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
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主要經歷:
浩然基金會董事
新境界基金會董事
台灣廚餘資源化協會理事長
台橡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兼執行長
飛達旅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欣陸投資控股公司董事
美國 博思艾倫顧問公司顧問師
美國 艾克森石油國際公司石油分析師
學歷: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化學系學士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華頓商學院企管碩士
簽署服務貿易協議的目的是什麼?協議的利弊何在?為何如此地急?不簽會有什麼後果呢?我們沒有更迫切的問題要解決嗎?
服貿協議的討論重點不該是幾百、幾千億的短視經濟振興效應。服務業有別於生產業,她展現一個社會獨有的文化層次、生活態度和生命價值。當中國搖身成為台灣服務產業的資方,它的經營理念、它引入的文化與價值觀,將隨著「買賣雙方」服務傳遞與「勞資之間」經濟控制的微血管,綿密張伸至人民的生活中。
當中資對生活態度、生命價值的詮釋,還有他們對人權、自主自覺的尊重無法融入台灣的社會時,他們會如何應對? 他們又會用什麼樣的態度傳達人與人之間的關懷?
因此,我們應該聚焦在服貿協議的簽訂將如何影響台灣人的生活態度?它將如何在台灣政治的選舉生態中影響百姓的自主意識?它又將如何牽動台灣的社會價值?
如果服貿協議是政府面對「中國崛起」所做出的政策反應,那麼這便彷如一個「自甘墮落」的策略選擇,因為它只會加速削弱台灣的「競爭力」和「自主性」,加速被中國同化和邊緣化。
服貿協議:「自廢武功、自甘墮落」的政策?
面對競爭者中國的崛起,產業本應自強,政府應該鼓勵業者提昇競爭力,尋求品質差異化,但是政府的對策竟然是要和競爭者簽訂服貿協議!為什麼?我們的政府到底在想什麼?
從專業上來看,它隱含著政府對提昇產業競爭力是因「束手無策」,而選擇「自廢武功」。
從心態上來看,它反映著政府在處理兩岸政策上是因「信心崩潰」,而選擇「自甘墮落」。
專業上:面對中國,一個快速崛起的競爭者,任何經營者的對策一定是盡全力加速提昇企業的「競爭力」,沒有一位經營者會企圖靠引進競爭者的資金和管理(服貿協議)來提昇競爭力。除非,除非企業本身已經「束手無策」,選擇退出!果若如此,那政府採「自廢武功」的策略就不難理解了。恭讓服務業給中國應該不是全民的選擇。
心態上:面對中國,台灣人的信心崩潰了嗎?應該沒有。台灣的國際地位固然艱險,但是沒有官方外交並不表示我們矮人一截,台灣就是台灣,我們要更有信心,以更大的格局來面對未來。我們半世紀累積下來的「軟實力」不容輕易取代,尤其是台灣的民主、自由和開放更是很多國際社會的楷模。台灣過去幾十年來創造出許多奇蹟;
經濟上:不能忘記台灣的經濟奇蹟是靠台灣中小企業在「沒有中國市場」的情況下,憑著苦幹肯幹闖蕩世界每一個角落,靠著「和世界做朋友,和世界做生意」所創造出來的。
政治上:不能忘記台灣的政治改革奇蹟也是靠少數人點燃出來的。我們有責任傳承下去。
「振作與無奈」之間,如果我們選擇「無奈」,它只會削弱我們的自我意識,危及到我們的國際競爭力,會是一個危機!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振作」,借力使力,有策略的善用「中國的崛起」,它縱然是一個挑戰,但它可以提昇我們的國際競爭力,它會是一個轉機!
台灣今天所處的困境,或許正是大時代給予台灣再創一個奇蹟的天意。台灣要找回自己!
我們就是不一樣! We are Simply Differen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