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
文化研究
蘇穩中
2 月 05,2017
淺談台灣清治時期的漢番通婚──漢移民娶平埔女並非常態?
1684年施琅滅台灣鄭氏王朝後,正式進入臺灣清治時期。台灣入清版圖後,漢人與番女通婚(本文稱番女、平埔熟番等皆是歷史用詞,無任何現代意義),見於史書記載。例如1764年出版的重修鳳山縣志提到「漢人牽番女,儀節較繁。」由此可知台灣入清版圖已超過一甲子的乾隆朝,漢番通婚確實存在,而漢移民特別是男性與番女之婚嫁,也有複雜的儀式。不過,漢人與番女通婚在清治時期是否已經是普遍性的存在,卻值得存疑...
文化研究
陳怡秀
2 月 08,2017
【日本想想】當個幽默的「DJ Police」 日本警察動手前先練習動口
「警察是人民保母」,這句話雖然老梗到有些老套,卻是人們對於警察最基本的定位與期待。人們是畏懼權威也討厭強權的,警察除了要盡到保護民眾的責任,還得好聲好氣謹守分寸,最多眉眉角角、把禮節這件事做到極致的日本人,身為警察時又要怎麼進行「宣導」呢?日本警視廳總部於2月6號,舉辦了一個有趣的活動——「DJ Police」技能競賽大會,不比體力耐力、不比柔道段數,而是要比警察們的「廣播技術...
國防外交
洪榮一
2 月 13,2017
【國防想想】誠實面對挑戰、務實推動國防事務革新
國防建設是一項長時程、投資大、明顯效益低的政治工作;或者由於普羅大眾對國防政策的感受不如對其他民生財經政策的感受來的直接切身相關、又或許是受限於國家領導人對國防事務的陌生與不重視,台灣的國防正面臨系統性崩壞的嚴酷挑戰。 相較於陳水扁與馬英九,蔡英文似乎比這兩位前任國家元首更願意花心思在國防事務上、花時間來關心國軍。當她第一次說出「國軍的榮耀就是我的榮耀」這一經典名句時,...
司法人權
紀惠容
2 月 16,2017
【女人想想】性別司法改革路遙迢?
台灣的婦女朋友,尤其是性/別暴力受害者,真的可以在司法中找回正義嗎? 事實上,台灣的婦女朋友經常陷在司法性別盲的黑洞裡。勵馨基金會所服務的受性/別暴力的婦女朋友,在司法焦土戰中,常被性別盲、性別歧視、性別偏見的執法人員羞辱,或拿到啼笑皆非的判決書,真的是氣死驗無傷,甭談司法正義了。 舉個性別盲判例,有法官對夫妻間的性暴力無視刑法第229條之一標舉,即便是夫妻,一旦違反配偶的意願、...
書評書介
黃惠君
2 月 20,2017
【書摘】《激越與死滅:二二八世代民主路》(上)──變調的歡迎曲
書名:激越與死滅:二二八世代民主路 作者:黃惠君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日期:2017/02/15 第二章 變調的歡迎曲 餓得不得了 在人民的日常生活裡,感受最深的是什麼?戰後的台灣竟然飢餓不已。 一九四六年從元旦開始,法官吳鴻麒的日記便浮著擔憂:「因食糧缺乏,社會有不安空氣,為政者不可不講究對策也。」不少地區陷入飢饉,...
休閒育樂
長倉顯太
2 月 24,2017
【書摘】《我決定認真地瞧不起人生》──平凡人不能採用和「厲害強者」相同的戰略
書名:我決定認真地瞧不起人生 作者: 長倉顯太 譯者:邱香凝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17/02/01 (P37-44)天才天生就是天才 實際上這麼一說,接下來似乎就沒什麼好說了,可是現實就是「辦得到的人一開始就辦得到」。 舉例來說,職棒選手中,大多數的人從小就是地方上有名的運動健將。當然,能達到這個地步可能也得歸功於他超越同儕的努力...
歷史書寫
阿圖賽
2 月 28,2017
【縮影人間】幽暗角落的二二八受害者泣聲
從1990年代開始,政府每年幾乎都為二二八事件道歉,然而道歉卻無法解決二二八事件的核心問題:只有受害者、沒有加害者。 二二八事件雖然早已成為國定紀念日,行政院也在1992年公布「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不過,二二八事件始終只有受害者,不見加害者、不見元兇。在二二八事件那段時間裡,失蹤者的家屬,四處探聽家人被誰抓走,長官公署、縣市政府、憲兵隊、警察局、警備總部等等,沒有任何單位承認自己的作為。...
司法人權
葉博文
3 月 06,2017
【二二八70週年】福爾摩沙的呼喚──1947到2017
今年屆滿70週年的228事件,一直是台灣社會的集體創傷,也是遲至近年來才逐漸被打開的禁忌與枷鎖。這起影響近代台灣甚為巨大的事件,從鄭南榕、陳永興、李勝雄等人推動「228和平日運動」以來,媒體界、出版界與學術單位才開始關注,史料、口述見證與相關研究也才陸續問世,政府資料逐漸解密,成為今日接近、理解228事件的認知基礎。 受限於戰後1947年的社會情境,有關228事件的口述大多以台灣人為主,...
歷史書寫
阿圖賽
3 月 07,2017
【縮影人間】外省老兵廖中山與二二八遺族的故事
二二八事件在1947年3月6日與3月7日是關鍵的轉捩點,蔣介石派兵陸續抵台,許多台籍菁英在關鍵的這兩日開始陸續失蹤。二二八這個大時代的悲劇故事,由於缺乏真相與元兇,故事都是由一個又一個破碎的家庭記憶所拼湊起來。林界,一個外界不甚熟識的名字,從1947年開始迄今,他與他的家人,其實一直訴說著一個台灣人與外省人的故事。 二二八事件發生之際,時任《台灣新生報》...
社會安全
陳儒瑋
3 月 09,2017
新基因工程作物的挑戰 台灣準備好了嗎?
全球首批具抗褐化特性的「北極」金冠蘋果在美問世,二月起於美國中西部商店試賣;值此同時,擁有抗病能力的第二代「天生」馬鈴薯,也獲得美國環保署與食品藥物管理局的上市核可。 越來越多基改作物以更新形態出現在人類糧食生產和食物供應鏈當中,不同於過往熟知透過轉殖入不同種外源基因,使黃豆與玉米等作物產生抗除草劑與殺蟲功效的傳統基因改造方式,新一代基因工程作物則是採取「基因靜默」、「同源基因改造」或「...
‹
…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