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陳德愉熱門文章
環境經濟
,
休閒育樂
陳德愉
10 月 11,2015
【內地想想】農村拼觀光──集集的「衝小鎮」滑出什麼意義?
來自英國的城市滑水道,上個星期來到集集,讓民眾以18公里的滑速,滑過著名的綠色隧道。這樣新鮮的體驗,吸引了2000名外地遊客來到山城「滑水」,對於我們山城裡的居民來說,這件舶來品更是一件稀奇寶貝。 「衝小鎮」,瞬間成為內地焦點。 滑水、辣妹、比基尼,不是「海灘三寶」嗎?任何人一聽到「滑水道」,恐怕都有類似的想法。所以,這個活動消息露出時,電視新聞馬上搭配了墾丁辣妹滑水的影片,...
教育文化
陳德愉
10 月 18,2015
【內地想想】 12年國教在鄉下:開往平地的專車、搶破頭的能力分班
早上天色還沒亮,住在水里鄉念國三的阿平(化名)已經起床準備出門上學了。吃過早餐,阿嬤騎著摩托車將他載到水里街上,一群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們睡眼惺忪地站在路邊,「早啊!」 大家互相招呼。一台小巴駛近,孩子們魚貫上車,前往離家40分鐘車程的南投市。這台車,是水里鄉的家長們合包的專車,讓水里的國中生,可以去南投市念以「能力分班」聞名的中興國中。 偶爾阿平睡過頭錯過這唯一的一班車,...
陳德愉
10 月 24,2015
【內地想想】 拉抬國民黨選情的,是朱立倫還是四個小朋友?
自從國民黨「換柱」之後,輿論議論紛紛,大家都關心:「換朱立倫上場,能夠拉抬國民黨2016的選情嗎?」許多關心地方選情的朋友們也來問我這個問題:換了「這個倫」後,地方的選情會有變化嗎? 」 其實在我心中,最瞭解朱立倫地方選情的人,是民進黨的基層支持者和地方幹部,他們和國民黨一票一票,票票相爭,肉搏了幾十年,最瞭解「換倫」的效應是什麼。 他們討論起「換倫」效應,...
教育文化
,
環境經濟
陳德愉
11 月 29,2015
【內地想想】 尋找田園生活的可能性,從「青年農村見習」開始
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坐著汽車、火車,甚至是高鐵,呼呼地離開城市進入一片鄉野。走進田間,那微微潮濕帶點辛甜的青草氣,鑽進鼻孔直衝腦門;霎時間,你的心情霍然開朗。 許多人這時候會想起了自己的故鄉,鄉下的田。那可能還在,由老一輩守著,更可能是爸爸爺爺阿祖在好多年前就離開的一片土地,只在相片裡見過。總是在這種時刻,濃濃的鄉愁就這樣地,從心裡溢了出來。 從我寫農業、...
教育文化
,
政黨政治
陳德愉
12 月 05,2015
【內地想想】 當小英也是排灣族女孩──民進黨的原住民票在哪裡?
今天是仁愛鄉互助國小和互助村的聯合運動會。秋天的週末,近午的陽光篩過樹枝灑在山頭上,溫暖中有一絲絲的寒氣。部落裡家家戶戶都帶著野餐墊鋪在操場的周圍,帶著吃食飲料一邊野餐,一邊看著部落的孩子們奮力地在操場上競跑。稍遠一點的小山坡上,已經有不少族人們開始歡樂地喝酒了。 這是部落裡最常見的歡樂景象:在美麗的山林裡,家族團聚、飲酒吃肉、運動舞蹈。一位熟識,常教我講賽德克語的阿姨看到我來了,...
政黨政治
陳德愉
12 月 13,2015
【內地想想】 遇見朱立倫
週末晚上的台中高鐵站,人山人海的遊子旅客塞爆了大廳。突然間,一群人快速步行進入,有穿著夾克的維安隨扈,也有穿著黑色紅領背心的議員。領頭的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穿著緊身襯衫,掛著招牌笑容,一路咧著嘴左顧右盼地走進來。 現場數百位旅客都看到這一大群人了,他們漠然地看了朱立倫一眼,然後又低下頭去作自己的事情,沒有人向他打招呼,也沒有人上前握手合照,甚至沒有人回他一個笑容。只有朱立倫——...
陳德愉
2 月 07,2016
【內地想想】夜市的成功秘訣
新年假期來臨,又到了闔家大小走春的時候。今年想要來南投逛逛的朋友們,遊程中可能都多了一個行程「逛村子」—可能是草屯的「寶島時代村,或者是溪頭的「妖怪村」,甚至是新開張的竹山「桃太郎村」。上個星期,新景點「桃太郎村」試營運,湧進大量人潮,周圍交通癱瘓。與之相呼應的是,藏在深山裡的「妖怪村」一年可以創下200萬人次遊客。 「桃太郎村」開幕大塞車上了新聞後,許多人紛紛批評,...
教育文化
陳德愉
2 月 27,2016
【內地想想】從內地發現台灣新動力
這次台北國際書展,我和新書「思辯」的作者黃益中老師,在想想論壇的迷你沙龍中有一場對談。來自深山內地的我,與在台北帶領同學們反課綱的黃老師,一個在農業偏鄉,一個在都會,是二個不同的世界;這場對談,就是一個「討論不同」的對談。 這正好點出了這個專欄的初衷,從我寫這個專欄開始,我一直嘗試的,就是去尋找一種閱讀「不同」的方式,在這裡,「不同」不是一種區分你我的方法,...
教育文化
陳德愉
3 月 05,2016
【內地想想】 謝謝妳記得我們,可是~
總統大選投票的前夜,下了一夜冷雨,但是板橋體育場內羣眾沸騰。台上,蔡英文的頭髮已經被浸濕,她的聲音有點啞,但是很清楚,她告訴台下所有群眾,她過去曾在埔里教過小朋友英文的事──他們現在已經長大念大學了,她在台上對他們說:「我要告訴你們,我還記得你們⋯⋯」 她真的記得這些孩子,不是隨便講講,因為就在上一週,蔡英文在公開的演講中,提到了她為經濟弱勢兒童規劃的「教育發展帳戶」,...
教育文化
陳德愉
4 月 09,2016
【內地想想】 偏鄉拚翻轉──馬校長的菁英計劃
今年4月,教育部在台北市華山文創特區舉辦了「偏鄉教育,教育創新」展覽,宣傳部長吳思華推動偏鄉教育的成果。他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偏鄉教育的重要性:「這是正義的一種展現。」 教育部花錢來台北市辦「偏鄉教育成果展」到底意義何在?引發諸多議論,偏鄉教育是教育正義的展現,卻是大家的共識。準總統蔡英文多年來一直贊助東石偏鄉兒童課輔班,甚至公開感謝所有「為這些孩子做了一點事的人」。 「偏鄉...
‹
1
2