頒授「二等景星勳章」,表彰他長期以來對「我國」電影文化的卓越貢獻,觀禮者包括「...
中國問題
盧斯達
6 月 29,2013
家是不是香港?
老子說過一句有名的話:「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何時聽,都合用。為甚麼香港政府要煞有介事搞個「家是香港」的campaign?因為社會氣氛差,很多人都不當香港是家? 香港人當香港是家,是正常的;只有那些中產以上人士,都拿著外國護照,準備去歐美第一世界頤養天年,才會有人提出「家是香港」——因為很多人都不當香港是家啊...
李拓梓
6 月 30,2013
【週日想想】容忍比自由更為重要
我本來只是認為,馬政府的所作所為,頂多需要改寫政治學教科書裡像是「責任政治」的定義、或者憲法中明定的總統與閣揆權力分際,沒想到前幾天聽到馬一席「容忍比自由更為重要」的講話,才赫然發現在他的執政下,連中文辭典可能也要改寫了。 馬英九引用胡適這句「容忍比自由更為重要」的句子,是為了告訴國人要容忍不同的意見(其實就是他的意見),他認為台灣民主還有很多改進的空間,...
音樂藝術
沈政男
7 月 01,2013
【時事想想】受傷的蒼鷹——遙記香港歌手黃家駒
南非人權英雄曼德拉病危,讓人想起當年香港歌手黃家駒為曼德拉所寫的《光輝歲月》。一轉眼,黃家駒離世也二十年了。 黃家駒,他的面容那麼純真稚氣、身材那麼清瘦,嗓音卻是那麼滄桑雄渾深情凝重,歌聲裡好像躲著一隻受傷的蒼鷹,失意的英雄,振翅奮飛,勉強衝上青天盤旋高空幾尺,旋即失速下墜,朝地面撞去,但就在觸地前的剎那,咬緊牙根,用盡一生的愛,再度力抗地心,拍翅而起,拔高,向太陽飛去。...
歷史書寫
Mattel
7 月 01,2013
【週一想想】數字台灣:東京Banana和台灣Banana
著名的日本伴手禮東京香蕉蛋糕(Tokyo Banana),日前被發現部份產品長有黴菌,產商因此回收了33萬份東京Banana。這個新聞應該讓很多最近想去日本旅遊,順便買份東京Banana的台灣人感到失望吧。 香蕉是營養份充足的水果,也是運動員在運動競技過程中,隨時補充體力的首要選擇。台灣是香蕉天堂,隨處可見香蕉樹;過去,日本人只要看到香蕉,就會想起台灣。無怪乎,...
林濁水
7 月 02,2013
【鄉巴佬異藝錄】二十四:民主的神聖旅程和幸福的世俗家園
人類的命運是追求民主,明明在追求世俗的幸福,但卻不幸地總要付出被鎮壓、甚至生命的代價才能追求得到,於是追求的過程充滿了神聖的性格,也因此,民主運動常成動人的傳奇。 提筆寫這篇文章時,香港天文台剛報告,在下午2時 ,強烈熱帶風暴溫比亞集結在香港西南偏南約390公裡,香港下 午稍後驟雨雖會增多,但按照目前預測路徑,溫比亞今晚會在香港西南三百公裡外掠過。對香港民主人士來說真是是好消息:...
江昺崙
7 月 02,2013
【時事想想】黑夜降臨 土匪現身
2008年,苗栗縣政府強制徵收「竹南大埔地區」的農地,打算設立竹南科技園區,為群創電子擴廠。但最終群創並沒有設廠,苗栗縣政府仍然繼續進行28公頃農地的徵收作業。 0704警方驅離在行政院靜坐的捍衛大埔群眾。 在徵收農地的過程中,居民只能被迫接受縣政府開出的條件,而沒有議價空間。許多居民不願放棄祖傳的土地,拒絕交出土地權狀。於是苗栗縣政府在跑完粗糙的「行政程序」之後,下令「...
黃育徵
7 月 03,2013
服務貿易協議:加速削弱台灣的「競爭力」和「自主性」!
簽署服務貿易協議的目的是什麼?協議的利弊何在?為何如此地急?不簽會有什麼後果呢?我們沒有更迫切的問題要解決嗎? 服貿協議的討論重點不該是幾百、幾千億的短視經濟振興效應。服務業有別於生產業,她展現一個社會獨有的文化層次、生活態度和生命價值。當中國搖身成為台灣服務產業的資方,它的經營理念、它引入的文化與價值觀,將隨著「買賣雙方」服務傳遞與「勞資之間」經濟控制的微血管,...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李蔚
7 月 03,2013
可以做「政治動物」,不要做「政治蝙蝠」——謝長廷香港行現場觀察三之一
由謝長廷主持的維新基金會,六月二十九、三十日在中國社科院台研所的「協辦」下,在香港舉辦了一場「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謝長廷會前、會中的幾次發言中,不只一次把這場會議和一九九二年兩岸海基、海協會的「香港會談」類比,深信維新基金會和中國社科院台研所的這場研討會,必定如同達成「九二共識」的兩會香港會談一樣足以名留青史。 是什麼樣的比可性,...
李蔚
7 月 04,2013
「民主止步」的潛台詞——謝長廷香港行現場觀察三之二
在前一篇文章裡,筆者期望民進黨的政治領袖在面對中共時,至少應該守住「道義立場」。筆者以為的「道義立場」,就是七月一號幾十萬香港人奔走呼號而不可得的「民主價值」。 說到民主,中方學者在論壇裡的言談,很值得拿出來討論一番。謝長廷這一方的與會者,不管公開或閉門會上,都提到了台灣人民對中國專制體的抗拒。因而余克禮在開場講話時就搶先脫稿,用下頭這段話回應謝長廷: 「追求自由、民主、人權...
‹
…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