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不是香港?

友善列印版本

老子說過一句有名的話:「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何時聽,都合用。為甚麼香港政府要煞有介事搞個「家是香港」的campaign?因為社會氣氛差,很多人都不當香港是家?

香港人當香港是家,是正常的;只有那些中產以上人士,都拿著外國護照,準備去歐美第一世界頤養天年,才會有人提出「家是香港」——因為很多人都不當香港是家啊

但事情最欠說服力的是,有此特提倡的政府高官,家裡人都在外國,子女放洋留學或者讀國際學校。將來落葉歸根,是楓葉國、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的根。為甚麼現在民間要煞有介事講本土啊?因為香港政治恆久在非本土的不正常狀態。

自從2003年之後,中聯辦大舉干預香港,大政出西環,露出中華帝國的殖民嘴臉。經濟融合、服務業合作、自由行‥‥‥不要以為是給香港的大禮。中國也是需要找資金出口、利用香港資源去幫她作產業升級的。

最後數十年的英殖,是不正常的殖。因為考慮到中國很可能收回香港,英國最後幾十年在香港加速推行行本土政治。官僚自成一格,會被殖民地部某些人嘲為「香港共和國」;建機場的時間會因為訂單歸英歸華問題,而有港督下台。面對中國要收回香港的陰影,香港的急速本土化是以殖民政府由上而下完成的。雖然名義上是殖民,但其實是本土政治。

2003年之後的香港名義上是高度自治、民意推倒了董建華,但政治模式卻由本土轉變成殖民式的顧問政治。表現在政策上,就是明明於本土無用的限速高鐵霸王硬上弓,原因是全國的高鐵網絡不能少香港一份;或者自由行明明令本地人怨聲載道,都不能改,因為香港只能是一朵服務大陸人交際花,不能有個人意志,減不減、減多少,不到香港話事;中國人口不斷輸入、雙非繼續湧港,都是香港的民生問題和本地事務,但決定權一律不在香港手裡

記得曾蔭權「當選」後也尚且做做親民騷,坐一架鬼佬旅遊巴到處「謝票」;梁振英「當選」後則第一時間去中聯辦謝票。要提倡「家是香港」,大概是因為有很多人的家在外國、在中國、在中聯辦。

香港人關心香港,很應該、是正常的,鮮有掛在嘴邊。正如一個人不用三天兩日就跟人強調「我是人啊」。但如果這種情況出現了,大概就是因為太多人說我們是猩猩,我們和猩猩血濃於水、切肉不離皮‥‥‥所以才有人要出來平衡一下。

當一個社會在政治上、經濟上甚至心靈上過度依附一個外部勢力,她只能隨風擺柳、任人魚肉;一個社會一旦如此,任何一個勢力都可以輕易殖民、宰割,玩弄其於股掌中。這個名義上的政府,如今就只剩下「香港式新生活運動」、或者叫青少年隨救護車出發增廣見聞的「救護先鋒隨車觀察計劃」之類的愚蠢事可為了。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